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發布 > 全國聯播 > 山東
山東
人民心所向 文旅皆可往
“十三五”時期山東交出亮眼文旅成績單
發布時間:2020-12-10 12:44 來源:中國文化報 編輯:張靜
信息來源:中國文化報 2020-12-10
  文化和旅游業,是關系人民幸福指數的重要領域。“十三五”期間,“孔孟之鄉”山東堅持“人民心所向,文旅皆可往”服務理念,將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化為干好文化旅游工作的新動力: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及創建城市共4個,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項目及創建項目共8個,居全國前列﹔文化創意產業和精品旅游產業被列為全省新舊動能轉換“十強產業”,2019年全省接待國內外游客9.4億人次,旅游總收入超過1.1萬億元﹔各類博物館603家,省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1711處,均居全國第一位……在2020年這個特殊年份的深冬,山東文化和旅游系統用一份亮眼的成績單總結“十三五”,信心滿滿步入新征程。
  說千道萬,服務必須用心
  在濱海之城威海,“城市書房”是個充滿溫情的符號。當地2017年啟動“城市書房”建設,至今已有41處對外開放,成為當地市民、外地游客爭相體驗的“網紅公共文化設施”。一位讀者在“城市書房”威海鯨園分館的留言簿上這樣寫道:“讓閱讀在街邊相遇、與指尖相伴,感謝你,城市書房。”
  公共文化服務,隻有跟百姓心連心,才能不斷提升效能。從設施建設到活動組織,小到一場培訓,大到全年的惠民演出,山東用心揣摩群眾的實際需求,用超高人氣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代言。
  “十三五”時期,山東積極推進公共文化服務標准化均等化建設,省、市、縣、鄉、村五級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網絡基本實現全覆蓋,全省公共圖書館、文化館分別達154個、157個,建成數量和上等級率均居全國前列。2015年至2019年,山東省級財政共投入資金3.6億元,連續5年對經濟欠發達地區村級文化設施建設予以扶持。8654個省扶貧工作重點村全部建成綜合性文化活動室,提前完成文化扶貧任務。為58個省財政困難縣(沂蒙革命老區縣)配發流動文化服務車,率先建成面向視障人群的公益性數字文化服務應用平台——山東省盲人數字圖書館。
  公共文化服務,要讓百姓看得著,更要讓百姓用得好。“十三五”期間,山東持續開展冬春文化惠民季活動,其中2018年至2019年冬春文化惠民季,全省開展文化惠民活動超5.3萬場次,惠及群眾1696萬人次。實施“一村一年一場戲”工程,2019年全省“戲曲進鄉村”演出9萬余場。創新開展“百姓大舞台”“五個大家”系列群眾文化活動,有效激發群眾文化創造活力。“旅游廁所革命”成效顯著,山東省新建、改建旅游廁所累計完成2.1萬座,建設數量位居全國第一。根據“十三五”期間山東省考核辦組織的全省城鄉居民滿意度考核結果,全省“文化生活”滿意度每年均排在第二位。
  文旅融合,產業迎“滿天星”
  濰坊的夜晚,正變得愈發“喧囂和躁動”。今年,當地大力發展夜間經濟,主要領導親自部署謀劃,濰坊市文化和旅游局借助文化旅游融合趨勢,將以往深藏作坊的非遺請上街頭,同時豐富城市旅游業態,吸引了萬千游客前來體驗。
  “十三五”時期,山東文化旅游產業發展走在全國前列,業態呈現“滿天星”可喜局面。文化創意產業和精品旅游產業被列為全省新舊動能轉換“十強產業”。文化產業持續轉型升級。截至2019年底,山東3208個規模以上文化企業,從業人員45.1萬人,資產總計達6872.8億元,全年實現營業收入4454.7億元,營業利潤165.1億元。
  山東省文化和旅游廳副廳長張鯤表示,旅游業與110多個行業相關聯,具有“一業興、百業旺”的特點,游客每消費1元,可以帶動3元至4元經濟增長。“十三五”期間,山東極力助推精品旅游產業提質增效,出台《大力推進全域旅游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印發《山東省全域旅游發展總體規劃》《山東省精品旅游發展專項規劃》《山東省精品旅游景區建設三年行動方案》,大力發展精品旅游產業,威海華夏城景區、沂蒙山景區、黃河口生態旅游區成功創建5A級景區。
  山東已連續舉辦4屆文化和旅游惠民消費季,成為全國開展范圍最大、參與企業最多、平台模式最新的文旅消費促進行動之一。今年以來,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嚴重沖擊,山東提前啟動文化和旅游惠民消費季,省、市、縣三級落實1.5億元資金發放惠民消費券﹔創新開展“山東人游山東”“六個一百自駕游行動”“好客山東游品薈”“冬游齊魯﹒好客山東惠民季”等活動﹔制定出台全省81個國有景區降低門票價格等政策措施,促進文旅市場復蘇回暖。
  守正創新,敬畏文化遺產
  山東作為革命老區,有著光榮的傳統和厚重的歷史,也留下了豐富遺存。據統計,全省目前有不可移動革命文物1800余處。
  文化遺產是不可再生的“金疙瘩”,保護好是首要前提。過去5年,山東利用國家和省級財政資金1.13億元,開展108項革命舊址、紀念地保護和館藏珍貴革命文物修復項目,保護展示水平得到全面提升。深入推進革命博物館紀念館建設,目前全省列入統計的223家革命博物館、紀念館中,有102家為近5年新建,全面拓展了紅色文化傳播平台。
  “十三五”期間,山東發揮文化遺產資源豐富的優勢,積極推進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扎實推進文物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體系建設,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文物安全工作的實施意見》《關於加強文物保護利用改革的實施方案》《山東省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程實施意見》等,為山東文化遺產保護注入新動力。
  “十三五”期間,山東省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工作圓滿完成,進一步厘清了全省文物資源。文物考古成果豐碩,完成考古調查、勘探工作637項,調查線路近6400公裡,考古勘探面積0.7億平方米,考古發掘面積25.7萬平方米。革命文物保護利用成效顯著,在中宣部、財政部、文化和旅游部、國家文物局公布的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中,山東有93個縣(市、區)入選,居全國第一位。重點文保項目進展順利,曲阜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示范區、齊文化傳承創新示范區以及大運河、齊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等扎實推進。非遺保護工作扎實推進,連續舉辦3屆中國非遺博覽會。齊魯文化(濰坊)生態保護區順利通過文化和旅游部驗收,成為首批7個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之一。(蘇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