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發布 > 全國聯播 > 山東
山東
山東青島“四輪驅動”助推嶗山演藝文化產業實現新跨越
發布時間:2017-11-29 09:53 來源:青島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 編輯:李慶禹
信息來源:青島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 2017-11-29

  近年來,山東青島嶗山區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精神,進一步找准文化產業發展的方向、路徑與突破口,發揮自身綜合優勢,適應時代變化與演藝市場要求,使其成為促進地方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品質提高的新途徑,開創了政府、企業、社會多贏的局面。

  一是多點布局、錯位發展,演藝娛樂設施日趨完善。圍繞建設青島金家嶺金融聚集區、藍色硅谷產業創業帶和風景旅游度假區的功能定位,嶗山區建成了頤中體育中心、青島大劇院、國信體育館、國際會展中心、青大音樂廳、青大體育館、如是劇場、中國海洋大學體育館、極地海洋世界、嶗山道教演藝中心等10余家大型文化藝術演出場所,基本形成專業性演出場館、非專業性演出場館、室外演出場地、室內演出場所多點布局、相存並促的繁榮局面。演藝娛樂設施功能日臻完善,綜合實力進一步提升,來嶗山策劃演出的既有時空影視、藍冰焰火等在嶗山注冊的本土化演藝公司,又有海右文化、天津太和、成都金點邦克、北京領先藝典等20余家省內外知名演出機構。其中,在青島注冊的演出公司逐步充當主力軍,其承接演出的外調、服務能力日漸成熟。

  二是立足市場、擴大影響,供給側對接演藝娛樂市場需求。如何演,才能讓老百姓滿意,怎樣做,才能讓群眾分享演出市場的蛋糕,這是擺在嶗山區文化主管部門的一個課題。經過深入調研,嶗山區文化主管部門積極引導演藝娛樂公司深入挖掘市場潛力,對接市民意願,充分運用各種媒體對活動進行全方位宣傳,最大限度地提高活動知名度與影響力。先後推出了嶗山本土的公益系列——“嶗山藝術講堂”“讓嶗山區居民走進影劇院”“公益演出進社區”等活動,平民系列——“一村一年一場戲”“周末藝術匯”“市民音樂會”等公益演出及講座項目,讓青島市民充分享受到高品質演出,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聯合青島大劇院,針對不同群體、不同場次,設置高低不等的票價,並在家庭套票、學生套票的基礎上推出了“平民票”(票價10元),“補貼票”(政府補貼票價),手機客戶端“搶票”(每月1期,限搶2張),有效滿足了不同層次觀眾的需求,“跑票”“要票”“贈票”等畸形市場行為逐步消除,“買票看演出”正成為一種新的文化消費行為,演出市場出票率、上座率均大幅提升。

  三是內容豐富,層次廣泛,傾力打造青島高雅藝術演出中心。堅持以現代都市文化建設為重點,以提高市民藝術修養為目的,積極引進高水平劇目和重量級演出,在近幾年承接舉辦的50余場大型演藝活動中,既有平民化的《打火匣》、《灰姑娘》、《又見國樂》等大型舞台劇、音樂劇,也包括《夢幻﹒阿貝格之夜》、《漢普斯﹒林德維拉、杰森﹒梅爾——管風琴小提琴音樂會》、《美國茱莉亞大提琴、小提琴室內樂》等一批高雅藝術演出,還涵蓋了《豌豆公主》、《白雪公主》、《童話故事音樂會》等小朋友十分喜歡的兒童劇目。演出陣容既包括張學友、陳奕迅、周杰倫、蔣大為、關牧村、那英等知名藝人,還包括東方歌舞團、維也納愛樂樂團、丹麥搖滾樂隊等眾多國內外知名演藝團體,名人效應凸顯,擴大了嶗山區在國內外的影響力,確立了在省內演藝市場的龍頭地位,使嶗山區成為青島高雅藝術演出中心。文藝演出市場的火爆,增加了區級的財稅收入,據不完全統計,2017年實現銷售收入4500余萬元,同比增長7%﹔吸引觀眾100余萬人次,拉動商貿餐飲等相關產業增收3000余萬元,優化了區域經濟結構,推動了全區經濟社會的健康、快速發展。

  四是高度融合、創新發展,推動AR、VR應用演藝娛樂市場。創新永無止境,AR、VR等新媒體技術的應用發展,也為演藝娛樂市場開辟了新的方向。青島嶗山區結合轄區打造“虛擬現實產業之都”的目標,圍繞AR、VR內容制作與運營領域的應用發展,進一步加大招商引資力度,重點引進能夠緊密銜接文化產業鏈條的相關企業,研發虛擬現實結合的相關產品,促進新媒體技術廣泛應用於文化產業項目。青島月月鳥親子互動體驗劇場的“AR虛擬現實3D動態場景制作技術及裝置”可以使觀眾創作的平面畫轉換成立體三維影像﹔正在後期制作中的VR劇場虛擬現實體驗裝置,可使觀眾在演出中的特定環節看到劇場以外的場景,感受到視覺、聽覺、觸覺的震撼效果。此外,由青島博海數字創意產業研究院設計制作,以中國上古時代神話故事為主要內容的大型VR情景體驗劇《華夏》,已進入籌備階段,這也是國內首部將AR、VR技術相融合,為觀眾提供360度“沉浸式”感官體驗的大型虛擬現實演藝產品。(來源:青島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