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發布 > 全國聯播 > 山東
山東
山東省大力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
發布時間:2017-07-27 10:40 來源:報送系統 編輯:李慶禹
信息來源:報送系統 2017-07-27

  山東省大力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截至2016年底,山東省共有各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企業和經營業戶92118個,實現年營業收入811.07億元,利稅92.53億元,從業人員232萬余人。

  一是樹立典型,示范引導。開展生產性保護專題調研,針對不同項目類別特點,及時提出指導性意見和建議。東阿阿膠股份有限公司被文化部命名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示范基地。山東福膠集團東阿鎮阿膠有限公司等13個單位被評為首批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示范基地。

  二是合理規劃,彰顯特色。在手工技藝項目比較集中的地區,建立傳承基地和生產園區,使項目和傳承人相對集中,發揮集聚效應,變資源優勢為產業和品牌優勢,形成規模效益。目前,已形成“中國草柳編工藝品出口基地(臨沂)”“中國陶瓷琉璃藝術之鄉(淄博)”等18個手工技藝非物質文化遺產產業特色區域,集項目展示、制作體驗、旅游觀光、傳承教育、產品交易於一體,成為山東省全新的手工藝品傳承、展示、銷售平台。

  三是搭建平台,加強扶持。充分利用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文化遺產日、世博會、孔子文化周、文博會等規格高、影響大的節會活動和對外交流活動等平台,大力宣傳展示山東省取得較好效益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品牌和企業。同時,落實中央和山東省出台的文化政策,加大對各地生產性保護項目的支持,為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提供有力保障。

  四是鼓勵創新,激活動力。省文化廳與山東省工藝美院、山東省藝術學院等學院簽約成立工作站,幫助傳統工藝企業和從業者改進設計、改善材料、改良制作、提高品質、策劃品牌,開發體現精湛手工、面向大眾的傳統工藝品及運用非物質文化遺產元素的各種衍生品,有效提升了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企業競爭力。(來源:山東省文化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