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民宿近年來發展迅速,成為當地鄉村旅游的一大亮點。據統計,浙江省目前的民宿超過2萬家,年營業性收入超100億元﹔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產業規模超千億元,助力村集體經濟持續增長。浙江民宿從業者達20萬人,帶動了回鄉創業、盤活了閑置資源,村民的幸福感、獲得感不斷增強。民宿在鄉村經濟發展中承擔著愈發重要的作用,為鄉村經濟注入了新的活力。
日前,浙江省旅游民宿產業聯合會與浙江大學組織團隊對700多名浙江民宿主開展問卷調查,總結提煉了浙江鄉村民宿的四大社會責任——經濟發展責任、文化保護和生產責任、社區參與責任、環境保護責任的內涵及表現,發現浙江鄉村民宿將自身的經營發展與鄉村的經濟、社會、文化和環境等緊密關聯,積極履行以社區為中心的社會責任,在日常的業務運營和關系互動中助推鄉村振興與共同富裕。
民宿+農業 村民腰包鼓起來
“近兩年,我們幫助當地村民銷售春筍、茶葉、農家土雞、手工辣醬等農副產品,打造具有品牌特色的伴手禮,帶動當地村民每年實現數十萬元的產品銷售額。”杭州桐廬雲溪上民宿主說,“民宿吸引了更多游客來到鄉村,為鄉村帶來了穩定的客源和收入。我們也在積極幫助當地村民參與到民宿的產業中來,不僅是參與民宿工作,還有燒土菜、賣土特產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幫助村民增加了收入。”
同時,民宿主積極連接城鄉資源,通過採購或代銷村民的農副產品,與當地農戶建立廣泛合作,不僅提高了村民的收入,為城市顧客提供了新的消費場景,也實現了自身經營多元化,促進了農村電商等新興產業與鄉村社區經濟的蓬勃發展。
實現“共同富裕”的前提是持續創造財富與價值。浙江大學教授吳茂英表示,浙江鄉村民宿多年來積極探索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路徑,依托鄉村資源,通過本地化採購、本地化雇佣、推廣本地旅游等方式,在實現自身盈利的同時,助推鄉村業態的多元化與創新發展。
民宿+文化 鄉土文化活起來
要讓鄉土文化真正“活”起來,需要讓文化創造價值。調研發現,鄉村民宿在扭轉人口外流趨勢、復興鄉村文化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浙江省高度重視對鄉土文化資源的挖掘、傳承和轉化,通過“文化主題(非遺)民宿”這一創新品類,鼓勵民宿主以創新運營帶動鄉土文化活起來,實現鄉村文化的生產轉化與創新發展。鄉村民宿主營造文化空間,舉辦鄉土文化展覽、邀請藝術家駐村等,推動傳統鄉土文化與現代藝術表現形式的交融碰撞﹔開發文化產品和體驗活動,豐富鄉土文化的產品供給體系,拓寬村民的增收渠道,比如為顧客提供竹編、扎染、剪紙等文化體驗活動。
民宿+社區 鄉村生活富起來
鄉村民宿在改善鄉村地區發展環境、提升鄉村公共服務質量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眾多民宿主擁有相對廣闊的視野和豐富的社會資源,且與當地村民關系密切,他們能結合地方實際為鄉村社區發展建言獻策、爭取資源,通過整合資源等完善鄉村的公共服務供給。如許多民宿主將自家民宿與鄉村圖書館、鄉村文化空間的建設相結合,免費開放給村民和游客,促進鄉風文明的傳承與精神共富。他們還積極發起各類民俗和節慶活動,推動建立青年鄉賢會、鄉村廚娘隊等。
“浙江鄉村民宿致力於提升鄉村社區治理效能、改善鄉村社區公共服務,為鄉村發展注入了新鮮的動力,成為推動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的重要力量。”吳茂英說。
民宿+綠色 生態環境美起來
鄉村民宿要實現可持續發展,離不開原生態的自然風光、和美的人文環境。浙江省旅游民宿產業聯合會秘書長張兆蒙說:“浙江鄉村民宿在降低能源消耗、落實綠色經營、促進可持續發展等方面有許多創新舉措,如以‘綠色貨幣’‘環保紅黑榜’等制度引導綠色經營理念普及﹔通過張貼環保標識、組織垃圾分類環保活動等培育顧客環保意識,為‘共同富裕’注入可持續發展內涵。”
浙江鄉村民宿通過綠色節能改造、規范綠色經營、培育生態環保理念等履行環保責任。這些做法是生態富民理念在浙江基層落地生根的結果,有助於綠色可持續發展、綠色共富與“雙碳”目標的實現。
多年來,浙江鄉村民宿開展了諸多創新探索。浙江省文化廣電和旅游廳相關負責人說:“民宿主以先進的經營理念、突出的文化創意,提升鄉村業態、助力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將自身發展融入鄉村建設的廣闊格局中,將個人的情懷、理想和抱負融入鄉村創業活動,積極承擔起社區社會責任,為鄉村地區物質共富和精神共富的實現作出重要貢獻,逐漸形成‘浙江經驗’。”(高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