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陽市文旅系統以“有序開放景區、回補文旅消費”為突破口,發揮文旅產業關聯度高、產業鏈長、帶動作用強等優勢,加快推動文旅消費復蘇,帶動全市服務業整體回暖。2月下旬以來,全市30個A級旅游景區除一家內部裝修停業外,均已有序受控恢復開放並取得初步成效。
落實紓困政策“救企穩崗”。疫情期間,綿陽市1658家文旅經營單位全部關停營業,春節黃金周營收損失5.03億元,對後續經營造成嚴重影響。1454家文旅小微企業(佔比87.7%)面臨資金鏈緊張、運轉困難窘況,甚至出現倒閉風險。加快落實國家、省、市應對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支持文旅企業扶持政策,指導各縣(市、區)出台相應配套政策,全力以赴穩市場、穩就業。截至4月10日,已累計暫退旅行社質保金800余萬元,協調金融機構受理小微文旅企業融資需求1.2億元,爭取省級百重項目貼息、文化產業專資補助、文旅小微企業“雲義貸”等近1億元,通過文旅行業協會協調出租方減免經營場地租金1200萬元,有效緩解了文旅企業復工復產物資需求和中小微企業資金困難。除禁止開放行業外,文旅規上企業復工206家,佔比91%﹔新建、續建重點文旅項目開工42個,佔比92.5%﹔29家A級景區、20家星級飯店、328個星級農家樂、57家旅行社恢復營業,佔比95.4%,取得穩定文旅市場、化解企業倒閉及員工失業風險的階段性成果。
推出優惠措施“褒揚大愛”。鼓勵和支持各景區景點致敬“抗疫英雄”和“最美逆行者”,實施2020年全市A級景區對全國醫務工作者、抗疫一線人員、湖北籍游客“疫後免費游”政策。江油市將旅游年卡惠民措施推廣至全省,北川等縣區將全年免費游范圍擴展到對口援建、東西部扶貧協作省(市)。籌劃發放文旅消費補貼基金和文旅消費券,組織開展“綿陽人游綿陽”“綿陽首屆網絡文化旅游消費季”等50余項文旅消費活動,引導市民到景區、到鄉村、到文化場所、到節慶活動中去,充分釋放消費潛力。清明小長假期間,全市A級景區嚴格實行游客控流接待能力50%要求,累計接待游客24.458萬人次,實現門票收入526.9324萬元,超過全省景區有序受控開放接待人次和門票收入平均水平。
出台獎補辦法“引客入綿”。印發實施《旅行社組織游客在綿陽市旅游補貼獎勵辦法(試行)》,市財政安排專項獎勵資金,對市內外旅行社(分社)組織境內、入境、航空、高鐵、自駕、直通車及“綿陽人游綿陽”等7類組團項目予以補貼,並設立團隊、航空組團規模累計獎勵,對全年累計組織游客達到相應數量的旅行社(分社)給予最高5萬元的一次性獎勵。自3月26日綿陽康輝國際旅行社組織首個疫後“外地人游綿陽”百人游客團隊之後,已有近50家旅行社相繼恢復除跨省、出入境及“機票+酒店”業務外的其他經營活動,“引客入綿”初見成效。
推動轉型升級“提質擴容”。依托綿陽文化旅游資源稟賦和產業特色,加快完善文旅消費設施、豐富文旅產品供給、創新文旅消費業態、提升文旅服務水平。重點打造綿陽智慧文旅大數據平台,推廣“智游天府”“文旅綿陽”“綿陽旅游”“直播綿陽”等智慧旅游產品,推出雲旅游、雲展覽、雲閱讀、雲課堂、雲非遺、短視頻等10大類近100項文旅在線服務,構建“線上線下優勢互補、實體經濟與數字經濟深度融合”的文旅消費新模式。截至4月10日,全市(含縣市區)各類智慧文旅APP下載量超過70萬人次,5.12地震紀念館線上游覽直播、江油市第八屆鄉村文化旅游節現場直播等均達到“100萬+”流量,初步形成“線上引流、線下體驗”文旅消費新生態。
搭建協作平台“抱團發展”。以“外部聯通、內部貫通”為目標導向,鼓勵和支持市內外旅游景區加強區域聯動、促進共建共享。推動綿陽與成都、德陽、廣元、阿壩、遂寧、南充等周邊市(州)先後達成旅游資源互推營銷及客戶推薦戰略合作協議,江油、安州、北川、平武等9個縣(市、區)相繼融入大九寨文化旅游圈、四川紅色之旅、非遺之旅、冰雪之旅精品線路以及陝、甘、川文化旅游合作聯盟,逐步形成“資源共享、線路共推、游客互送、產品互展”合作態勢。游仙、梓潼、仙海等攜手打造“三線記憶?革命激情”精品路線和鄉村旅游環線,平武、北川、江油、安州等共同打造藏羌彝文旅產業走廊,全市景區景點加快“串珠成鏈”、文旅產業逐步“連點成片”,全域旅游發展格局日漸清晰。
| 上一篇: 四川省召開文化和旅游資源普查工作推進會 |
| 下一篇: 成都市雙流區:抓實抓細疫情防控 有序推進復工復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