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發布 > 全國聯播 > 四川
四川
四川探索文化惠民服務供給側改革 構建“院團演出聯盟”新方式
發布時間:2016-09-21 09:33 來源:報送系統 編輯:李慶禹
信息來源:報送系統 2016-09-21
  四川文化﹒院團演出聯盟是在四川省文化廳領導下,由省級五大院團牽頭,攜手部分市縣文藝院團、劇場、高校和社會文化機構,共同發起成立的行業協會組織,是四川省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探索文化惠民服務供給側改革的一項重要創新。聯盟以文化惠民為目標,以互聯網+為手段,以文化惠民卡為依托,致力於促進四川文藝繁榮發展。

  一、四川文藝院團為文化惠民獨撐大梁 

  以五大省直院團為核心的四川文藝院團,為文化惠民做了許多重要工作,每個院團平均每年演出120場,幾乎每三天就有一場演出,再加上創作、排練、商演等事項,文藝院團的全體演職員幾乎每天都處於高強度的工作狀態,非常辛苦。

  四川文藝院團在圓滿完成“文化下基層”“高雅藝術進校園、進軍營、進社區、進劇場”等文化惠民演出活動中,面臨著許多問題。一方面,實施文化惠民演出活動的文藝團體是以主動積極的工作方式去滿足群眾的需求,還是消極被動地僅當作一項任務勉強完成﹔另一方面,文化惠民的內容,是否能夠真正走進百姓的心裡,觀眾是否願意心甘情願為舞台藝術買單。如果演出團體和觀眾二者不能成為一個互動良好的有機整體,文化惠民就難以成為繁榮四川文化的有力抓手。也因此,如何從“供給側”改革著手,打造出具有四川特色,百姓喜聞樂見的群眾文化品牌,使文化惠民措施能持續有效的貫徹實施,是我們必須思考的問題。

  “供給側”是雙向的,需要供給方和需求方共同努力。四川省、市、縣的各級各類文藝院團是提供藝術的“供給方”,由於多種原因,許多專業藝術院團欠缺市場化經驗,再加之各自為營的單打獨斗的方式,使得四川演出市場很難出現規模化的市場運作模式。

  在供給側改革中,院團聯盟的作用就是充分發揮橋梁和紐帶作用,粘合供需雙方。以院團聯盟為統一整體,可以全力集結現有分散有限的人才、資金等資源,抱團發展,激發活力,打造市場主體地位﹔以院團聯盟為統一整體,還可以在協調整合全省場地資源、劇目資源、人才資源、觀眾資源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形成全省文化惠民互動,把過去簡單的、獨立的、零散的演出整合起來,把演出長期做下去,形成常態化,促成品牌化。

  二、院團聯盟精做,政府部門統管 

  繁榮全省文藝,實現大規模覆蓋全川的四川文化惠民活動需由五大省直院團,21市州縣院團以及社會文化演出機構共同完成。院團創作生產的作品是必須面向觀眾的產品,要讓老百姓喜歡,經得起群眾、市場檢驗。

  院團聯盟以五大省直院團為引領,以振興優秀舞台藝術為重要使命,目前成員已經突破60家。“錦繡四川﹒好戲連台”就是院團聯盟在籌備過程中的一次有力嘗試,整個演出季主要分為優秀劇目推廣演出、振興地方戲曲展演、文化幫扶義演及惠民演出等幾個大的板塊,通過單獨組台、聯合演出和巡回演出等多種演出模式,匯集了音樂、戲劇、曲藝、歌劇、舞劇、話劇、木偶劇、兒童劇、音樂劇、現代舞等多種主要藝術門類,迄今已演出五十余台。在成都地區展演38台,在南充、阿壩、達州、內江、簡陽、樂山、遂寧等地市州展演17台。

  院團聯盟作為一個行業組織協會,具有兩大重要功能,一是協調各單位在藝術創作、生產、演出、市場等方面的具體事項,形成抱團發展的規模效應﹔二是搭建起文化主管部門、藝術院團和文化市場之間協調管理的紐帶橋梁。整合資源,走精品藝術創作新思路的院團聯盟,使得院團百花齊放惠群眾的目標變成切實可能。

  而政府也可以通過院團聯盟來調動各院團參與重大活動。政府由辦文化轉向管文化,主要負責大政方針的引導,資金支持,選好人用好人,培養好人才等問題。其他具體事項,可由院團聯盟負責協調實施,聯盟成員由各地院團組成,在資源調動上具有極大優勢,這能極大提高政府管文化的效能。

  三、以惠民卡為基點,引導觀眾興趣, 培育文化消費市場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目的是擴大有效供給,提高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以更好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需要,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文化領域的供給側改革亦同樣如此。

  擺在所有文藝院團面前的重要問題是,觀眾在哪裡?怎麼找到他們?他們的文化需求是什麼?怎樣科學地營銷文化市場?

  院團聯盟對以上問題作了一系列有益探索。院團聯盟的運作核心是四川文化﹒文化惠民卡和會員管理系統,文化惠民卡是2014年7月交響樂團音樂之家率先推出的會員卡,市民可以免費辦理,並享受看演出購票五折優惠,低票價,高水准,互動性強的文藝演出服務讓惠民卡很快吸引了5萬多會員。隨著惠民卡系統在成員單位及市州鋪開,並且實現充值功能等,會員增長速度越來越快。

  文化惠民卡的吸引力在哪裡?為什麼會員數量能快速增長?

  院團聯盟通過整合現有觀眾資源,利用大數據分析、新媒體推廣、互聯網+營銷、精准投放、分類培育觀眾等方式方法,最終形成足球俱樂部式的,以購票為核心方式的忠實觀眾群體。

  從文化惠民卡發行開始,音樂之家就開始統計和分析數據,提供有針對性的服務。周周有演出,場場新節目,天天賣門票,張張打五折,同時門票三張起免費送貨上門,利用微信群、QQ群等互聯網貼心服務,每周三會員互動免費搶票活動,文化志願者互動,並通過開設免費藝術門診、講堂、藝術普及課等,為觀眾提供高品質的藝術欣賞輔助,使觀眾進得來,留得住,帶得來。

  尤為可喜的是,南充已經率先實現四川文化惠民卡的充值功能,文化惠民卡在南充啟動兩個月後,成功吸引數千會員,充值金額已達50余萬元。憑借南充惠民卡買票,市民們可以享受5到8折優惠。成都文化惠民卡的幾萬會員也對會員卡充值功能抱以熱忱期待,近6成會員明確表示希望充值。(來源:四川省文化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