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發布 > 全國聯播 > 新疆
新疆
來大美新疆體驗非遺
發布時間:2025-10-09 11:02 來源:中國文化報 編輯:馬思偉
信息來源:中國文化報 2025-10-09
  國慶、中秋假期,新疆各大旅游景區、旅游休閑街區成為當地文藝、非遺展示的場所。熱烈的新疆歌舞、多彩的手藝展示等,讓游客在旅途中就能感受到新疆濃郁的文化特色,體驗精彩的非遺技藝,感受大美新疆的好客氛圍。
  10月1日的烏魯木齊大巴扎步行街格外熱鬧,由陝西省神木市秧歌隊帶來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忠勇楊家鼓》在此上演。該表演融入了傳統音樂、戲曲、舞蹈、武術、秧歌等元素,以生動的藝術形式呈現出楊家將“出征、激戰、凱旋”的豪邁情懷與壯麗史詩,為八方來客獻上一場氣勢磅礡的傳統民俗盛宴。
  “沒想到,在新疆能看到這麼震撼的非遺表演!忠勇愛國是我們共同的精神血脈。”四川游客王金江說。
  “非遺展演點燃了假日消費的熱情。烏魯木齊大巴扎步行街平均每天接待游客20萬人次以上,創近年國慶假期新紀錄。”烏魯木齊天山區文化旅游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朱寶建說。
  烏魯木齊市文化廣播電視和旅游局(市文物局)負責人說,國慶、中秋假期,烏魯木齊市天山明月城、大巴扎步行街以及各文化館、博物館等均推出了豐富多彩的非遺體驗項目。
  走進庫車市老城旅游區,街道兩側,各行手藝人在店鋪裡制作銅壺、修復馬鞍、葫蘆烙畫、制作土陶、現場打馕、造桑皮紙等,各行各業特色鮮明,吸引著全國各地的游客。
  69歲的土陶藝人吐爾遜﹒艾山現場為游客展示土陶制作技藝。他將和制好的黏土放在轆轤轉盤上旋轉,讓陶坯逐漸成形,隨後刮、雕後再將其風干。游客在吐爾遜的指導下,體驗土陶制作技藝。“這兩天參加‘非遺+’沉浸式體驗的游客非常多,我們還會幫游客將制作好的土陶進行上釉、送爐燒制,最後郵寄到家。”吐爾遜說。
  庫車市文化館館長羅志娟介紹,2023年以來,庫車市老城旅游區已建成庫車市熱斯坦旅游休閑街區、庫車王府、庫車市歷史名城展廳、清城巷、龜茲小巷等景點。當地村民在自家門口隨時隨地可以跳起一場庫車賽乃姆、麥西熱甫或者木卡姆的表演,各家店鋪推出豐富多彩的非遺展示,已成為老城旅游區的重要內容。
  在哈密市伊吾胡楊林景區,由伊吾縣淖毛湖鎮村民組成的十二木卡姆團前來獻藝,10名演員在景區的胡楊廣場上每天表演節目,吸引不少游客駐足觀看,演員還熱情地請游客同跳麥西熱甫。
  淖毛湖鎮十二木卡姆團團長依扎提古麗﹒艾力說:“新疆維吾爾木卡姆藝術、麥西熱甫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國重要的文化瑰寶,近年來分別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我們這支演出隊來自淖毛湖鎮,平均每人每表演一天可以有200塊錢的收入。”
  伊吾西礦胡楊文化旅游有限公司董事長滿曉霞說,伊吾胡楊林景區今年游客突破歷史紀錄,“胡楊美景+非遺體驗”助力景區實現日均接待游客超1.5萬人次。
  據了解,國慶、中秋假期,喀什古城景區的手工藝一條街,滿街的樂器制作、銅器打制等成為亮點﹔墨玉縣老城景區的農民畫制作、桑皮紙制作等綻放光彩。此外,和田團城、約特干故城、伊寧市六星街歷史文化街區、新和縣天籟加依景區、阿瓦提縣刀郎部落、尉犁縣羅布人村寨也紛紛推出非遺體驗活動。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非物質文化遺產處處長羅靜說,非遺能撬動一個產業的發展方向,帶動成千上萬人就業。特別是今年國慶、中秋假期,新疆各地將非遺與文旅融合,開展“非遺進景區”“非遺進商圈”等活動,推出了非遺技藝創新、非遺研學、文化創意等產品升級,讓旅游景區、旅游休閑街區、特色村落等成為非遺展示的重要平台。同時,豐富多彩的非遺項目也為假期經濟增添了文化內涵。(王思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