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發布 > 全國聯播 > 陝西
陝西
陝西省首屆非遺發展大會在西安啟幕
發布時間:2024-04-12 09:28 來源:中國文化報 編輯:周祎
信息來源:中國文化報 2024-04-12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文化思想,持續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全面展示近年來陝西非遺保護成果和發展成就,助力萬億級文旅產業集群打造,不斷推動非遺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4月11日,由陝西省文化和旅游廳主辦的陝西省首屆非遺發展大會在西安拉開帷幕,並同步開啟首屆非遺年度盛典、非遺創新發展對話等四大板塊10項覆蓋全省的系列活動。 

  本屆非遺發展大會以“勇擔新時代文化使命 譜寫非遺發展新篇章”為主題,旨在充分展示近年來陝西非遺保護傳承顯著成果,持續擴大陝西非遺傳播力和影響力,激勵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和非遺保護工作者、傳播者、參與者凝心聚力、砥礪前行。 

  四大板塊10項系列活動 

  在全省范圍持續綻放非遺精彩 

  4月11日早晨,現代化的陝西省文化館曲江館區內熱鬧非凡。茯茶、剪紙、耀州窯、鳳翔泥塑、木版年畫、漢中藤編、澄城刺繡、蒲城土織布、唐流彩等10余個非遺項目的傳承人在此擺攤設點,構成展示與交流的“非遺集市”﹔不少俊男靚女將從西秦刺繡、澄城刺繡等非遺項目汲取靈感而設計出的精美時裝穿在身上,以非遺時尚秀的方式成為流動的非遺風景。而這些僅僅是本次非遺發展大會的“熱場”節目。

  陝西省首屆非遺發展大會包含非遺年度盛典、全省非遺工作會議、非遺創新發展對話以及非遺發展大會系列活動四大板塊。本著集約、高效的辦會原則以及廣泛持續擴大非遺傳播力和影響力的目的,非遺年度盛典、全省非遺工作會議、非遺創新發展對話三大板塊,在一天之內於不同地點分別開展﹔而非遺發展大會系列活動覆蓋地域廣、持續時間長,其中陝西非遺國潮展覽等個別活動將持續至今年下半年。

  在率先亮相的陝西省首屆非遺年度盛典上,陝西省非遺年度人物、年度典型案例、優秀非遺工坊榜單發布,胡新明、孟樹鋒、趙筱民、紀曉明、王建領、廉守柱、余澤玲、黃藤、沈建鵬、范燕燕10人榮獲“非遺年度人物”稱號﹔中國首部大型駐場觀念演出﹒張藝謀導演作品《無界﹒長安》等10個案例獲評“年度典型案例”﹔漢中藤編(制作)工坊、汪氏皮影非遺工坊等10個工坊獲評“優秀非遺工坊”。

  在當天下午舉辦的全省非遺工作會議上,陝西省副省長徐明非、文化和旅游部非遺司副司長胡雁致辭,陝西省文化和旅游廳黨組書記、廳長高陽報告了全省非遺保護傳承發展情況,來自政府、高校、企業界的代表作交流發言。大會公布了2023—2025年度陝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基地、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教育實踐基地、中小學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社會實踐基地名單,並頒發牌匾。

  在非遺創新發展對話活動中,中國文物學會會長、故宮博物院學術委員會主任單霽翔,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世界傳媒研究中心秘書長、研究員冷凇發表主旨演講。西安外事學院理事長黃藤、西安旅游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庄瑩、鳳翔泥塑國家級非遺傳承人胡新明等嘉賓圍繞非遺連接現代生活、非遺產業化轉化、“非遺+旅游”融合發展、金融助力非遺傳承發展、非遺賦能鄉村振興等主題開展互動交流。

