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發布 > 全國聯播 > 西藏
西藏
雪域綻放格桑花 富民興藏看旅游
發布時間:2024-09-03 09:49 來源:中國旅游報 編輯:周祎
信息來源:中國旅游報 2024-09-03
  西藏林芝嘎拉村,成片的格桑花環繞著整潔的藏式建筑,這裡連續舉辦過20屆桃花文化旅游節,見證了各方援藏舉措開花結果的過程。2023年,嘎拉村集體經濟總收入490余萬元,人均可支配收入3.67萬元……嘎拉村是西藏旅游助推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縮影。今年是全國對口支援西藏30周年。30年來,對口援藏工作持續開展,西藏旅游業加速發展並逐步成為富民興藏的先導產業,為全區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
  久久為功 厚積薄發
  2024年上半年,西藏累計接待國內外游客2801.54萬人次,同比增長15.57%,實現旅游總收入286.37億元,同比增長9.98%。亮眼的數據是西藏旅游業數十年發展成就的體現。
  中共西藏自治區委員會宣傳部相關新聞發布會介紹,2012—2022年,自治區財政累計安排旅游基礎設施投資5.8791億元。“十三五”期間,爭取國家投資項目328個,涉及中央預算及財政資金25.4336億余元,通過各類旅游基礎設施項目建設,西藏旅游公共服務硬實力得到全面提升。
  黨的十八大以來,文化和旅游部與各對口援藏省市先後派遣多批次旅游領域的干部和專家援藏,在全國范圍內選派導游員開展導游援藏。此外,魯朗國際旅游小鎮等旅游項目及一批知名企業落戶西藏,推動了西藏旅游業全產業鏈加快發展。
  “以前一到冬天就沒有什麼旅游團了,現在冬天也很熱鬧。”一位西藏旅行社工作人員感慨。從2018年開始,西藏持續開展“冬游西藏”活動,實行景區門票全免等優惠措施,有效破解旅游“半年經濟”瓶頸。
  良好的發展基礎、政策環境為旅游企業提供了成長沃土。西藏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96年,見證了西藏旅游數十年的發展歷程。公司2023年度營業收入達2.13億元,同比增長約77%。“20多年來,公司運營管理、資源整合、智慧能力建設等方面核心能力逐步增強,如今正積極謀求轉型升級,加速高原康養產品布局,為傳統觀光游向休閑度假游轉型奠定基礎。”西藏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劉德軍說。
  據統計,黨的十八大以來,西藏旅游人次和收入分別從2012年的1058.39萬、126.48億元增長到2023年的5516.97萬、651.46億元,人次、收入分別增長421.26%、415.07%,全區現有國家級旅游度假區1個(魯朗)、A級景區170處(其中國家5A級景區5處)、星級賓館飯店177家、旅行社369家、專職導游2600名。
  帶動發展 富了百姓
  位於堆龍河河谷的拉薩市波瑪村,是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不少市民游客來到波瑪村,住進干淨整潔的“德吉藏家”,品嘗甜茶館的特色美食,還可以觀象雄古堡、看馬術表演、漫步萬畝花海……
  波瑪村黨支部副書記、村委會主任扎西次仁說,2016年以來,波瑪村積極打造“德吉藏家”品牌,建起了茶館、超市、休閑園區等,直接帶動200余名當地群眾就業,每人年均增收3萬元以上,間接帶動當地群眾500余人,每人年均增收1萬元左右。“鄉村旅游的發展是在各方支持下一步步發展起來的。我們不斷加強對村民的宣傳教育,讓他們了解旅游發展帶來的好處,鼓勵居民一起參與、一起擴大宣傳。”
  2023年,國新辦發布的《新時代黨的治藏方略的實踐及其歷史性成就》白皮書顯示,截至2022年底,西藏家庭民宿(旅館)達2377家,農牧民直接和間接參與鄉村旅游就業6.4萬人次。
  核心景區的發展也對周邊百姓增收致富起到了積極的帶動作用。
  阿裡景區運營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蔡智華介紹,2023年,公司運營的岡仁波齊瑪旁雍措景區共計接待游客65.3萬人次。景區將帶動群眾共同致富作為發展目標之一,積極配合當地政府開展職工駐村工作,吸納本地居民就業。目前,景區本地員工比例達75%以上。
  數十年來,西藏旅游業帶動作用日益凸顯,對投資、就業、稅收的促進作用越來越明顯,“十三五”時期,旅游經濟在西藏國民經濟總收入中佔比達到33.3%。西藏旅游興邊固邊作用同樣顯現,邊境小康村建設、口岸建設、邊境地區景區景點開發協同推進。西藏旅游還助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斷深化,漢、回、藏、門巴、珞巴等多民族在參與旅游發展中增進友誼,互相合作,共同建設美麗西藏。
  文旅融合 增添動能
  如今,游客到拉薩旅游,除了欣賞雄偉的布達拉宮,看一場《文成公主》實景演藝也成了游客“必選項”。
  域上和美集團總裁李元媛說,《文成公主》大型實景演藝項目位於拉薩市城關區,於2013年8月1日首演,截至目前已累計演出超2000場,累計票房近14億元。“文化是旅游的靈魂,旅游是文化的載體。除《文成公主》外,域上和美還在推進以《藏地密碼》為IP的沉浸式旅游演藝項目建設,為拉薩市八廓古城區域增加新的消費場景。”
  不僅是《文成公主》,西藏在推進文旅深度融合方面還有很多亮點。
  中共西藏自治區委員會宣傳部相關新聞發布會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西藏推進文旅深度融合,全區大力實施中華民族視覺形象工程,努力增加文化在旅游中的分量,提升旅游的厚度和底蘊。重建、擴建了一批重點紅色遺址,新建了一批革命歷史紀念館、黨史館、軍史館以及博物館、展覽館等旅游景區景點。同時,開發了雪頓節等具有地方特色、民族風情的旅游產品。
  在雅魯藏布大峽谷景區,文旅深度融合為游客帶來了更有內涵的旅游體驗。景區深挖當地文化內涵,引導游客參觀古村落﹔著力打造特色文旅活動,舉辦文成公主簪花巡游等。景區總經理溫元茂說,文旅深度融合提升了景區的吸引力和競爭力,下一步將進一步對大峽谷地區的歷史文化、民俗風情、地質科普等進行深入研究和挖掘。
  波密縣人民政府機關大院內,有一座紅色彷蘇聯式木樓,始建於1953年,見證了波密乃至西藏從和平解放走向繁榮發展的歷程,是波密縣的核心紅色文化資源。
  波密縣文化和旅游局局長玄桂青介紹,波密推動文旅融合不斷深化、紅色文旅繁榮發展,打造了“紅色木樓”舞台劇《波密紅》,前往廣州、林芝等地開展巡演,同時以“紅色木樓”為中心,串聯紅色文化遺址,打造紅色旅游線路。下一步,波密將繼續推動文旅深度融合、創新發展,引入農特產品展銷、風景旅拍、露營地、文創街區等項目,繼續打造民宿集群村落,突出文化底蘊和特色。(李志剛 朱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