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是居民生活和城市治理的基本單元,是公共文化服務的“最後一百米”,更是激活全民閱讀的基層神經末梢。2022年以來,杭州圖書館聯動各區、縣(市)圖書館,充分發揮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資源和優勢,以“杭州鄰裡閱讀空間”探索社會力量參與社區公共文化服務的新機制,讓“城鄉統籌、優質共享,幸福鄰裡、即刻抵達”成為現實。
“杭州鄰裡閱讀空間”通過挖掘社會力量,整合各方資源,推動一批市民身邊的社區及企業圖書室、地鐵書房、民間文創書店等公共文化空間融入“15分鐘品質文化生活圈”,為市民提供便捷、優質、親民的家門口公共文化服務。
這些閱讀空間往往體量較小,面積隻有100多平方米﹔選址落點較靈活,利用社區的架空層、物業儲物間等閑置空間,將其轉化為“金角銀邊”,激活了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末端,讓城市裡一座座小而美的“精神糧倉”向市民提供“零門檻”“無邊界”的閱讀及便民服務。
“首先是方便,閱讀空間就在家門口,走路過去用不了5分鐘。更重要的是和杭州圖書館的借閱系統打通了,讀者相當於擁有了整座圖書館。”每周都會走進杭州崇文社區鄰裡閱讀空間的讀者李女士說。這裡擁有1.3萬余冊精美藏書,還設置了咖啡吧、休閑區、朗讀亭等,每周開展讀書分享、科普講座、手工繪畫等文化活動,為周邊讀者提供“閱讀、培訓、交流活動、休閑體驗”全場景數智化服務。
作為公共圖書館體系的補充,“杭州鄰裡閱讀空間”拓展了“中心館—總分館”體系的服務輻射面,把服務的觸角延伸到社會生活尤其是百姓身邊的各個層面,從而打造了精神共富的社區載體,形成了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服務的“杭圖模式”。
走進杭州建德更樓街道的更化未來社區鄰裡閱讀空間——這裡寬敞明亮、干淨整潔,書架上整齊地擺放著各類書籍,內容涉及黨史、科普、文學、少兒等多個門類。
方先生是一名入駐更樓街道“合作共富創意園區”的青年創客,中午休息時間,他經常來這裡挑一些書籍閱讀。他說:“每天中午花上半個小時看書,不僅能夠充實自己,更是一種放鬆的方式。”
建德市圖書館相關負責人介紹,該空間靠近新希望鮮奶加工坊等企業,以“一杯奶、一本書”為特色,日常還會有針對性地開展各類讀書會以及居民喜聞樂見的活動、服務,不斷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和歸屬感。
杭州圖書館還通過整合社會資源,引入浙江省文瀾圖書館事業基金會、杭州工商信托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少年兒童出版社等公益力量。截至2024年6月,“杭州鄰裡閱讀空間”文獻總藏量達46.19萬余冊,借閱1.69萬余人次、8.54萬冊次﹔開展活動2760場,7.2萬余人次參與。
作為杭州圖書館“自我加壓”的一項工作,“杭州鄰裡閱讀空間”既是提升文化場館利用率的一個小切口,更是進一步探索特色化、多樣化、高質量的公共文化服務供給端改革的一篇大文章。截至目前,“杭州鄰裡閱讀空間”共建成192家,實現13個區、縣(市)全覆蓋。
項目建設過程中,各縣、區(市)結合自身特色,以“先進空間”引領帶動“滯後空間”,以“特色空間”示范帶動“普通空間”,邀請當地文化名家、閱讀達人、行業精英、退休干部等以認領方式參與,重點培育精品,積極打造公共閱讀空間“杭州特色”。
文化是社會和諧的黏合劑。位於蕭山區的萬科大家世紀之光﹒杭州鄰裡閱讀空間,一經推出就受到周邊社區關注。該空間圍繞“鄰裡學”“鄰裡情”“鄰裡幫”“鄰裡和”“鄰裡樂”“鄰裡頌”6個方面開展活動,倡導鄰裡之間互知、互敬、互幫、互信、互促,引導居民樹立“以社區為家”“以社區為榮”“與社區共進步”的意識,拉近鄰裡間的距離,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杭州鄰裡閱讀空間’是實現‘精神共富文化先行’的題中之義和內在要求,為打通全市公共閱讀服務微循環,激活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注入新動力,為構建覆蓋城鄉的全民閱讀推廣服務體系增添新主角。”杭州圖書館負責人說,“杭州鄰裡閱讀空間”正在助力杭城打造市民“處處可讀、時時可讀、人人可讀”的全民閱讀新場景。(徐繼宏 李鏡媛 周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