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青島市人民政府主辦,中央文化干部管理學院、青島市文廣新局承辦,青島市藝術研究院協辦的“2015年中日韓文化藝術教育論壇”於2015年12月17日至21日在青島舉行。
該論壇主題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與教育。中日韓三國專家學者代表及非遺工作者、非遺傳承人近六十余位出席論壇活動,開幕式由中國文化部外聯局局長助理王晨主持,青島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局長李明致歡迎辭。李明首先代表青島市政府向三國與會嘉賓表示歡迎和感謝,並簡要介紹青島的發展概況,希望三國嘉賓為青島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以及文化建設工作多提寶貴意見、提供先進經驗。隨後,中國文化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巡視員馬盛德、韓國文體觀光部文化藝術教育部主任趙淑珠、日本文化財部文化財監查官SAITOTakamasa(齊藤孝正)也先後致辭,希望本次論壇不僅成為三國文化教育藝術領域活躍交流的契機,更能以此進一步推動和加深三國之間的文化交流與合作。
論壇中,三國的專家學者圍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概況與政策支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保護與教育普及”、“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國際合作及前景展望”等主題展開了熱烈的討論。馬盛德特別強調“教育”在非遺傳承中的作用,他說:“我們非常重視非遺和教育的結合,陸續開展不同形式的非遺進校園活動,今年在23所院校舉辦了非遺培訓班,涉及剪紙、刺繡、編織、瓷器燒制、金屬鍛造、唐卡繪制等。”﹔韓國文化遺產局高級研究員PANG,INAH(房仁娥)介紹了韓國非物質遺產的保護制度與運營管理、傳承教育情況,資金援助的同時建立傳承體制﹔日本文化財部文化財監查官SAITOTakamasa(齊藤孝正)介紹了日本文化財產保護法,不僅保護“非遺”,更保護“周邊”﹔中央美術學院非遺研究中心主任喬曉光在發言中,也特別提出高校是非遺傳承的重要區域。“大學是活的博物館”,他表示中國潛在的教育領域和社區領域的合作傳承已經開始,但是還要進一步確立模式。他倡導東亞地區能夠有更新的合作,彼此提供新的經驗,以利於“好的教育和非遺模式的推廣。”﹔韓國國家非遺中心官員YANG,JINHWAN(梁晉煥)介紹了韓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機構如何培訓、保護的案例,認為“要有以人為本的思路去尋找文化傳承的出路”,讓“非遺”融入日常生活﹔日本文化財部傳統文化財國際協力室協力推進﹒無形遺產系員KASHIWAI,Yoko(柏井榮子)介紹了日本文化財部在非遺教育、傳承與保護方面發揮的機構保障作用﹔成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辦公室主任劉洪介紹了成都市在非遺的教育傳承、國際合作交流方面的經驗﹔韓國教科文組織國家委員會文化交流部主任KIM,KWIBAE(金貴培)談到非遺領域的國際動向、合作和展望。
論壇期間,與會專家、學者還考察、參觀了青島市文化館非遺展示展演、青島市藝術研究院“2015年東亞文化之都城市圖片展”、安瀾書院茶道香道琴道展示﹔觀摩了青島藝術學校民族民間藝術傳承教學成果專場演出及參觀青島市博物館和德國總督官邸舊址。
通過四天的研討、觀摩活動,三國專家、學者對青島的非遺保護和傳承工作和藝術教學工作給予了充分的肯定,並提出了很好地建設性意見。在總結發言中,三國專家學者紛紛表示對三國文化藝術教育與交流活動的進一步展開充滿信心,對今後論壇的舉辦主題和三國間文化傳承項目的交流與合作達成了共同推動的共識,會議商定,下一屆文化藝術教育論壇將在韓國濟州舉辦。(來源:青島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