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省延安市2024年戲曲進鄉村惠民演出活動現場 陝西省文化和旅游廳供圖
不久前,陝西省西安市周至縣終南鎮西大堅村裡敲鑼打鼓,好不熱鬧。2024年度國家藝術基金扶持劇目《算羊賬》送戲下鄉來到該村。戲台上,“劉陝西”掰著手指頭算著一本鄉村振興賬﹔戲台下,村民歡笑聲陣陣,算著文化惠民的幸福賬。
眉戶現代小戲《算羊賬》由青年戲曲編劇王一擔任編劇、青年導演彭馨韻執導,二級演員張雅琴及陝西省戲曲研究院“老中青”演員梯隊聯袂演出,講述了大學畢業生毅然回村養羊創業引發的一系列故事。這一貼近百姓生活、講述當下事和身邊事的節目,吸引了眾多村民圍觀。
“周至是有名的‘戲窩窩’,我們的作品能受到村民的喜愛,就是我們最大的欣慰。接下來的幾個月,我們還將到周邊鄉村、景區演出,把戲送到基層一線。”王一說。
“以文藝輕騎兵的形式送戲下鄉,走得遠、走得深,能真切地和戲迷互動交流,很踏實。”張雅琴說。
“陝西將戲曲進鄉村作為實施文化惠民工程的重要舉措,納入政府購買公共文化服務的范圍,形成了‘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群眾受益’的發展模式。”陝西省文化和旅游廳公共服務處相關負責人介紹,中央和省級財政每年向基層下達戲曲進鄉村惠民演出專項經費5000余萬元,按照每場補助5000元的標准,為每個鄉鎮(街道)送戲不少於8場。陝西省1337個鄉鎮(街道)每年開展1萬多場戲曲進鄉村惠民演出,增加了農村公共文化服務總量,解決了農民看戲難的問題,形成了政府、市場、社會協同推動戲曲進鄉村的良好局面。
為更好提升服務效能和群眾滿意度,陝西各地積極組織通過問卷調查、實地訪問、網上征求意見等方式了解群眾實際需求,把更符合當地文化特色和群眾欣賞習慣的劇(節)目送到群眾身邊。
記者發現,除劇目、節目本身的優質呈現外,近年來“送戲下鄉”的服務融合性、觀演互動性、科技支持力均在不斷增強。比如,在西安市2024年度戲曲進鄉村(社區)文化惠民演出走進新城區中山社區活動現場,社區的“慧樂早市”系列活動也在同步進行,社區居民可以一邊觀看表演,一邊享受剪發、義診等公益便民服務,活動更接地氣。11月初,在安康市石泉縣池河鎮雙營村,當地在呈現精彩節目的同時,為群眾講解未成年人保護、防范電信詐騙、醫療保險等和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知識及熱點問題,借助“文化盛宴”增強“生活關愛”。
“老師,美猴王的金箍棒這麼耍,對嗎?”西安三意社秦腔小分隊在西安經開第十小學呈上樂趣滿滿的“秦腔課”,孩子們跟著秦腔表演藝術家“換裝”,展現出對戲曲的好奇與熱愛。同樣,西安市豫劇團在送戲進校園的過程中也注重增強互動性,用生動活潑、淺顯易懂的方式帶領學生了解戲曲行當,讓學生對戲曲產生濃厚興趣。
“在演出活動中,各劇團注重根據當地老百姓的愛好調整節目。愛聽戲的人多,就增加秦腔、豫劇等劇目﹔年輕人多,就增加歌舞類節目﹔小朋友多,就多提供魔術、雜技、變臉等節目。”西安市文化和旅游局相關工作人員說。
與此同時,為進一步擴大服務覆蓋面,陝西省文化和旅游廳與陝西廣電網絡傳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在全省推廣使用“秦嶺視雲”App,推動戲曲進鄉村網上直播和錄播,打破地域、時間限制,讓更多群眾能夠觀看演出。
記者從陝西省文化和旅游廳獲悉,2020年以來,陝西戲曲進鄉村惠民演出補助資金達26632萬元。其中,中央財政撥付補助資金12044萬元,陝西省級財政配套補助資金14588萬元,全省“戲曲進鄉村”已演出6萬余場。今年,截至11月底,已演出1.2萬余場次,已超額完成全年任務。
“接下來,我們將進一步整合資源,創新服務,把演出由固定舞台演出擴大到在中心廣場、景區、街道、社區、學校等地點進行演出,最大限度滿足群眾欣賞文藝院團優秀節目的需求。同時,通過強化專項資金保障、提升演出質量、加大工作宣傳力度等措施,進一步促進優質文化資源直達基層,讓文化亮在基層、暖在民心。”陝西省文化和旅游廳公共服務處相關負責人說。(秦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