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全國多劇種名家新秀齊聚長治
山西省長治市是中國神話之鄉、中國古代建筑藝術博物院、中國革命根據地紅色文化展示區、中國太行風光攬勝處、中國康養福地,還是曲藝名城、戲曲之鄉,千年梨園從這裡肇始,戲曲文化薪火相傳、生生不息……
秀絕活、亮技藝,共同展示戲曲魅力﹔話文旅、促交流,攜手推動融合發展。7月22日至28日,由長治市委、市政府主辦,市委宣傳部、市文化和旅游局承辦的“戲聚長治﹒唱響盛世——非常梨園直播周”在長治濱湖文旅服務中心演出,每天一場,7天共演出117個劇目。
直播周採用“戲曲+文旅+直播”方式,演出題材廣泛、形式豐富,涵蓋京劇、越劇、黃梅戲、豫劇、晉劇、蒲劇、上黨梆子、上黨落子等20余個劇種。除了線下演出,線上更有37家網絡直播平台同步直播,7天直播觀眾達1.75億人次,創造了戲曲傳播的新紀錄。
一方戲台,萬千世界。7場演出均設置不同主題,包括三晉戲曲老中青名家名段演唱會、武戲絕活群英會、十大劇種青年領軍群英會、名師高徒群英會、紅色經典現代戲群英會、黃金搭檔群英會、全國戲曲名家名段演唱會。全國多劇種的名家新秀齊聚長治,他們唱念做打,同台競技,全面展示戲曲“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的多彩魅力。
在首場演出——三晉戲曲老中青名家名段演唱會中,《西廂記》《霸王別姬》《長平繡娘》《華容道》《富貴圖》《申紀蘭》等傳統經典唱段和新創劇目優秀選段輪番上演。演員用婉轉激昂的唱腔、韻味十足的念白、細膩傳神的表演,將戲曲人物的性格特點、內心情感表現得淋漓盡致,贏得台下觀眾陣陣叫好聲。
全國武戲絕活群英會中,演員舞動“刀槍棍棒錘”,上下騰躍,讓大家感受傳統戲曲中的力與美。京劇《八大錘》、豫劇《對花槍》、越劇《焚香記﹒打神告廟》、晉劇《喜榮歸》、蒲劇《徐策跑城》、上黨梆子《岐山腳﹒坐洞》等武戲選段,一招一式皆是真功夫,驚險絕技令人目不暇接。
長治是太行革命老區,是一片英雄的土地。此次長治還設置了紅色經典現代戲曲群英會,京劇《江姐》、蒲劇《紅燈記》、河北梆子《洪湖赤衛隊》、秦腔《智取威虎山﹒打虎上山》等紅色經典,讓現場觀眾再一次叩問初心,感恩黨和時代。
“這是我第四次來到這個美麗的城市,上次還是10多年前。”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晉劇代表性傳承人、國家一級演員武忠表示,長治的發展令人驚嘆,城市面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此次直播周,許多劇團不遠千裡專程而來。比如,河北張家口華梅少年晉劇團,由中國梆子大會銀獎得主楊學東率隊,於演出當天從內蒙古包頭來到長治。楊學東感慨地說:“這是我第一次來長治參加表演,非常感謝主辦方組織了如此豐富的演出內容,也為我們搭建了優質的展示平台。”
來自北京京劇院的京劇名家、梅花獎得主李宏圖表示:“通過‘非常梨園直播周’活動,不同劇種間可以相互借鑒學習,從而促進戲曲交流,推動文化的繁榮與發展。”
“長治戲迷朋友的熱情給了我力量。”演員被現場的聲聲叫好和雷動掌聲感動,同時,“雲端”也熱鬧非凡。“傳統戲劇太有韻味了,值得細細品味。”“演出讓人目不暇接,豐富又精彩。”……眾多網友通過新華社現場雲、優酷、愛奇藝等網絡平台以及市級媒體網絡平台觀看了演出。
直播周讓觀眾直觀感受傳統戲曲之美,同時也讓觀眾將視線聚焦在戲曲傳承上。名師高徒群英會中,14對師徒精彩合作,聯袂展現了京劇、晉劇、河北梆子、越劇、楚劇、豫劇、上黨梆子等劇種的獨特神韻。有觀眾在網上留言感慨:“師徒同台,共唱經典,這就是傳承的力量!”
長治是曲藝名城、戲曲之鄉,千年梨園從這裡肇始,戲曲文化薪火相傳、生生不息。上黨梆子、上黨落子、襄武秧歌、壺關秧歌等劇種先後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他們真學,我們真教,我們是雙向奔赴。”多年來,來自長治市上黨梆子劇團的張志明秉承嚴師出高徒的古訓,從日常練功到舞台表演,堅持口傳心授,帶領一批批青年演員走上熒幕,為長治戲曲事業的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
直播周不僅有力展示了中華戲曲薪火相傳、百花齊放的勃勃生機,也展示了包括上黨梆子、上黨落子等長治特色劇種在內的山西戲曲的多彩氣象,有力促進了戲曲傳承傳播與交流。
精心策劃的演出內容、鏡頭精准的拍攝呈現,便捷多樣的收看渠道,既為觀眾帶來全新的觀演體驗,也展現了長治形象。在7場主題晚會直播中,每場都安排了展示環節,通過主持人串聯、互動採訪、短視頻等方式,介紹太行山水、古建民俗、非遺文化、上黨物產等長治文旅名片,讓全網觀眾領略長治的人文美、山水情、詩畫意和煙火氣。
戲曲搭台,文旅唱戲。此次活動旨在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山西重要指示精神和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推動戲曲傳承發展,全方位宣傳推介長治,助力長治文旅康養融合高質量發展。
如今,長治正錨定“建設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生態文化旅居目的地”目標,著力打造“中國神話之鄉”“中國古代建筑藝術博物院”“中國革命根據地紅色文化展示區”“中國太行風光攬勝處”“中國康養福地”五大品牌。
接下來,長治將以此次活動為契機,站在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高度,扎實推進戲曲的傳承保護、人才培養、作品創作,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張強)
上一篇: 挖掘潛能 豐富供給——全國文化和旅游資源開發工作持續優化創新 |
下一篇: 山西文旅行業積極落實惠企舉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