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紅色,是中國共產黨人最濃郁、最深厚的“底色”。從新民主主義革命開始,到社會主義革命、建設時期和改革開放時期,浙江杭州,積澱了中國共產黨帶領杭州人民開展革命、建設和改革的諸多紅色資源。
在杭州市文化廣電旅游局黨組指導下,由杭州市文化館整合公共文化服務力量,聯動各區縣市文化館組織的“紅色文化之旅”巡演,將靜態的紅色資源轉化為動態的“紅色演藝”,六年時間先後走進杭州淳安、蕭山、臨安,溫州蒼南,嘉興市海鹽、嘉善等十余個區縣演出近百場,吸引線上線下觀眾近百萬人次。
創意表達:由“靜態保護”向“動態利用”
西子湖畔,北山街84號院內,在綠樹掩映下,一棟依山而建的青灰色二層小樓朴素低調。這座“五四憲法”歷史資料陳列館是向世界講述中國憲法故事的一扇窗口。為了講好這座全國唯一的憲法類紀念場館的故事,普及憲法知識、弘揚憲法精神,杭州市文化館深入調研、實地走訪並創作了女子評書《“憲”出西湖》。該劇生動再現了毛澤東率憲法起草小組成員離京赴杭,在西湖邊度過77個日夜,起草完成新中國第一部憲法草案初稿等場景,一經推出就取得了較好的反響,幾年來作為“紅色文化之旅”巡演的保留節目,受到了熱烈歡迎。
“我們想講好杭城‘紅色故事’,讓杭城‘紅色基因’得到更好傳承。”在杭州市文化館(杭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館長祝捷看來,紅色文化傳播可以在氛圍營造、情景再現和互動體驗等方面更加真實可感,進而推動紅色文化傳播更廣、更深。
連心架橋:推動“文化相親、民心相近”
“紅色文化之旅”巡演充分發揮紅色文旅輕騎兵作用,馬不停蹄地奔赴各地群眾身邊,促進了長三角地區“文化相親、民心相近”。“我們老百姓不僅可以看節目,還可以文化趕集,好吃好玩的都有,活動安排得真好。”聞訊趕來觀看演出的群眾紛紛表示,節目很有看頭,演員的表演非常專業。
“我們的演出所到之處都是紅色土地,演出中每當演員感受到群眾高漲的熱情時,他們總是感動不已,這也促使他們更努力地演好節目。”巡演相關負責人、杭州市文化館(杭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副研究館員方曉艷說。
去年11月,“紅色文化之旅”巡演暨杭州﹒馬鞍山文化走親活動舉行。舞蹈串燒《誰不說咱家鄉好》、男聲獨唱《我愛你中國》等精彩節目輪番上演,當涂民歌《打麥歌》等馬鞍山經典曲目也紛紛登台亮相,兩地老中青三代藝術家攜手帶來一場文化盛宴……
創新傳承: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
“一場場‘紅色文化之旅’巡演將城鄉優質文化產品源源不斷輸送到基層,激發了鄉村群眾對傳統文化的熱愛,滿足了基層百姓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杭州市文化館(杭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副館長林敏如是說。
近年來,杭州市文化館注重巡演文化人才梯隊“可持續發展”。參與“紅色文化之旅”巡演的專兼職融合隊伍,其中有來自杭州市文化館、13個區縣市文化館、近200個文化站的專職業務干部,和來自基層400余支星級群眾文化團隊的文藝骨干近萬人,共同參與作品的創作、演出和互動推廣。
據了解,“紅色文化之旅”巡演重點創作了歌曲《你的初心,百年不變》《你從這裡走過》、舞蹈《映山紅》、音詩畫《集合黨旗下》等27個原創作品。如今,眾多參與過“紅色文化之旅”巡演的演職員,已經成為當地群眾文化活動的骨干分子,為引領、繁榮當地群眾文化發揮了重要作用。(潘小燕 周傳人)
上一篇: “和美鄉村”中國行活動啟動 |
下一篇: 浙江將推出570余項文旅惠民舉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