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發布 > 全國聯播 > 上海
上海
“2017上海藝術商圈”開啟“藝術+商業”聯動發展創新模式
發布時間:2017-05-03 10:35 來源:報送系統 編輯:李慶禹
信息來源:報送系統 2017-05-03

  4月8日,“2017上海藝術商圈啟動暨合作商業企業授牌儀式”在新落成的百聯世紀購物中心舉行,全市眾多商業設施代表和藝術機構代表齊集一堂,共同見證“2017上海藝術商圈”拉開帷幕。來自黃浦、靜安、浦東、長寧、虹口、楊浦、普陀、閔行等8個區的30家地標商業設施被確認為“2017上海藝術商圈合作商業企業”。今年全年,一批形式新穎、內容豐富的藝術項目將落戶其中,為上海營造深厚的城市文化氛圍、建設國際文化大都市的目標增光添彩。

  一、會商旅文體聯動促發展,社會主體踴躍參與

  “2017上海藝術商圈”項目由上海市文化廣播影視管理局發起,攜手上海市商務委共同在全市范圍推進。該項目旨在通過政策引導和資金支持,促進優質文化藝術項目入駐全市商圈、購物中心、特色商業街區等業態,推動商業設施由傳統模式向體驗經濟轉型,同時打造城市公共空間的文化底蘊及人文氣息,提升市民文化素養。

  2016年年底,“上海藝術商圈”率先在黃浦區淮海路、南京東路商圈試點推出,取得良好社會反響,受到廣大商家和市民的喜愛。在此基礎上,今年初由市文廣局、市商務委共同指導,全市各區文化和商務主管部門積極支持、全市70余家商業企業積極報名、70余家國有和民營的各類藝術主體踴躍加盟。經過認真篩選,一批包括展覽、裝置、演出、講壇、手工體驗等在內的形式豐富多樣、品質一流、既凸顯傳統文化內涵又富含時髦都市元素的藝術項目,將進入上海中心、豫園、新天地、K11等30家地標型商業設施,藝術與商業實現成功牽手。

  二、一店一方案,每個商圈都有絕活

  商圈藝術是什麼?通過對全市眾多商業設施的認真走訪、聽取訴求,主辦方明確,商圈藝術絕不僅僅是把劇場和美術館中的演出、展覽進行照搬,而要充分考慮到流動性強的觀賞特點、結合商業設施的特殊布局、每家商場的不同客群,在呈現上、互動上、體驗上、時間上進行充分的設計。

  針對30家商業設施在客群定位、區域特點、品牌風格上各不相同,並由此帶來多元化、個性化的文化需求,主辦方推出“一店一方案”的個性化配置,使人們可以在不同商圈感受到不同的藝術風格,可以在逛街休閑中充分參與文化建設,享受文化果實﹔最終引導上海的商場、商街成為廣大市民的“會客室”、“生活區”和“藝術廳”。

  “商業+文化”的模式不僅帶動消費供給、行業聯動、商業模式的創新,也開創並推動一種適應我國經濟文化環境的“藝術主題業態”﹔同時,文化普及獲得新渠道,多方位地滿足人們的文化需求和藝術興趣,使市民自覺成為精神文明的關照者與參與者。

  三、文化融合商業發展,鑄造國際大都市景觀

  在巴黎、倫敦、紐約等國際大都市,商業與藝術的交融業已形成獨特的都市風景,繁華商圈都有藝術家和藝術機構駐足。在上海,文化與商業的交融更促成了“海派文化”的形成。上世紀三四十年代,上海從數量領銜全國的出版社、影劇院,到不斷崛起的海派京劇和文學,都源於繁榮的商業文明與其背後深刻的精神需求。而今天,創新的“文商結合”新模式,不僅是經濟成長與文化發展的交點,也是上海形成獨特的國際文化大都市經驗的摸索。正是在傳承流變中不斷探索新的融合模式,上海形成了與眾不同的城市特征和精神風貌。

  近年來,隨著生活水平提升,上海市民對文化藝術等新興消費的需求越來越高,為鼓勵“文商聯動”,上海做過多次嘗試。2013年政府試水“環球港公共文化空間”項目,成功打造商圈公共文化的首個示范點﹔“2014奔牛?上海大型城市公共藝術展”推進新型城市藝術,商業空間進一步釋放的同時也激活了文化生態﹔2016年,上海出台《上海市促進新消費發展發揮新消費引領作用的行動計劃》,提出依托商業地標交通便利、配套齊全的優勢,鼓勵一批展覽、演出、節慶等文化項目與商圈、商街、商場聯手,形成一批品牌化文商聯動項目。而從規模、質量、密集程度,以及豐富性、持續性、互動性來看,“2017上海藝術商圈”無疑是一次巨大的突破。

  “一流的城市一流的經濟,一流的城市一流的文化。”上海藝術商圈不僅體現出全市“會商旅文體聯動”的可持續發展理念,使城市公共空間更具文化底蘊,也是海派文化豐沛蘊藉的再現——藝術不再是裝飾,而是都市文化的核心。(來源:上海市文化廣播影視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