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發布 > 全國聯播 > 山西
山西
山西朔州:讓公共文化服務“觸手可及”
發布時間:2022-11-21 09:41 來源:中國文化報 編輯:馬思偉
信息來源:中國文化報 2022-11-21
  今年以來,山西省朔州市民歌邀請賽、鑼鼓大賽、合唱大賽、八音會大賽、剪紙大賽、戲曲票友大賽等接連舉辦﹔朔城區大秧歌、應縣耍孩兒、右玉道情、山陰晉劇等走進鄉村巡回展演﹔閱讀、藝術培訓等各類文化活動“觸手可及”。

  老百姓能在家門口享受文化大餐,得益於朔州市快速推進、整體提升、創新發展全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帶來的紅利。自2016年朔州市成功創建第二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以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以及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廳的指導幫助下,朔州市文化和旅游局帶領全市公共文化機構不斷鞏固創建成果,有效發揮了示范區引領作用,走出了一條有塞上人文風情的“朔州路徑”。

  當前,無論在城市還是鄉村,“N分鐘文化圈”漸漸成型,將群眾的文化生活裝扮得越來越多姿多彩。

  城鄉文化陣地遍地開花

  數據顯示,僅在朔城區,全區文化場館每年平均服務市民150余萬人次,平均每年每位市民進入文化場館3次。在朔州,集多功能活動室、培訓室、圖書室等功能為一體的綜合文化服務中心不在少數,合唱隊唱歌、舞蹈隊跳舞、孩子讀書玩耍的美好畫面隨處可見。

  全市的鄉鎮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行政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全部挂牌﹔先後為356個村子配送了樂器、文化活動服裝、點歌機、拉杆音響等設施﹔通過“流動圖書車”為城鄉居民提供流動圖書服務﹔69個鄉鎮建起了規模不一、主題各異的鄉村文化記憶展館(室)……

  近年來,朔州市通過新建改建、維護改造、設施提升等多種方式,不斷健全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網。扎實推進朔州市博物館提升改陳項目,積極爭取朔州市大劇院立項,加快推進朔城區圖書館、右玉縣城市會客廳(圖書館)項目建設。為了切實解決基層公共文化設施運行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朔州市還開展了基層公共文化設施專項治理工作,持續提升基層公共文化服務效能。

  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投入上,朔州市積極統籌上級資金和自有財力,2021年累計下達資金2923萬元,包含農村文化建設1215萬元、戲曲進鄉村30萬元、公共數字文化20萬元、公益性演出100萬元等,支持全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

  作為全國7家“公共文化機構服務與管理系統”試點城市之一,朔州市文化和旅游局完成了朔州文旅雲平台建設,上線了數字圖書館、群藝館、博物館、右玉精神、朔州方志年鑒、朔州非遺等“五館八庫”,構建覆蓋市、縣、鄉、村四級數字化服務網絡。

  當前,各文化場館規章制度齊全、配套設施完善、運營管理有序、文化氛圍濃厚、文化活動豐富多彩、服務規范不斷改善提升,極大地滿足了基層群眾的文化需求。

  文化活動形式愈發多樣

  “古箏作為中國古典民樂,蘊藏著濃厚的文化氣息。”連日來,朔州市文化館線上公益課的古箏課程分多期開講,吸引了不少人觀看學習。

  朔州市依托各級公共文化設施組織培訓,對基層進行培訓指導,積極扶持、不斷提升基層服務能力和業務水平,將“送文化”變為“種文化”,大力培養地方特色文藝人才隊伍及文化品牌。朔州市群藝館開展的書法、舞蹈、剪紙、茶藝、花藝等藝術門類公益培訓深受歡迎,同時群藝館招募志願者走進基層開展藝術培訓,並創新服務形式,集合館內文藝骨干錄制群文線上課程,每年線上服務群眾近2萬人次。

  不隻是培訓,朔州市多渠道整合,培育文化志願服務新力量,整合“陽光志願”文藝演出先鋒隊、志願者業務骨干等力量,不斷壯大文化志願者隊伍。例如,應縣創立了文化志願服務團隊,截至目前,志願者隊伍已達2773人,在省內、市內各地巡回演出,服務人次累計達150萬,受到社會各界廣泛贊譽。

  5年來,全市年均實施文化惠民活動200余場,開展送戲下鄉活動650場次以上,各類群眾文化賽事100余場。涌現出“朔風”和“美美與共”文化志願服務等省級群眾文化服務品牌,207支鄉村群眾文藝隊伍(文藝小分隊)、102名鄉土文化能人、214名鄉村文化帶頭人。這些文藝小分隊深受群眾認可,口碑很好,平日裡走村穿鄉,在繼承傳統文化的同時,也讓文化藝術的“種子”在老百姓心裡生根發芽。

  群眾文化生活日益豐富,不僅調動了群眾參與文化活動的熱情,還激活了群眾的創作激情。全市廣大文藝工作者積極創作文藝精品,先後推出了《蓮花盛開》《尉遲恭》《扶貧路上》《勸孝》《綠洲春秋》《拆遷風波》《一塊宅基地》《山村APP》《永寬遺夢》《牛啊牛》《種樹人》等近30部文藝作品。今年,戲曲類作品《山村致富寶》《家鄉情》入圍第十九屆全國群星獎選拔賽。

  創新公共文化服務機制和形式

  在示范區創新發展過程中,朔州市結合地域實際,瞄准鄉村文化振興這一趨勢,以推進“鄉村文化記憶工程”為牽引,深挖鄉村特色文化資源,拓展鄉村公共文化空間,探索鄉村文化發展新路徑,形成了具有朔州鄉村底色、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務發展模式。

  留住鄉村記憶,建立檔案和數據庫。朔州市文化和旅游局依托鄉鎮綜合文化站,梳理鄉村歷史脈絡、文化烙印和鄉風民俗等文化資源,建立鄉村文化檔案和數據庫,完成1500個自然村文化資源調查,分類整理了1萬多條鄉村文化記憶線索,以鄉為單位建立了“鄉村文化記憶”檔案。

  利用鄉鎮綜合文化站,集中展示富有地域特色、文化特色和重要歷史文化資料及實物,有條件的地方依托村文化活動中心等場所建設村史館,將村史館納入鄉村文化空間,帶動鄉村文化站室的提質升級。截至目前,朔州市發現多處有價值的民居等文物遺存,建設鄉村記憶展室45個,恢復傳統手工技藝30多項,瓷刻工藝、面塑工藝、炕圍畫工藝、剪紙工藝等多次亮相深圳文博會,朔州踢鼓秧歌多次赴北京天壇廟會展演,朔州喜樂多次到太原表演。

  隨著朔州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不斷完善,越來越多的群眾參與到公共文化生活之中,學會品味生活、品味文化。嶄新的文化地標、多彩的文化活動,公共文化服務在“塞上綠都”朔州綻放出美麗的花朵。(朱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