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發布 > 全國聯播 > 山東
山東
山東濟南推進非遺保護傳承工作取得新成效
發布時間:2016-06-02 13:54 來源:報送系統 編輯:李慶禹
信息來源:報送系統 2016-06-02

  近年來,山東省濟南市文廣新局不斷完善工作機制,創新工作形式,大力推進非遺保護傳承工作。目前,有省級以上非遺項目51項,其中國家級7項﹔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5人,省級20人﹔先後成功舉辦兩屆中國非遺博覽會,2015年經文化部、山東省政府批准中國非遺博覽會永久落戶濟南。 

  一是完善非遺保護長效機制。協調成立市、縣兩級非遺專門保護機構和非遺保護隊伍,組建非遺項目評審專家委員會和評審工作領導小組,先後評出並公布市級非遺項目235項縣級301項,市級非遺傳承人82名,建立了非遺保護數據庫。組織走訪非遺傳承人(民間藝人)500多人,普查非遺線索3000余條,記錄整理項目資料400多個,征集實物800余件,普查范圍涵蓋全市10個縣(市)區、10大項目門類,基本掌握了全市非遺資源的種類、數量、分布狀況及生存現狀。 

  二是搭建非遺項目惠民平台。開展非遺進校園、進社區活動。以多種形式先後走進山東大學等20余所院校和10多個社區,開展非遺項目圖片展、項目技藝展演、技藝知識傳授等120余場次,涉及非遺項目100多項、項目傳承人20多人,參與群眾達到30多萬人次。舉辦非遺公益傳習班。目前已舉辦17期,設立了濟南皮影戲、濟南剪紙、濟南面塑、濟南古琴、魯繡等非遺課程,免費培訓學員近3000名。舉辦非遺傳承活動。策劃開展了非遺手工藝技能大賽、民俗文化藝術節、齊魯民間藝術展演、非遺傳承人收徒等大型非遺惠民活動,形成常態活動平台。 

  三是建設非遺宣傳展示網絡。承辦國家級展會。積極探索政府主導市場運作品牌招商鏈條延伸合作共贏的文化節慶會展模式,成功承辦了首屆和第三屆中國非博會,目前第四屆非博會正在籌備中。建設非遺博覽園。投資28億元的非遺博覽園於2015年5月1日正式開園,吸納非遺傳承人和項目進駐,年接待能力300萬人次,將成為全國重要的非遺傳承載體和平台。設立非遺展廳。在全市各級文化館及部分社區文化中心設立非遺展示廳,在部分中小學校設立非遺項目傳習基地,建立宏濟堂中醫藥博物館、福牌阿膠博物館、民俗博物館等,形成非遺展示網絡,開展非遺展示交流活動。設立縣及縣以下歷史文化展示工程。目前,6個縣(市)區歷史文化展示工程已基本建成。 

  四是加強非遺保護傳承創新。促進保護技術研發,增強非遺產品活力。積極扶持山東福膠集團等8家大型非遺企業建立產品技術研發中心,改進生產工藝流程,提升企業和產品品質。鼓勵與時俱進,開發衍生產品。認真研究傳統技藝和美術類非遺衍生品,不斷提高非遺產品的創作設計水平,鼓勵非遺項目把傳統元素與現代生活融合。目前,以濟南面塑、龍山黑陶、福牌阿膠、油旋、宏濟堂傳統中醫藥等為代表的傳統美術、手工技藝、飲食醫藥類等適合生產性保護的非遺項目,已經融入大眾生活,並進入市場流通,使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增強自身傳承發展能力的同時,成為促進經濟發展的新亮點。(來源:濟南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