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發布 > 全國聯播 > 四川
四川
牢記使命擔當 帶鄉親們走上致富路
——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廳對口幫扶工作成效顯著
發布時間:2020-11-09 09:19 來源:中國旅游報 編輯:楊倩
信息來源:中國旅游報 2020-11-09

  日前,一場別開生面的扎染服裝秀在成都四川大劇院精彩上演,吸引了眾多觀眾。這是由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廳定點幫扶單位之一——瀘州市敘永縣帶來的“匯報表演”。

  自2014年以來,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廳(包括原四川省文化廳和原四川省旅游發展委員會,下同)全面貫徹中央和四川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把文化和旅游扶貧作為最大的政治責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使命擔當,牽頭定點幫扶瀘州市敘永縣、綿陽市平武縣,參與定點幫扶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茂縣、甘孜藏族自治州稻城縣和鄉城縣,總共涉及5個縣、17個鄉(鎮)、24個村。目前,上述5縣全部實現脫貧摘帽,文化和旅游業的貢獻令人矚目,扶貧干部們的工作成效顯著。

  對口幫扶的策與力

  為了讓定點幫扶取得成效,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廳多措並舉,從規劃制定、機制建立、資源整合、人才支撐、資金保障等方面不斷發力。

  早在“十二五”期間,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廳就著手制定了“十三五”文化和旅游精准扶貧專項規劃和四川省旅游產業扶貧五年行動計劃等,將文化和旅游扶貧上升到省級規劃層面。此後的每年年初,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廳都會制定年度幫扶工作計劃並嚴格實施,確保幫扶工作有計劃、有目標。

  在工作機制方面,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廳建立了“廳領導定點聯系、直屬單位駐村幫扶、機關處室結對幫戶”的幫扶機制,將13個直屬單位與24個貧困村結對,確定廳機關處室與81戶貧困戶結對,明確18個廳機關處室及其主要負責人為幫扶責任單位和責任人。

  作為敘永縣、平武縣的定點幫扶牽頭部門,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廳與四川警察學院、四川中煙公司結成敘永縣聯席幫扶組,與四川省工商聯、綿陽師范學院、長虹集團等結成平武縣聯席幫扶組,還建立了各幫扶單位與幫扶縣共同參與的“N+1”幫扶聯席會議制度﹔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廳還加強與宣傳、發改、財政、廣電新聞等省級相關部門的協作,建立省、市、縣、鄉、村“五級聯動聯席機制”,凝聚形成強大的幫扶合力。

  “自定點幫扶工作啟動至今,我們已經先後選派了47名優秀干部進駐貧困縣和貧困村。”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廳相關負責人介紹,這些干部深入基層,為幫扶對象的文化和旅游業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撐。

  截至目前,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廳已幫助定點幫扶縣協調各類文化和旅游專項資金1.5億元,對於促進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文旅扶貧的得與喜

  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廳的一系列舉措讓敘永等5縣的文化和旅游業得到長足發展,有力帶動了縣域經濟轉型升級,收獲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在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茂縣,扶貧干部幫助臘普村建成投資70萬元的高山草莓基地,成立臘普村中蜂養殖合作社、臘普古羌文化旅游公司,讓當地百姓吃上了“旅游飯”。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廳還投入專項資金13萬元,發展了10戶文化旅游康養示范戶,為當地發展鄉村旅游樹立了標杆。

  在對茂縣永和鄉細口村的幫扶中,四川藝術職業學院在當地招收雜技學生17名,並為其中6名貧困戶子女免去了學雜費、住宿費等全部費用,這些學生畢業後已經全部成為遂寧市雜技團的簽約演員。

  在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廳的幫扶下,甘孜藏族自治州稻城縣成功創建成為首批“天府旅游名縣”,獲得四川省委3000萬元資金獎勵,為當地文化和旅游業的進一步發展增添活力。文化和旅游業的繁榮也讓稻城群眾的收入猛增,數據顯示,2019年,稻城縣GDP達到13.02億元,較2015年增長108.3%﹔全縣建檔立卡貧困戶年人均純收入達到12368元,與2015年相比,增幅高達346%,稻城縣貧困人口、貧困村全部脫貧,貧困發生率降為0。

  自2014年至今,由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廳定點幫扶的5個縣已經成功創建3A級景區7個、省級生態旅游示范區1個、省級旅游扶貧示范區1個、鄉村旅游示范鄉鎮2個、文化扶貧示范村10個、旅游扶貧示范村18個、鄉村民宿達標戶195戶、星級農家樂(鄉村酒店)18家……文化和旅游業為當地經濟可持續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

  扶貧路上的痛與愛

  “不是你不愛我,隻是你工作太忘我﹔不是你不想我,因為村裡有千千萬萬個我……爸爸,女兒想你了,想你了……”這首《扶貧路上的痛與愛》由四川省川劇院駐敘永縣幫扶干部黃強站在女兒的角度寫成,讓無數扶貧干部產生了共鳴。

  2015年,來自四川藝術職業學院的張弢開始了他的基層扶貧工作,當時他的兒子剛滿兩歲。無論工作如何辛苦,張弢總能堅持,可最讓他難受的是與家人的聚少離多,尤其是當分別時,年幼的兒子總會大聲哭喊,不想與爸爸分開,這讓他心如刀割。在完成貧困村“摘帽”、即將結束駐村工作之際,張弢第一次帶上父母和孩子去了村裡,這一次,孩子高興地跳著、蹦著,張弢卻感慨地落淚了。

  四川省曲藝研究院王海洋的扶貧駐地位於茂縣鬆坪溝鄉二八溪村,這裡海拔近3000米,山路十分險峻陡峭。2017年初的一天,王海洋在工作途中遭遇暗冰路面發生車禍,所幸他傷情並不嚴重,在帶傷堅持回到扶貧一線完成工作後,第二天才到醫院檢查。“受傷後我的手機就不時響起,都是村民們打來詢問傷情的,更有貧困戶帶著自己做的飯菜和土雞蛋來醫院看我。”王海洋說,“這讓我感覺付出的一切都值了。”

  在定點幫扶過程中,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廳的扶貧干部成了鄉親們眼中“最可愛的人”。他們用自己的青春和激情戰斗在脫貧一線,用自己的辛苦付出換來了貧困群眾的幸福生活。

  到目前為止,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廳及直屬單位派出的47名扶貧干部當中,有35名同志受到各級表彰,其中張弢、王海洋、周寅、邢飛、涂佳等5名同志獲得四川省委、省政府脫貧攻堅先進個人稱號。

  雖然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廳定點幫扶單位都已脫貧,但是扶貧干部與當地百姓深情厚誼將長久留存。他們說:“未來的日子裡,我們仍將持續關注這些曾經戰斗過的地方,也將竭盡全力讓鄉親們在致富路上走得更穩。”(白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