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發布 > 全國聯播 > 山東
山東
青島市市南區積極構建全域互聯互通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發布時間:2016-03-25 14:11 來源:報送系統 編輯:李慶禹
信息來源:報送系統 2016-03-25

  近年來,青島市市南區圍繞現代文化需求發展新趨勢,以“文化供給側”改革為重點,積極探索新型機制,做精輸送渠道,創新供給方式,努力構建政府、市場、社會共同參與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推動全域文化資源互聯互通、共建共享。

  一、構建基於互聯互通的服務載體體系。立足於高標准、多樣化服務要求,建設高質量公共文化服務設施,打造“全域覆蓋、三館聯動、全向開花、互聯互通”文化載體網絡。

  (一)打造“全域覆蓋”服務網絡。將基礎設施建設作為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抓手,建成65處社區文化活動中心,平均面積1000平方米,最大單體面積4000余平方米﹔先後建成65處社區休閑廣場,總建設面積5萬平方米,實現了每個社區至少一處休閑廣場的目標。累計投入2千余萬元文化事業經費,改造提升10處綜合文化站,打造一批公共電子閱覽室和特色圖書室。目前,轄區共有全國特色文化活動廣場4處,全省十佳文化活動廣場1處,全省三級以上文化站6個,全市基層文化示范街道3個、示范社區6個,有效保障了市民群眾的基本文化需求。

  (二)構建“三館聯動”輸送機制。以區圖書館和區文化館兩個國家一級館,以及專業音樂演出場館青島音樂廳為核心,建立輻射帶動作用更強的協調機制、輸送機制和管理機制,構建定點供給與全向輸送相結合的文化供給渠道,打造“三館輻射、聯動共享”的文化服務網絡。區圖書館的“百姓課堂”榮獲“全省公共圖書館特色服務品牌”,區文化館開設舞蹈、國畫等10余個培訓班,面向社區設立17個基層輔導點,針對中小學生開設20余個校園公益輔導班,年均輸送各類輔導課約2000課時。發揮機關、企業、學校、藝術院團和社區居民中的文化能人作用,創立專家顧問團、藝術創作團、文藝表演團等 “六團走基層”公益培訓模式,年均培訓基層骨干和社區居民近4萬人次。

  (三)拓展“全向開花”空間布局。將加強公共閱讀設施建設列入區辦實事,建成65處社區圖書館,全部實現與全市各大圖書館網絡的通借通還,全區圖書藏量達到47萬冊。創新推出“啡閱青島”圖書館項目,將100余家咖啡館打造成為閱讀服務點,新增閱讀空間9000余平方米,增加圖書閱讀量約15萬人次﹔選取兩家咖啡館鋪設通借通還服務網絡,開創了民營公益圖書館新模式,獲得全省第二屆文化創新獎。依托老建筑引進文博場館、獨立書店等業態,良友書坊、貓的天空之城、青島文學館等特色場館陸續建成開放,嘉木美術館、贊一美術館等近20家民營美術館先後落戶市南,形成了市南區獨具特色的“美術館現象”。

  二、打造基於互動品質的群文活動體系。通過送服務、組隊伍、辦巡展等系列舉措,提供內容更為豐富、品質更為高雅的文化藝術精品。

  (一)送服務品牌化。持續開展文化惠民行動,“十二五”期間累計舉辦各類群文活動5000余場次。打造“社區公益系列”品牌,推出10處社區劇場,選定專業演出團體舉辦百姓時尚秀、綜藝曲藝等公益演出100場。創建“歡起劇社”品牌,融合時下脫口秀、BeatBox、流行音樂等時尚元素,創新“脫口秀+音樂小品劇”演出形式,創作了《緣分》《瘋狂直銷》《海帶舞》等原創小品劇和歌舞,“歡起大本營”快閃活動網絡點擊量超過50萬人次。提升“琴島音樂之聲”品牌,邀請旅美音樂家、市歌舞劇院等藝術團體和個人,舉辦交響樂、民族音樂、現代音樂等系列音樂會﹔依托青島音樂廳專業演藝平台,年均承接各類賽事、專場演出100余場,增強了品牌影響力。

  (二)組隊伍擴張化。不斷擴大文化隊伍規模、提升業務水平,配備綜合文化站及社區文化管理員75名,組建300余人的文化館藝術團,設有舞蹈、時裝表演等9支表演隊伍,近年來共有100余件歌舞、繪畫、攝影等作品獲得市級以上榮譽。轄區5人榮獲“齊魯文化之星”稱號,小品《血濃於水》獲得全省“泰山文藝獎”,《我相信你》《“雞”不可失》兩個作品入圍第十一屆 “群星獎”比賽候選名單,原創作品《大美山東》和《絳雪》在中央電視台進行展播。打造高水平社區文化隊伍,組建260余支合唱、書畫、戲曲等隊伍,其中,香港中路合唱團獲得全國知青文藝大賽金獎,珠海路曲藝隊獲得全國山東快書大賽金獎。

  (三)辦巡展專業化。整合專業文博場館、藝術機構,推出“公益美展進社區”項目,開創了文化藝術走進群眾、吸引群眾、服務群眾的新模式。目前,已聯合嘉木美術館、市集郵協會等機構,推出社區公益美展、郵展、影展、工筆鐵線藝術展等主題展覽50余場,展出名家畫作、珍藏郵品、攝影作品等近千幅,吸引萬余人次參觀,使居民群眾家門口就能欣賞高雅藝術作品。

  三、建設基於共建共享的文化供給體系。以“文化供給側”為重點,通過搭建平台、拓展渠道、提質增效,進一步促進公共文化服務現代化、標准化、社會化、均等化水平,著力構建“項目為線、多點成面、動態管理”共建共享的文化供給網絡。

  (一)以品牌項目帶動服務升級。文化發展具有包容性和開放性特點,通過“啡閱青島”、露天劇場、歡起劇社、社區公益系列等品牌項目建設,搭建起各藝術門類和藝術團體的交流合作平台,調動激發全社會參與文化建設的積極性。

  (二)形成多點繁榮的發展格局。集聚“露天劇場展示點”、“社區閱讀服務點”、“公益文化共享點”(包括美術館、博物館、獨立書店、咖啡館及其它休閑場館等),構建覆蓋更加全面的文化服務網絡,提供內容更為豐富和優質的文化產品。

  (三)實施動態管理優化資源配置。通過對項目進行動態管理,有效對接文化服務供給方和需求方的訴求,為社會力量參與文化建設提供開放入口和合作機會,同時根據群眾需求和反饋意見,及時更新調整項目類型和形式,實現雙向調節和動態管理,更好地滿足群眾多樣化文化需求。(來源:青島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