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發布 > 全國聯播 > 四川
四川
四川明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路徑
發布時間:2015-10-15 14:07 來源:報送系統 編輯:李慶禹
信息來源:報送系統 2015-10-15

  四川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日前正式印發《關於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對加快構建四川省覆蓋城鄉、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推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准化、均等化,保障城鄉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作出了全面部署。 

  一、強調現代化,推動公共文化服務全方位“升級”  

  《實施意見》提出應用現代理念規劃公共服務、保障文化“民生”,以現代手段創新文化供給,增加文化服務內容,將對基層公共文化從硬件配套、功能延伸和管理體制等方面進行全方位“升級”,努力構建覆蓋城鄉、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二、明確任務書,確定公共文化服務著力方位和實現目標 

  《實施意見》明確提出“六大方位”,實現“六化任務”,即:建立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准體系,實現公共文化“標准化”﹔推進公共文化服務均衡發展,實現公共文化“均等化”﹔鼓勵社會力量積極參與公共文化服務,實現公共文化“社會化”﹔加強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供給,實現公共文化“多元化”﹔推進公共文化服務與科技融合發展,實現公共文化“數字化”﹔創新公共文化管理和運行機制,實現公共文化“現代化”。 

  三、突出四川特色,形成公共文化服務四川路徑 

  在保留中辦、國辦《意見》主要內容和標准的基礎上,《實施意見》立足四川特色公共文化實踐,呈現出“十大亮點”: 

  一是實施基礎設施提檔升級工程,整合宣傳文化、黨員教育、應急廣播、科技普及、計生衛生、普法教育、體育健身等設施、資源,建設幸福美麗新村(社區)文化院壩﹔ 

  二是推進“文化精准扶貧攻堅”,實施民族文化“春雨工程”、牧民定居點和彝家新寨文化惠民工程、“文化保障工程”,促進區域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 

  三是強化基層圖書統籌管理,推廣圖書“一卡通”服務模式,實現區域性“通借通還”,解決基層圖書資源分散、圖書利用率低的問題﹔  

  四是探索兩館總分館制建設,以縣級文化館、圖書館為中心,將陣地服務與流動服務、數字服務相結合,建立圖書館聯盟、文化館聯盟,深入開展區域文化聯動,加大區域公共文化資源整合力度。        

  五是加強非遺傳承保護,強化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陳列館)建設及服務,逐步將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傳習所)納入免費開放范圍,將中小學生定期參觀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傳習所)納入中小學教育教學活動計劃。 

  六是擴大社會力量參與范圍,推動文化志願服務形成常態化。大力推進非國有博物館、美術館、圖書館、文化館(站)、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傳習所)、農家文化院壩(大院)、劇團、畫廊、書院的發展。出台鼓勵和規范文化志願服務的相關辦法,推動成立各級文化志願者協會。 

  七是創新公共文化傳播渠道,建設“文化四川雲”平台。實施“互聯網+公共文化服務”行動計劃,整合四川省公共文化機構數字化平台,推進“文化四川雲”平台建設,統籌實施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數字圖書館推廣工程、公共電子閱覽室建設計劃、智慧博物館、數字博物館、數字文化館等項目。 

  八是創新基層公共文化管理機制,探索實踐“農民文化理事會制度”。理順省級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協調組工作機制,打破條塊限制,整合匯聚各類公共服務資源和力量,推動公共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科技館等建立事業單位法人治理結構,探索實踐“農民文化理事會制度”。 

  九是健全公共文化財政保障機制,推廣鄉鎮綜合文化站免費開放資金“縣管鄉用”。鄉鎮綜合文化站補助資金原則上由縣級財政部門會同同級文化主管部門統籌管理,根據各鄉鎮綜合文化站基本公共服務項目開展情況和資金申請情況核定下達。 

  十是加快公共文化法制化進程,建立公共文化績效評估機制。加快《四川省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條例》立法進程,支持和鼓勵地方先行出台本地區公共文化服務地方性法規、政府規章或單行條例。將公共文化作為創建文明城市、文化先進單位(縣、市、區)的重要內容,作為評價各地各部門發展水平、發展質量和領導干部政績的重要內容,納入科學發展考核體系。 

  四、擴展保障標准,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提供強力保障 

  作為《實施意見》附件的《四川省基本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標准(2015-2020年)》,在國家22條標准基礎上,擴展為45條標准,提出了較為詳細的公共文化服務定性、定量、可操作指標和四川省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框架性、方向性技術標准。(來源:四川省文化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