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發布 > 全國聯播 > 浙江
浙江
浙江余姚全力實現地方文獻全民共享推進“書香城市”建設
發布時間:2016-03-03 10:07 來源:報送系統 編輯:易碩
信息來源:報送系統 2016-03-03
    余姚作為浙江省歷史文化名城,素有“文獻名邦”、“東南最名邑”美稱和“一部寧波史,半部余姚志”盛譽,王陽明、黃宗羲等歷代巨儒名家輩出,留有豐碩的特色地方文獻。余姚以推進“書香城市”建設為背景,積極應用“互聯網+”技術,將深藏於庫房的古代典籍文獻通過數字保存、智能服務、品牌推廣等環節予以利用和傳播,向群眾提供資源共享優質服務。2015年,余姚市圖書館接待地方文獻查閱讀者2.5萬人次,吸引網民使用“移動圖書館”查訪“地方文獻”頻道18.79萬人次,浙江省文化廳在余姚設立全省首批古籍修復站,並予評為全省古籍普查先進單位。
    一、資源數字化,形成儲存 “大本營”
    一是完成古籍普查。組織專門力量歷時四年在全市開展古籍普查,摸清古代地方文獻家底,累計掌握古籍3598部8608冊,有效完善《余姚市文物保護管理所館藏古籍目錄》、編印《館藏藝術史主題圖書目錄》,其中重要古籍有《黃梨洲先生宋元學案元孫稺圭校補稿》、《[干隆]余姚志》、《書癮樓文稿》等12部,均被入選《浙江省珍貴古籍名錄》。目前,已完成古籍新書簽制作與更換3000多部,完成古籍新夾板安裝2800余個。

    二是實施數字處理。積極建設地方特色文獻數據庫,在向全國古籍普查平台上傳數據2496條外,積極引薦和配合國家、省圖書館開展文獻資源建設資料採集,選拔3位余姚方言發音人至寧波市圖書館進行方言影像拍攝,將余姚方言納入浙江省方言數據庫。9月銜接國家圖書館李東曄等4位同志至朗霞街道開展“我們的英雄——非遺中的英雄人物”專題文獻資源建設前期調研,余姚十(雜)番入選考察項目名單,並現場錄制。

    二、服務智能化,鋪筑輸送“高速路”

    一是延伸智能借閱手臂。立足地方文獻資源在場所便捷查閱,推進文化共享工程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余姚支中心和鄉(鎮)村基層服務點建設,加強基層服務點和基層公共電子閱覽室工作人員的輔導培訓,投入50萬元資金開展圖書館智能化項目建設,引進RFID(射頻識別技術)圖書館智能化管理系統,在成人和少兒外借室各添置自助借還機2台,為群眾實地獲得地方文獻資源提供便捷,提升地方文獻的查閱效率。

    二是借助新型媒體優勢。推廣電子閱覽室管理軟件的安裝,著力打造地方文獻數字化服務網站,充分展現史志、家譜、河姆渡遺址研究資料、非遺、風土人情等地方文獻,積極利用電子書借閱機、移動圖書館等網絡產品提供書目檢索、預約續借、數字資源瀏覽下載等服務,有效利用新浪微博、微信公眾號等提供地方文獻網絡閱讀,成效顯著。今年以來,余姚市圖書館官方微博新增關注數783人,微信公眾號新增關注數1226人。

    三、載體多樣化,做亮平台“金招牌”

    一是“請進來”體驗文獻閱讀。以圖書館為地方文獻全民共享核心,不定期定向邀請各界代表走進圖書館體驗線上、線下文獻閱讀,產生輻射效應。2015年4月至10月,舉辦以“倡導全民閱讀 建設書香社會”為主題的余姚市第五屆全民讀書節,其中主要通過開展“‘閱動姚城’網民書香之旅”等“請進來”活動,分批次邀請網民等群眾走進市圖書館,親身感受不同形式的地方文獻閱讀,吸引直接參與群眾2.1萬余人次。

    二是“走出去”釋放書香魅力。借助鄉鎮(街道)圖書分館和農家書屋業務輔導、“圖書進農村文化禮堂”、文化共享工程“暑期歡樂電影周”等活動,有機摻雜地方文獻共享平台“廣告元素”,發布圖書館網址、微信公眾號二維碼等,有效擴大傳播與影響。組織開展“家風家教萬裡行”、“王陽明讀書之道”講座等專業活動,突顯地方文獻重要性。去年以來,開展各類“走出去”活動36次,吸引直接參與群眾4.2余萬人。(來源:寧波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