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文化廳系統11名年輕黨員在阿壩州茂縣擔任貧困村第一書記和駐村干部,他們的平均年齡僅32歲,有兩位是90後。他們扎根在羌山深處,通過自己學、引領學、帶動做,在幫扶一線扎實踐行“基礎在學、關鍵在做”,用自己的行動為黨旗增光,為黨的生日獻禮。
一是創新開展互聯網+學習教育。為適應駐地分散、交通不便的工作實際,經廳機關黨委批准,11名駐村幫扶年輕黨員成立網絡黨支部,搭建QQ群、微信群等“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網絡平台。通過網絡開展集中學習和研討,交流學習和工作心得,與文化廳機關黨委保持在線聯系,確保網絡黨支部學習教育與全廳同頻同步。
二是積極探索黨建扶貧。抓住“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延伸到基層,面向全體黨員開展的機會,駐村干部積極開展黨建扶貧。通過走訪提醒交心談心,喚醒和增強部分農村黨員的黨員意識、宗旨意識,鼓勵他們爭當家鄉脫貧攻堅的紅色先鋒。主動過問駐在村“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推進情況,引領集中學習和研討。對於個別村黨支部任期屆滿的,積極推動召開村支部黨員大會,開展換屆選舉。在下一步規劃中,還將針對農村黨員建立信息卡,通過建卡管理,夯實貧困村基層組織建設。
三是深挖潛力推動幫扶取得實效。一方面主動融入,積極奔走,從當地縣委、縣政府爭取扶貧資金為自己的村修橋鋪路建大棚,其中臘普村已籌措300余萬元開展村道硬化工作。一方面積極發揮文化系統資源優勢,為自己的村尋找文化工作和脫貧工作的結合點、突破口。臘普村組建起“紅裹腿”藝術團,常年參加茂縣古羌城旅游演出﹔岩窩村組建“沙朗”表演團隊,發展特色旅游﹔草坪村建起了攝影基地,開展“影像扶貧”項目﹔耕讀百吉村的古碉樓得到專業修繕,實現文化遺產保護與脫貧攻堅的有機融合。(來源:四川省文化廳)
| 上一篇: 四川成都博物館單位積極開展文化創意產品開發試點 |
| 下一篇: 四川省文化廳三舉措加強財務監督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