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發布 > 全國聯播 > 四川
四川
四川綿陽大力推進文化產業發展繁榮
發布時間:2015-11-10 09:24 來源:報送系統 編輯:李慶禹
信息來源:報送系統 2015-11-10

  近年來,四川省綿陽市以建設西部文化強市為目標,實施了一系列加快推動文化產業發展繁榮的政策措施,綿陽市文化產業取得突破性發展。

  一是抓發展規劃,理清發展思路。2014年,安排財政專項資金130萬元,聘請南京大學國家文化產業研究中心編制完成《綿陽市文化產業發展規劃(2013—2020)》,以規劃為引領,全面提升全市文化產業發展水平。二是抓產業融合,營造發展空間。將文化產業發展與綿陽國家級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建設、藏羌彝文化產業走廊建設等有機結合起來,納入全市電子商務和互聯網+推進工作總體部署,著力做好文化+科技、文化+相關產業、互聯網+文化三篇文章,為文化產業營造了廣闊發展空間。三是抓政策配套,強化政策扶持。2014年以來,先後設立優秀文藝作品和文藝創作扶持專項資金、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專項資金,開展了李白詩歌獎評獎、文化領軍人才評選等工作,印發了《綿陽市作品和計算機軟件著作權登記資助管理暫行辦法》《關於加快推進小微文化企業發展的實施意見》《綿陽國家級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建設實施方案》和《綿陽市推進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專項行動計劃(2014-2020)》,為文化產業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四是抓項目建設,夯實發展基礎。2014年底,市委宣傳部、市文廣新局聯合印發《綿陽市文化產業重點項目庫建設與管理暫行辦法》,以項目培育為抓手,不斷夯實文化產業發展基礎。2013年以來,綿陽市每年都有文化產業發展項目成功申報中央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成為全省為數不多的連續申報成功的市州之一。在2015年度中央文化產業發展專業資金項目申報工作中,綿陽市更有3個項目申報成功,與成都市並列全省第一。五是抓典型示范,促進集聚發展。2013年以來,先後命名首批3個市級文化產業示范園區、兩批15個市級文化產業示范基地,以126文化創意園、中國科技城文化藝術廣場等為代表的文化產業園區成功集聚了一批文化企業,逐步發揮出示范、集聚效應。六是抓平台建設,匯聚各方力量。2013年5月,在全省率先成立市級文化產業促進會,2014年底推動成立整合全市高校、社科機構研究力量的綿陽師范學院文化產業研究與發展中心,構建起產學研有機融合的發展平台。各類發展平台組織開展了一系列參展考察、項目咨詢、論壇交流、人才培訓等活動,積極參與綿陽文化惠民卡、綿陽文化產業網絡聚合發展平台工程建設,在推動綿陽文化產業資源整合、人才培養、信息交流、跨界融合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目前,全市文化產業發展呈現出三個基本特點:第一,保持較高增速。從2011年到2013年,全市文化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速超過50%。第二,保持全省領先位置。從2011年起,綿陽文化產業各項主要統計指標一直保持全省第二的位置,僅次於成都市。第三,已成為支柱性產業。以前三年增加值增速預測,2014年綿陽全市文化產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已超過5%,已經發展成為綿陽市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

  各項政策措施全面落實,有效激發了全市文化產業發展活力。一是以長虹、九洲為代表的文化裝備制造業正在形成綿陽文化產業關鍵競爭優勢。二是服務型文化產業發展活力明顯增強。電影故事片《蘭輝》和《笑過2012》先後獲得全國、全省“五個一”工程獎﹔全市電影票房增長迅猛,2015年可望達到1.5億元﹔一批新媒體、微電影、動漫、游戲、3D打印、計算機圖像制作等文化企業為綿陽文化產業不斷注入新的發展活力。三是文旅融合、文農融合不斷深化,文化旅游產業蓬勃發展。北川九皇山、北川藥王谷、梓潼七曲山大廟等文化旅游景區經營狀況良好﹔江油李白文化產業園、平武白馬王朗景區、江油百年好合愛情谷、涪城原香﹒香草園等文化旅游景區或已對外開放,或正在加快建設當中﹔江油新安果語花溪農業公園、三台盛世櫻花悠樂谷、平武幸福梅林、安縣花城果鄉等一大批鄉村旅游項目正在蓬勃興起。(來源:四川省綿陽市文化新聞出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