  為營造全社會廣泛關注陝西省首屆非遺發展大會的濃厚氛圍,全面宣傳展示陝西非遺傳承保護成果,在接下來的數月間,陝西各地將相繼舉辦陝西非遺創新秀演、陝西非遺國潮展覽、陝西非遺美食品鑒會、陝西非遺創新才藝展、陝西五地聯合非遺展演展示活動、陝西首屆“守藝人”傳統手工技藝非遺大展、陝北民歌進京展等10項活動,進一步激發社會各界對非遺的關心關注,凝聚非遺創新發展新的合力。

  800余萬人次關注網絡投票 

  打造陝西非遺新名片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傳承中華文明、賡續中華文脈的重要載體。陝西歷史厚重、文脈悠長,從激昂高亢的華陰老腔,到深情悠揚的陝北民歌,從慷慨激昂的秦腔,到靈動傳神的皮影戲,每一處都閃耀著中華文化的璀璨光芒。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不僅是陝西人民的驕傲,更是中華民族文化多樣性的生動體現。

  本屆非遺發展大會不僅致力於搭建非遺人交流互鑒的平台、非遺項目創造展示傳承的舞台,也致力於讓非遺更好地融入時代、融入廣大群眾的日常生活,以非遺之美推進文化自信自強,以文化之富助推美好幸福生活。

  據了解,自本次非遺發展大會各項准備工作啟動以來,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熱烈響應,特別是3月22日至26日進行的非遺年度人物、年度典型案例、年度優秀非遺工坊推薦評選網絡投票,頁面點擊量達811.99萬,總投票數585.86萬,投票網民遍及國內各省區市。

  除群眾參與熱情高漲外,非遺發展大會還具有活動引領作用顯著、凝聚社會共識合力等特點。以首屆非遺年度盛典為重點內容的系列活動,呈現出了凝聚非遺核心、輻射文旅全局的顯著特征,反映出全社會對非遺的關注度和關注點,彰顯推動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先進理念。例如,“長安十二時辰”、永興坊等非遺創新實踐案例備受矚目。更多年輕的、具有行業引領、行業管理能力和現代技術手段的非遺從業者加入保護行列,推動陝西省非遺工作進入良性發展階段。

  4項世界級、91項國家級、766項省級項目 

  非遺大省的深厚底蘊不斷彰顯 

  近年來,陝西圍繞加快建設文化強省目標,全力推動非遺系統性保護,實現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取得顯著成就。

  目前,陝西共有人類非遺代表作名錄4項、國家級名錄91項、省級名錄766項,國家級傳承人78人、省級傳承人681人,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2處。依托豐富的非遺資源,陝西在全省范圍大力實施非遺保護傳承陣地建設工程,先後建成各類非遺陳列展館、特色街區(村鎮)、傳習所等1500余個,設立省級非遺工坊155家(12家非遺工坊入選國家重點扶持序列),西秦刺繡入選全國“非遺扶貧品牌行動和優秀帶頭人”名單,胡新明、陳良順等12名傳承人躋身全國第一批鄉村工匠名師,西安回民街、永興坊、咸陽袁家村、韓城黨家村更是因為非遺與旅游完美融合而聞名全國。

  在陝西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下,近年來,陝西的文化和旅游工作呈現蓬勃發展態勢,非遺保護工作亮點紛呈。國家級陝北文化生態保護區(榆林市)、國家級羌族文化保護區(漢中市)通過文化和旅游部驗收,區域性整體保護格局初步形成。首屆中國非遺保護年會、全國秧歌展演以及以西安鼓樂為代表的央視春晚西安分會場“山河詩長安”讓陝西非遺火爆“出圈”。在非遺服務國家重要外事活動方面,橫山腰鼓、綏米嗩吶、秦腔、陝北民歌以及陝西非遺特色小吃,在“中國一中亞峰會”舉辦期間大放異彩。陝西在非遺名錄體系建設、非遺融入國家重大戰略、非遺品牌打造等方面均走在全國前列,充分彰顯了陝西作為文化大省、非遺大省的深厚底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