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濟南市文廣新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積極引導廣大文藝工作者堅守藝術理想,勇於創新創造,藝術創作生產保持了良好發展態勢,推動演藝市場持續活躍。
一是加強藝術創作引導。圍繞“反映時代、謳歌人民、傳承經典、挖掘歷史”開展創作,擬新創京劇《大舜》、雜技劇《印象泉城》等5項大型舞台藝術作品和京劇小戲《三回頭》、皮影木偶劇《小蝌蚪找媽媽》等小型舞台藝術作品,加工修改音樂劇《不一樣的焰火》、兒童劇《戴“星星”的孩子》、呂劇小戲《嫂子》。
二是積極參加藝術評比展演。京劇《鄧恩銘》入圍第八屆中國京劇節。組織申報2017年度國家藝術基金43項,目前有呂劇《閔子騫》等7個大型項目入圍復評。申報音樂劇《不一樣的焰火》、京劇《大舜》參評全省舞台藝術創作重點選題。申報京劇《鄧恩銘》、兒童劇《戴“星星”的孩子》、方言話劇《茶壺就是喝茶的》參評省委宣傳部“五個一”工程評選。
三是促進戲曲傳承發展。出台濟南市《關於做好戲曲傳承發展的實施意見》。推進“濟南市知名藝術家優秀作品數字化整理工程”,與濟南人民廣播電台聯合推出《泉城老藝術家保護工程》系列戲曲名家訪談節目,邀請29位知名戲曲、曲藝藝術家進行採訪錄播,計劃播出一年。組織藝研院錄制完成10部老藝術家專題片。
四是提升美術創作水平。參與主辦、承辦新中國美術家系列中國畫作品展、全國女畫家作品邀請展、國家藝術基金青年藝術創作人才作品巡展、濟南畫院精品展等各類美術展覽20余項,展出作品2000余幅。扶持藝研院設立以戲曲、曲藝、藝術理論為主的微型藝術圖書館,為藝術院團和藝術愛好者提供資料查詢和服務。
五是促進文藝演出工作。制定出台《關於對市屬藝術院團2017演出場次和經營收入實行指標量化暨目標考核的通知》,引導藝術院團做好商業性演出和增效創收工作。截至5月底,市屬6家藝術院團完成各類演出833場,完成全年指標的71%﹔實現收入827.8萬元,完成全年指標的61%。繼續開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300場公益演出走基層”活動,截至目前已完成公益惠民演出174場。圍繞元旦、春節、五一等重要節慶、紀念日組織開展文藝演出200余場,觀眾30余萬人次。(來源:濟南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