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發布 > 全國聯播 >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
文化潤心建設精神家園
發布時間:2024-07-10 09:42 來源:兵團日報 編輯:周祎
信息來源:兵團日報 2024-07-10
  文化認同是最深層次的認同。“國風”“新中式”引領時尚潮流,“博物館熱”“非遺熱”蔚然成風……新時代以來,兵團干部職工群眾團結一心、感恩奮進,堅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條主線,大力實施文化潤疆工程,加快推進先進文化示范區建設,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兵團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不斷完善、文化精品力作不斷涌現、文化和旅游產業得到融合發展,職工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更加豐富。
  同心共振,同聲共鳴。各族職工群眾牢固樹立休戚與共、榮辱與共、生死與共、命運與共的共同體理念,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合力共創美好明天。
  保護歷史遺產 賡續文化血脈
  6月8日,“河曲唐城—新疆圖木舒克市唐王城遺址考古成果展”在三師圖木舒克市新疆屯墾歷史博物館開展,集中展示了唐王城遺址發掘以來出土的231件有代表性的文物。文物中既有玉石、寶石、石人頭像,也有陶器、錢幣、瓷器等。
  歷史文化遺產承載著中華民族的基因和血脈。近年來,兵團加強頂層設計和規劃部署,推動各級各部門加強協作,深入挖掘歷史文化資源,全力做好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相繼投入資金建設陳列館、博物館等重要文化設施。
  這些陳列館、博物館不僅成為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場所,而且在推動文明探源成果宣傳普及推廣、服務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每年7月前後,是“紅星耀雙河”陳列館裡參觀人數最多的時候。
  “紅星耀雙河”陳列館矗立在五師雙河市主干道軍墾路旁一片濃郁的綠色之中,大氣古朴的外觀,如同一部史書,記錄著五師雙河市過往發展的壯麗篇章。
  走進陳列館內,有一道時間階梯。每一級階梯都代表著一段年代,讓人清晰地看到了五師雙河市的歷史發展脈絡。
  “紅星耀雙河”陳列館展廳總展示面積2960平方米,包括序廳、3個主展廳、1個臨時展廳,共展出展品1000多件、圖片760多幅。
  陳列館緊扣“紅星耀雙河”主題,按歷史脈絡組織展品,展示多年來的建設成果,突出重點人物和重大歷史事件。主展廳通過聲、光、電等多媒體手段和數字化、信息化、一體化的現代化技術,採用“融物於景”的場景化展示手法,全方位提升陳列館展品的展示水平和效果,讓觀眾追尋歷史、品味軍墾文化。
  目睹著一件件珍貴的文物、一張張感人的歷史圖片,傾聽著震撼人心的故事,參觀者彷佛回到了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
  現在,在兵團大部分師市,都有這樣一個地方,將歷史珍藏,讓每個兵團人可以時時回望來時的路。
  打造精品力作 凝聚文化力量
  6月17日至20日,兵團歌舞劇團原創音樂劇《活界碑》在一師阿拉爾市大劇院上演,4場演出場場爆滿。
  音樂劇《活界碑》以第六屆全國道德模范、全國模范退役軍人、最美奮斗者、“七一勛章”獲得者魏德友為原型講述了以魏德友為代表的兵團人為國戍邊的感人故事,謳歌了平凡人偉大的愛國情懷。
  據了解,該劇共有125位演職人員參演,他們為能夠參與這部具有歷史意義和時代價值的音樂劇而深感自豪。
  “通過參演這部音樂劇,我對兵團歷史和作用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認識,對兵團的感情變得更加炙熱,堅定了我繼續堅守兵團的信念。”演員蘆陽說。
  觀眾無不被深深打動,紛紛表示觀看《活界碑》不僅是一次藝術的享受,更是一次心靈的洗禮。他們為魏德友夫婦的堅守和付出而感動,也為兵團人的愛國情懷和奉獻精神而自豪。其中有不少職工群眾帶著孩子前來觀看,希望借此機會讓孩子了解兵團人的艱辛與付出,感受堅定的信念和崇高的精神。
  近年來,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以增強“五個認同”為目標,兵團結合實際,加強現實題材、兵團題材等文藝創作力度,集中創作推出了一批以音樂劇《活界碑》為代表的正確反映歷史、具有中華文化底蘊、融合現代文明、群眾喜聞樂見的精品力作。
  今年5月,在以“七彩鑄同心”為主題的第二屆新疆文化藝術節上,兵團歌舞劇團現代話劇《為了大地的豐收》、兵團秦劇團秦腔新編歷史劇《西域漢關》、兵團豫劇團豫劇《風雨行宮》、兵團雜技團大型雜技劇《孟母三遷》等4個劇目,均獲得優秀劇目獎。
  文化從來不僅是單純的耳目之娛、感官享受。從“悅耳悅目”到“悅心悅情”,職工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越來越多層次、高標准。日益豐富的文化產品、壯大繁榮的文化產業,見證著兵團文化建設邁向新高度,推動職工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再上新台階。
  發展紅色旅游 彰顯文化自信
  今年“五一”假期,八師石河子市的漢服游園會系列活動吸引了不少游客。在遼疆生態公園,粉紫色的芝櫻花開得正艷,國風舞樂節目精彩不斷,來自各地的游客身著漢服穿梭花海之間,賞花拍照,國風味十足的游玩更顯韻味。5月1日至5日,遼疆生態公園日均接待游客約3.25萬人次,“漢服出游+賞芝櫻花”為這座年輕的城增加了別樣的格調。
  現如今,隨著優秀傳統文化的弘揚和傳承,漢服等傳統服飾已經逐漸融入職工群眾的日常生活。
  6月9日晚,在十師北屯市玉帶河公園,“盛韻國潮﹒暢游北屯”2024年端午國潮游園會拉開帷幕。舞獅巡游、國風舞蹈,還不時有身著漢服的工作人員出現,與游客進行投壺、五子棋、蹴鞠等互動小游戲。“國潮狂歡夜”讓游客耳目一新,將現場觀眾帶入到熱烈的節日氣氛中。
  如今,在節假日期間去追尋紅色印記也成為不少職工群眾的首選。“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無論我走到哪裡都流出一首贊歌……”伴隨著年輕激昂的歌聲,近日,七師高級中學師生來到七師一二六團紅色教育基地,開展“傳承紅色基因 賡續紅色血脈”研學活動。
  在講解員的帶領下,七師高級中學師生先後參觀了紅色記憶收藏館、戈壁母親文化創意園、戈壁母親美術館、戈壁綜合文化中心和戈壁母親舊居。
  通過一幅幅珍貴的歷史圖片、翔實的文史資料,七師高級中學師生深入了解了歷史長河中新疆屯墾戍邊發展史,真切感受一代代兵團人在戈壁灘上開良田、建新城,將青春熱血洒在亙古荒原,形成的以“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艱苦創業、開拓進取”為主要內涵的兵團精神。
  在認真聆聽、切身體驗後,七師高級中學來參觀的團員面對鮮艷的團旗,高舉右拳,庄嚴宣誓,錚錚誓言高昂雄渾,每個字都充滿了力量和信念。大家用堅定的聲音抒發著滿腔熱血,這一刻,兵團精神和胡楊精神、老兵精神深深扎根在每位團員心中。(陳靖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