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23至27日,濟南成功舉辦第六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
聚焦國家戰略籌劃辦會,層次站位上升到新高度。本屆博覽會緊扣新時代發展主題,聚焦全面小康、脫貧攻堅、鄉村振興、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國家重大戰略籌劃設計。一是突出主題,圍繞“全面小康 非遺同行”設置板塊內容,全面展示非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的獨特功能,以“軟實力”為實現百年奮斗目標提供“硬支撐”。二是組織專展,精選總書記視察過的14個非遺項目、黃河流域70個非遺代表性項目和46項非遺扶貧成果,以專題展形式奉獻給觀眾,提升非遺文化感染力、影響力。三是強化引領,明確非遺助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目標方向﹔召開座談研討會,共商黃河流域非遺保護舉措﹔發布全國非遺進校園、非遺與旅游融合發展優秀案例,推廣典型經驗。一系列活動都圍繞服務國家戰略、貢獻非遺力量展開,提升了整個博覽會的層次和站位。
聚焦一流水准主動創新,展演活動提高到新水平。著眼舉辦最高水平的博覽會,創新形式內容,形成新的亮點。雲上非遺別具魅力。設計雲展廳、雲銷售、雲賞非遺、雲競技、直播帶貨等板塊,731項非遺代表性項目線上展示,416部非遺題材紀錄片、專題片在線展播,507家非遺店鋪線上展銷,網上人氣火爆,5天時間瀏覽量達到5000萬人次,“匠人匠心”雲競技視頻播放量達3600多萬次。特色展演精彩紛呈。“感悟習近平總書記的非遺情緣”展,讓觀眾沿著總書記的“非遺足跡”領略非遺之美﹔黃河流域非遺展匯集9省區傳統工藝代表性項目,青海河湟刺繡、蘭州羊皮筏子等古老技藝再現黃河精神﹔非遺助力精准扶貧展集中展示近年來的扶貧成果,讓山裡的老手藝助力脫貧致富﹔地域特色濃厚的蘭州太平鼓、安塞腰鼓、開封盤鼓、鼓子秧歌輪流上場、氣勢磅礡。線下展館共有全國84個代表性非遺項目、46個非遺扶貧就業工坊、447位傳承人參展參演,現場觀眾近10萬人次。交流互動點燃全場。多個非遺項目主動聯系、相互切磋、組團獻技,來自多個省市的皮影戲競相登場、各展風採﹔樂器馬頭琴、諸城古琴、長子響器、嗩吶四家合奏,贏來滿堂彩﹔草柳藤編織、剪紙、泥面塑、金屬鍛制類52位民間高手上演“巔峰對決”,都讓觀眾大飽眼福,也把展演現場推向高潮。
聚焦文旅融合協同發力,乘勢發展增添了新動能。一是充分整合文旅資源。主展館、分會場設在繁華商業區、景點游覽區和歷史文化街區,人流效應與非遺文化發生化學反應,引來更多市民游客,主展館門口排起長龍,實施流量控制下,每天觀展人數仍達2萬多人次,百花洲游客也是絡繹不絕,很多展位成為網紅熱捧的打卡地。二是持續激發消費潛力。通過現場展示、特色展演、觀眾體驗等形式,增強非遺產品吸引力﹔市文旅局定向投放300萬文旅惠民消費券,組織30余場次“網紅非遺”直播帶貨,大大激發消費潛力。線上非遺網店銷量大漲,線下展位銷售火爆,產品銷售一空,徐州香包針棒產品線下銷售每天突破萬元,商河老粗布日銷售額近10萬元。洽談對接成果豐碩,義烏文交會等10余家國內知名展會專程前來招展,達成一批合作意向。三是高效用好宣傳陣地。各級媒體聚焦博覽會,49家媒體102名記者集中宣傳報道,發稿2637篇350多萬字。央視《新聞聯播》播報開幕式,央視網進行1.5小時不間斷直播,新媒體平台和知名網紅紛紛宣傳助力,戶外廣告位、街道等宣傳資源廣泛利用,全市7869輛出租車LED屏每日播出192次信息,面向市民推送短信近1000萬條,形成強大宣傳聲勢,讓博覽會知名度和影響力大增,成為濟南一張閃亮的城市名片。
聚焦疫情形勢嚴抓防控,安全辦會積累了新經驗。常態化疫情防控下,部、省、市三級對疫情防控高度重視,狠抓防控工作落實。一是嚴密籌劃部署。博覽會籌備階段就對辦會形式、活動規模、防控機制、應急機制等方面科學論證,制定嚴格縝密的疫情防控方案,做好組織領導到位、物資籌備到位、專業力量到位,排查備案到位,提前啟動各項措施。二是嚴卡關鍵環節。檢測環節,所有領導嘉賓、媒體記者、工作人員和參展參演人員,按照應檢必檢原則核酸檢測,一人不落﹔出入環節,展館出入口配備設施,入館必刷證、必亮碼、必測溫、必戴口罩﹔流量環關,展館實施流量實時監控,超過1500人暫停入館,安排志願者巡查,及時疏散聚集人群。三是嚴加檢查督導。各類安全兼顧,組織公安、衛健、市場監管、應急管理、城管等部門,配備專業力量加強安全檢查,組織700余名工作人員、200余名安保人員、60余名志願者參與,確保了博覽會安全順利召開。
上一篇: 山東推進冬游齊魯和自駕游工作 |
下一篇: 青島西海岸新區海島生活節開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