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發布 > 全國聯播 > 山東
山東
山東蛤蟆嗡大戲《武訓舍情》成功首演
發布時間:2016-06-29 09:46 來源:報送系統 編輯:李慶禹
信息來源:報送系統 2016-06-29

  近日,蛤蟆嗡大戲《武訓舍情》在山東聊城成功首演,次日的研討會上,戲曲界專家給予高度評價。蛤蟆嗡,是流行於冠縣及周邊的小戲,山東省地方戲劇種之一,並被列入省級非遺名錄。《武訓舍情》,是聊城市三位文化名人為蛤蟆嗡合作的一台戲,這也是蛤蟆嗡發展史上的第一台大戲,此前這一劇種演出流傳的都是小戲。

  演出由冠縣縣委縣政府、山東省藝術研究院主辦,民營劇團冠縣宏湖蛤蟆嗡劇團排演。正是多方力量的參與,讓這台大戲以令人驚訝的速度搬上舞台。《武訓舍情》因此也承載了很多期望,這些期望包括帶動蛤蟆嗡這個瀕危地方劇種的發展,推動冠縣對歷史文化名人和非遺項目的保護傳承,為山東省藝術研究院“三位一體”的戲曲搶救與科研成果轉化模式增添新的實踐與學術經驗,為民營劇團發展也提供一種新思路。

  排新戲拯救瀕危劇種

  武訓出生在冠縣,以行乞終生、興辦義學的故事廣為人知。蛤蟆嗡戲《武訓舍情》並未正面描述武訓如何辛苦乞討興辦義學,而是從“舍情”切入,從他為了興辦義學而痛苦舍棄與桃花、梨花、杏花三位女性的愛情入手,表現其品質與情操。

  《武訓舍情》首演之後,戲曲界的專家們都以“出乎預料的好”進行評價。中國戲曲學會副會長王安奎表示,戲很好,很真實,沒有刻意拔高,對武訓身上體現出的重信踐諾等品質,今天看依然有很強的現實意義。他認為,第二、三幕尤其好,像第三幕中寫與杏花的感情糾葛,杏花為武訓做了一雙新布鞋,拿出一隻鞋子讓他試穿,此時的對話中語帶雙關,杏花說,單穿一隻鞋子當然不如成雙舒服,暗示有結為連理之意。“這種表達特別有藝術性,也很雅致,有情趣。”

  王安奎也表示,搶救蛤蟆嗡這種瀕危劇種,對於滿足群眾文化需求、保護文化多樣性也都是很有意義的事情。

  中國藝術研究院話劇研究所所長劉彥君評價說,《武訓舍情》切入的視角很獨特很新穎,這種從側面去表現人物的方式,體現的正是戲劇化思維。戲的結構非常完整,首尾呼應,人物鮮活,情節提煉得也很精准。

  省戲劇家協會常務副主席王華瑩認為,《武訓舍情》以各種藝術手段,圍繞“情”字牽著觀眾的情緒走,實實在在是以戲曲的方式表演戲曲。

  蛤蟆嗡對於山東省以外的觀眾來說,是相當陌生的,或者僅僅知道是個劇種,從來沒有聽過戲。有這樣一台好戲,對於蛤蟆嗡這個小劇種的生存和發展來說,重要性不言自明。

  一種新的戲曲搶救模式

  搶救、整理、發掘像蛤蟆嗡這樣的瀕危地方戲,是山東省藝術研究院承擔的“齊魯文化傳承傳播工程”課題任務中重點關注的內容。在挖掘搶救蛤蟆嗡方面,省藝術研究院和冠縣方面很快達成共識。雙方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省藝術研究院還在冠縣成立山東省藝術研究創作基地,並就蛤蟆嗡戲《武訓舍情》成立項目組,展開密切溝通與合作。

  《武訓舍情》由郭銀慧、徐士瑞、任金光聯合編劇。三位都已經退休的老編劇,三易其稿才拿出劇本,後又數度修改。郭銀慧感慨,“有時候突然有了靈感,凌晨三四點爬起來奮筆疾書。”

  最初,由於冠縣宏湖蛤蟆嗡劇團成立時間較晚,各方面發展還不完善,省藝術研究院選派了包括導演、作曲、舞美、燈光等在內的主創團隊。周波、宋惠玲二位導演在“二度創作”中,更是細致講戲,親身示范。演員們全身心投入。特別令人感動的是,呂紹宏、石玉玲夫婦作為冠縣宏湖蛤蟆嗡劇團的創辦人,承擔了《武訓舍情》的演出任務後,放棄了一切商演,忙活著當起了劇組的“後勤部長”。

  擔任《武訓舍情》藝術總監的省藝術研究院院長、省戲劇創作室主任張積強說:“《武訓舍情》是蛤蟆嗡劇種歷史上的第一部大戲,也是省藝術研究院對於瀕危地方戲曲‘三位一體’保護傳承模式的最新成果之一。這部戲的創作已經搬上舞台,蛤蟆嗡的理論成果及紀錄片將在年底前完成,理論成果集也將出版。我們將與冠縣加強合作,進一步做好地方瀕危劇種的保護傳承和藝術作品的創作提升。”

  搶救過程實現“互補”發展

  武訓的故事大都了解一部分。他是冠縣柳林鎮武家庄人。7歲喪父,隨母乞討度日,備嘗艱辛。長大後為人佣工,因不識字被雇主以假賬坑訛工錢,並遭毒打,從此立志,即使不娶妻不生子,要飯也要攢錢辦義學,讓窮孩子能夠讀書識字,不再受欺。此後三十年裡,他受盡苦楚,終於買地230畝,積錢7000吊,在柳林建起第一所義學“崇賢義塾”。後又在社會賢達人士捐贈下建成館陶楊二庄、臨清御史巷兩座義學。武訓死後的百余年間,對他的評價歷經波折。如今看來,他身上體現出的崇賢重教、堅忍不拔等精神,顯然是具有很強的積極意義和正面價值。

  蛤蟆嗡則發源於冠縣桑阿鎮,流行於周邊縣鄉,距今已經有100多年的歷史,深受當地群眾喜歡。

  這樣一來,《武訓舍情》就成為“雙遺產”的挖掘與展示。省文化廳副廳長張桂林表示,蛤蟆嗡《武訓舍情》在題材上圍繞人物興辦義學、崇賢重教、塑造民族精神上展開,這種定位比較准確。排演這台戲的過程中,省市縣合作的方式,也具有廣泛的示范效應。“這部作品也給省藝術研究院和當地的主創團隊提供了鍛煉和提升的機會,在響應非遺保護政策、扶持民營劇團的同時,實現了‘互補’發展。”

  該劇計劃於8月份到濟南省會大劇院演出。期間,主創團隊也將根據專家和觀眾的意見建議,對唱腔的豐富性、故事情節的演進邏輯等進行修改提升。(來源:山東省文化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