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發布2024年度全國美術館優秀項目評選入選名單,新疆美術館的“共生之境——新疆百年美術的發生發展與當下藝術觀察”作為全國15個優秀項目之一入選。新疆美術館館長劉世清說:“這標志著新疆美術館在館藏研究、策展能力及公共文化服務方面獲得認可。我們將進一步挖掘新疆美術資源,推動新疆與國內外的藝術交流。”
近年來,新疆美術館堅持“傳承經典、聚焦當代、立足本土、面向世界”的目標,通過精心策劃的展覽、豐富的公共教育活動以及廣泛的國際交流,在多角度綻放新疆文化風採、推動本地藝術發展的同時,成為連接傳統與現代、本土與國際的重要橋梁。
以高質量展覽塑造立體形象
新疆美術館推出的高質量展覽吸引著越來越多的觀眾。“共生之境”是第四屆中國新疆國際藝術雙年展的平行展,也是新疆首次對區域美術發展進行全面梳理和系統呈現,厘清了新疆美術發展的基本面貌,通過文獻結合作品的形式,向觀眾呈現出新疆的歷史文化、人文地緣、自然生態和社會人生,塑造了新疆的多維立體形象。
走進新疆美術館,隨處可見觀眾在打卡拍照,他們或駐足凝神欣賞畫作,或輕聲細語地交流著感受。
“2024年,美術館舉辦展覽32場,接待參觀團體372個,觀眾超過60萬人次,舉辦公共教育活動110場。”新疆美術館相關負責人表示,將繼續發揮陣地優勢,以高質量的藝術供給增強人們的文化獲得感和幸福感,切實滿足人民對美好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營造美美與共的文化氛圍。
據介紹,新疆美術館還主動赴基層配送美育普及和推廣服務,打通公共文化服務的“最後一公裡”。2024年,新疆美術館策劃實施了“新疆是個好地方——新疆美術館館藏精品進景區下基層巡展”“百年印記——新疆版畫作品展”“看,我的調色盤——第三節新疆少兒美術作品展”“致青春﹒恰同學少年——第二屆新疆大學生優秀美術作品展”等展覽,惠及群眾60余萬人次。
以數字創新提升藝術體驗
在數字化時代,新疆美術館積極探索創新技術的應用,推出了多場線上虛擬展覽和數字藏品展示。通過採用高清影像、3D建模等技術,幫助觀眾更好地欣賞珍貴藏品和精彩展覽。
“‘數字驛站’單元運用虛擬現實、增強現實和數字互動等技術手段,強調科技創新與文化傳承的關系。展出的作品打破了傳統藝術界限,使不同文化背景的藝術觀念跨越地域,觸及更廣泛的觀眾。”在談及第四屆中國新疆國際藝術雙年展時,新疆師范大學美術學院院長李勇充分肯定了科技之於藝術的意義。
本屆雙年展總策展人張子康表示,展覽作品的形式創新,不僅體現在繪畫、雕塑、互動裝置等創作方式,還體現在利用了影像、沉浸式藝術、研究文獻等展陳形式,涵蓋生態藝術、觀念藝術、抽象藝術等前沿藝術流派,並加入數字VR及新媒體互動作品,滿足不同觀眾的審美需求。
展覽上,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館長靳軍創作的數字沉浸作品《高山仰止與曲水流長》,巧妙運用數字技術重新演繹了傳統的山水、人物等,使其在虛擬空間中流動、變化。觀眾在展廳中會發現,高山不再是靜止的畫面,而是隨著光影的變幻呈現出不同的樣貌。
“2024年,我們將場館與影像結合,開展‘藝影﹒星空’活動,播放了《至愛梵高﹒星空之謎》《達芬奇》《盧浮宮的收藏》《印象派創始人莫奈》等藝術紀錄片,為觀眾帶來跨界體驗,也打開了探索藝術、發現藝術的新窗口。”新疆美術館工作人員表示,數字化藝術互動有助於不同文化之間的對話,未來將推進數字化探索,擴大藝術傳播途徑。
以美育滋養日常生活
日前,新疆美術館第25期“美育之旅”開啟,藝術家吳烈勇以“講座+導覽”的方式與200余名聽眾進行了藝術分享交流。“歲月流金,每一筆都是珍貴的感情。能夠面對面與吳老師交談,機會難得,收獲非常大,為老藝術家對繪畫的無比熱愛和孜孜不倦的鑽研精神而深深感動。”網名為“果西浦”的聽眾在活動結束後留言說。
“我要把自己的人生感悟和心之所向安放在新疆題材創作中。藝術活動是情感的活動,藝術作品是情感的產物,藝術家的造就在一定意義上就是情感的造就……”吳烈勇帶領觀眾徜徉在作品中,在每一幅畫作前分享自己的創作過程,從繪畫材料選擇、顏色搭配,到怎麼用筆刷塑造人臉、帽子、衣服等。
公共教育是美術館的重要職能之一。除“美育之旅”系列講座之外,新疆美術館還開展了偏重實踐的“藝時一節”活動,以二十四節氣及中國傳統節日為契機,推出了團扇繪制、發簪制作、手繪風箏等活動。近年來,新疆美術館共推出各類公共教育活動200余場,線上、線下觀眾逾百萬人次。烏魯木齊市退休職工王玉華說:“全家老少一起進美術館感受文明、體驗文化,不僅是一種時尚,也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我們將繼續以‘加強全民美育,滋養美好生活’為目標,積極創新融合方式、豐富互動體驗,組織策劃接地氣、招人氣的藝術課堂、美育活動,通過高品質的展覽服務和豐富多彩的公共教育活動,為大眾提供喜聞樂見的藝術內容,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劉世清表示。(黨雲峰)
上一篇: |
下一篇: 新疆計劃開行百列旅游專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