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發布 > 全國聯播 > 山東
山東
青島即墨市搭建“四大平台”助推魅力文化名城建設
發布時間:2017-01-09 09:33 來源:報送系統 編輯:李慶禹
信息來源:報送系統 2017-01-09

    作為山東縣域經濟龍頭,青島即墨市近年來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大力提升文化軟實力,通過搭建“四大平台”,在公共文化服務、文化交流、文化遺產保護、精品文藝創作展示等方面持續發力,多向突破,魅力文化名城建設呈現出了欣欣向榮、蓬勃發展的喜人局面。

  一、精准化文化惠民平台搭建群眾文化大舞台

  在各類文藝演出過程中,即墨市文廣新局發現兒童劇演出觀眾反響最好,而且全家老少齊上陣,受到了市民朋友的歡迎,針對這類演出需求,積極尋求青島兒童劇院、港中旅(青島)海泉灣公司的合作,每年開展兒童劇低價惠民演出活動。同時在2015年,開創了“你關注﹒我送票”的演出索票模式,隻要市民關注“即墨文化”公眾號,就可以在話劇、兒童劇、京劇等各類演出中憑本人身份證免費或者以極低的價格領取演出票,讓更多的市民朋友享受到精准、均等的文化服務。

  要讓文化惠民真正落到實處,做好“文化大餐”,就得更好地對接群眾,在問需於民、問計於民和“便民、樂民”上多下些功夫。現在越來越多的群眾走出家門,喜歡在廣場上跳跳舞,健健身,這在以前隻是群眾的自發行為,2014年,即墨市因勢利導,舉辦了首屆“幸福歡歌”廣場舞大賽,並投入專項資金用於扶持廣場舞隊伍。目前,廣場舞大賽已經連續舉辦了三年,全市廣場舞隊伍增加至3000余支,培養了3000余名民間文藝帶頭人,為全市群眾搭建了自娛自樂的舞台。農閑時間,除了下棋、跳舞、唱戲之外,更多群眾想看看書,增長文化知識,針對這一需求,即墨市大力開展農家書屋圖書配送活動,僅2016年就配送了農業、科技等各類圖書12萬冊,滿足了基層群眾的讀書需求,因工作措施得力,即墨市獲得了中國圖書館學會頒發的2016年“書香城市(區縣級)”的榮譽稱號。

  二、文化交流平台架起做大做強即墨文化的橋梁

  在注重精准滿足基層群眾文化需求的同時,即墨市還立足本地文化,做大做強精品文化,積極向外推介即墨文化,推動魅力文化名城建設。2016年,即墨市成功舉辦了2016第五屆中國﹒青島(即墨)國際雕塑藝術節和第三屆中國大學生微電影創作大賽兩項“國”字號文化活動,樹立起即墨市文化交流活動高端化、國際化的品牌形象,提升了城市魅力和知名度。其中中國﹒青島(即墨)國際雕塑藝術節已經連續舉辦了5屆,為即墨留下100多件雕塑精品,這些雕塑作品放置在文化廣場、公園等地,成為提升城市魅力的文化符號,增添了城市獨特文化內涵,使即墨文化的國際化、高端化特性更為突出。在藝術節活動中還將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雕塑藝術進課堂等環節融入到活動中,使活動的豐富性、可參與度都大為提高,受到廣大市民的歡迎。

  因拍攝簡單、易於操作、傳播廣泛等特性,近年來微電影這一新媒體發展勢頭迅猛,並受到了青年人的熱烈歡迎,即墨市積極適應新變化,主動作為,將中國大學生微電影創作大賽引進落戶即墨,為即墨文化注入了新鮮血液。大賽由共青團中央學校部、中央新影集團、中國傳媒大學與即墨市聯合主辦,於2016年4月份,舉辦了第二屆中國大學生微電影創作大賽頒獎典禮暨第三屆大賽啟動儀式,並舉辦了微電影展映、好萊塢電影講座等一系列相關活動,共有國家級重要嘉賓、影視明星、參賽高校學生近300人到場參加,規模和影響力較大,對宣傳推介即墨市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在該項活動的推動下,即墨市微電影行業蓬勃發展,一些影視公司、社會團體和個人紛紛加入到微電影創作中來,現在即墨市建立起微電影拍攝基地6處,一年來創作各類微電影作品10余部,極大繁榮了社會文化,促進了魅力文化名城建設。

  三、文化遺產傳承保護平台盤活歷史文化積澱

  2016年4月11日,即墨市第四實驗小學的18名柳腔小演員參加了全國第五屆中小學生藝術展演開幕式演出,向全國展示即墨傳統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柳腔的獨特魅力。

  自2011年起,即墨市開展了“柳腔進校園”活動,定期安排專業演員到即墨四小等學校為學生教授柳腔。為了讓更多的孩子了解家鄉戲、愛唱家鄉戲,即墨市擴大“柳腔進校園”的覆蓋面,在段泊嵐、移風店鎮等四所鄉鎮小學同步開展,同時吸納當地的柳腔民間藝人和庄戶劇團參與其中,共同推進柳腔普及工作。借鑒這一模式,庄戶棋、布老虎等其它傳統技藝、游藝也被納入到學生課堂中來,在全市掀起了“非遺進校園”的熱潮。

  “非遺進校園”是即墨市在搭建文化遺產傳承保護平台,盤活歷史文化資源方面做出的卓有成效的努力。此外,即墨市還積極籌建新博物館,為即墨25223件/套館藏文物安新家﹔召開了全市文物工作會議,與各鎮街負責人簽訂了文物保護責任書,明確了保護職責﹔對即墨市159處文物保護單位(點)開展拉網式排查,打造文物保護“天網系統”﹔開展“鄉村記憶工程”,對即墨市內的古村落、民居進行走訪調研,其中雄崖所村、鳳凰村等4個村落入選了山東省首批“鄉村記憶”工程文化遺產名單。值得一提的是,即墨市還將民間力量引入到博物館建設工作中來,按照“一館一特色”,注冊成功了即墨老酒博物館、即發發飾博物館等7家非國有博物館,形成了“即墨市博物館群”。

  四、精品文藝創作展示平台彰顯獨特人文魅力

  即墨悠久的歷史,現代商貿城崛起過程中民眾勤勞致富的現實,為藝術家創作提供了源源不斷的素材。即墨市從本地歷史和現實出發,積極鼓勵文藝創作,並為優秀的作品搭建展示平台,激發了文藝工作和愛好者的創作熱情。

  為打響“即墨文化”,近年來,即墨市創排了不少大戲小戲,有以歷史人物田橫為題材的《田橫別齊》,有展現即墨本地道德模范的 《家風》、《半個女婿》、《撿牛》,還有不少貼近百姓生活的小戲小品,諸如 《有事說事》、《一個紅綢包》等,先後獲得青島市級以上文藝獎項近50項,彰顯了即墨的人文魅力。

  此外,在“廣場舞大賽”、“送戲進萬家”等文藝演出活動中,即墨市還鼓勵民間藝人和劇團創作原創節目進行演出,對優秀原創節目進行獎勵,並向上推薦,激發了民間文藝人才的創作熱情。精品文藝創作展示平台的建設完善,掀起了文藝創作高潮,使即墨市的文化資源充分涌流,為魅力文化名城的建設添磚加瓦。(來源:青島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