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發布 > 全國聯播 > 浙江
浙江
浙江:“五個一”計劃推動傳統戲劇“活”起來
發布時間:2019-11-11 10:51 來源:中國文化報 編輯:張靜
信息來源:中國文化報 2019-11-11
  10月29日晚,浙江省紹興市文化館百姓劇場內古曲悠揚、戲韻綿長,由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廳主辦的“浙江好腔調”全省傳統戲劇展演在此舉行,諸暨西路亂彈《抖獅結義》、永嘉昆劇《雙義節﹒審玉》、台州亂彈《我的大陳島》、新昌調腔《鐵冠圖﹒煤山》、姚劇《賣青炭﹒朝奉吃菜》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戲劇精彩亮相。
  舞台上,浙江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新昌縣調腔非遺傳承發展保護中心書記、主任王鶯的一折《鐵冠圖﹒煤山》,唱念做打,絕活不少。1987年,新昌調腔開辦第六批訓練班,王鶯憑借一副好嗓子被調腔表演藝術家張英正挑中,16歲便成為劇團唯一的女老生,此後一直堅守著新昌調腔,不斷培養新人,對年輕演員委以重任。
  王鶯說:“新昌調腔是優秀的傳統文化,我們需要傳承和發揚,同時也要緊跟時代做出必要的創新,這樣才能贏得觀眾。我覺得真正有生命力的藝術形式不能僅僅‘活’在博物館裡。”近20年來,曾一度沉寂的新昌調腔重新崛起,挖掘復排了一批傳統劇目,又創排了《甄清官》《鬧九江》《挑水伯》等新創劇目,影響波及大江南北。
  姚劇形成於18世紀中葉,屬吳語系灘簧類地方劇種,誕生於浙江余姚地區,脫胎於當地“車子燈”“採茶籃”“旱船”等民間歌舞及“雀冬冬”等民間說唱藝術。
  姚劇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沈守良表示,方言特色決定劇種特色。如今,國家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十分重視,傳承和創新姚劇意義深遠,“雖然我已經78歲了,但身體狀況還好,能為姚劇事業獻出一份力量,盡到一份責任,我義不容辭。”沈守良說。
  諸暨西路亂彈,形成於明末清初,至清朝中晚期盛行於諸暨,並流行於嵊州、紹興、蕭山、浦江、義烏等地。為傳承西路亂彈,諸暨文化和旅游部門在沒有專業劇團的情況下,組織民間力量挖掘傳承該瀕危劇種,取得了諸多成績。“今年,我們創排了西路亂彈小戲《抖獅結義》,這出小戲巧妙地融合了‘西施傳說’‘西路亂彈’‘草塔抖獅子’3項國家級非遺,講述了一個蘊含著民間智慧的故事。”諸暨市博物館副館長卓秋萍說。
  永嘉昆劇更是一個古老的劇種,是南戲遺響。其唱腔高亢質朴、明快熱烈,表演風格具有濃郁的鄉土風情和地方特色。永嘉昆劇團作為全國八大昆劇專業院團之一,數年來不斷推陳出新,在保護傳統復排經典的同時,也在不斷地探索與實踐,創作出了一批昆劇新作,屢獲嘉獎。
  浙江省文化藝術研究院相關負責人表示,早在宋宣和年間,南戲的種子就在江南這一片靈秀山水間生根發芽、茁壯成長,深受百姓喜愛。在之後的漫長歲月中,無數劇種如雨後春筍般涌現,其中一部分經歷了歷史的考驗,得以流傳至今,一代代梨園先輩的傳承與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10月30日,浙江省實施傳統戲劇發展“五個一”計劃工作座談會在紹興舉行。傳統戲劇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自《浙江省傳統戲劇保護振興計劃》實施以來,浙江在保護機制、保護途徑和保護載體上不斷創新,有效改善了傳統戲劇項目的存續狀況。
  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廳非遺處處長胡雁介紹,浙江現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戲劇項目共24項。從今年起,凡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戲劇項目保護地,均實行“五個一”計劃,即成立一個院團、每年創作一部戲、每年復排一部經典戲、培養一批骨干人才、打造一批基地,推動全省傳統戲劇在發展上邁出新步伐。至2022年,浙江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戲劇項目保護地都將實行“五個一”計劃,全面推動傳統戲劇“活起來,傳下去”。
  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廳廳長褚子育表示,浙江傳統戲劇有58個項目列入省級以上非遺名錄,在傳統戲劇振興的路上一個都不能少,都要保護發展好,“我們要抓好展示平台、人才培養平台、合作平台和考核平台,確保2022年之前全面落實《浙江省傳統戲劇保護振興計劃》的各項任務,使全省戲劇事業持續健康地向前發展。”(駱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