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發布 > 全國聯播 > 浙江
浙江
“行走的博物館”向基層延伸
發布時間:2024-11-12 13:31 來源:中國文化報 編輯:魏雲舒
信息來源:中國文化報 2024-11-12

  一場場風格迥異、高品質、接地氣的“翁山雅集”活動,讓浙江舟山市民感受到自己家鄉濃厚而獨特的海洋文化之美。大家紛紛表示,跟以往相比,這些活動不僅體驗感更強,而且呈現的內容更加全面豐富,集眾家之所長。這是今年“翁山雅集”尋找合作伙伴打出“1+N”組合拳取得的效果,也是舟山市文化和廣電旅游體育局(簡稱“舟山市文廣旅體局”)聯合全市文化、社科力量,打通公共文化服務“最後一公裡”的舉措。 

  近年來,舟山市委、市政府將“海洋文化長廊”建設作為重要的工作載體,根據自身特色打造文化傳播品牌,文旅部門除了舉辦各種展覽、講座外,在節慶活動、旅游活動、景區建設、城市美化等方面厚植文化元素,積極探索沉浸式、交互式文化活動品牌的打造。舟山博物館以喚起市民對舟山本土獨有文化記憶為宗旨的品牌活動“走讀昌國”“翁山雅集”,被大家稱為“行走的博物館”,近幾年來每年開展各類宣教活動100多場,推出的文博系列活動受到市民的追捧。 

  如今,人們對文化產品的多樣性有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年輕人更喜歡生動活潑、有品質、有內容的文化活動。對於舟山這座濱海旅游城市而言,更是需要能夠主客共享的文化活動品牌。舟山市文廣旅體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正是在這種背景下,舟山市集合公共文化特色資源,全面拓展文化服務的深度與廣度。通過聯合市人才辦、社科聯和鄉鎮、社區等方面的文化機構、公益組織及社會力量,舟山選擇舟山博物館“翁山雅集”品牌,集結“港灣計劃”“舟山人文社科大講堂”“東海講壇”等優勢品牌,形成“1+N”系列聯動活動,構建公共文化服務新生態。 

  舟山博物館負責人介紹,“翁山雅集”除了舟山博物館這個固定活動場所,還充分調動鄉村博物館、文化禮堂、城市書房、社區書店、新時代文明實踐所、人才之家等,推動公共文化服務向基層延伸,把文化服務送到群眾家門口。歡喜外文書店工作人員朱藝說:“周邊居民散步經過或進店選購圖書時,看到店裡正在舉辦‘翁山雅集’講座,便會坐下來聽一下,一來二去,有些人就成了‘翁山雅集’的粉絲。”舟山市定海第一中學學生沈資力感慨:“我對自己家鄉的文化了解得很少,活動中很多內容是我在課本上學不到的,不僅豐富了我的認知,還打開了我的思路。” 

  “翁山雅集合作伙伴計劃”不僅帶來更多貼近生活的活動空間,還帶來各領域的專家、人才。該計劃將各行業人才和舟山海洋文化研究者的知識成果充分利用輸送,還深入挖掘、活化舟山地域文化資源,依托文化名人工作室,實施“名家引領+青年藝術人才培育”工作,通過多形態、多載體、多角度的創新,將“翁山雅集”提升為可看、可聽、可展示、可誦讀、可吟唱、可演繹的沉浸式文化體驗品牌。 

  充沛的資源讓“翁山雅集”活動設計創意無限。提升後的“翁山雅集”有閱讀和演繹兩種活動形式,除了傳統的解讀、欣賞展覽,還以沙龍交流、誦讀吟唱、手作體驗等方式,讓古籍裡的歷史故事、精美的文物“活”起來。劇場版則是融合“博物館之夜”的優勢,通過與各行業協會合作,以雅致生活和非遺傳承為核心,推出沉浸式互動體驗。例如,“島上書店﹒海上風物”以文博研究中心的專家和知名作家為主講人,以傳統講座形式講述舟山歷史、海洋文化﹔“人才之家﹒青年對話”以舟山青年研究者為分享人,以沙龍、圓桌對話等形式自由暢談對中華傳統美學、傳統文化的感悟﹔“島與書店﹒漁港繁華”以市民為參與人,以手作體驗等形式展現漁港十裡繁華景象﹔“海運學院﹒東海講壇”則讓專家學者和學生、市民面對面對話,讓文史走進校園……據介紹,擁有“1+N”能力的“翁山雅集”還可以推出定制款,走進小島、社區及有特殊需求的群體開展文化服務。上海電影評論學會理事沈瑩瑩參加“翁山雅集”活動後說:“這個活動轉化成數字版也會很有吸引力。文化傳播並不是單線的,文化的感染力需要更多的創意創作,需要更多力量、資源的加入。” 

  舟山市文廣旅體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翁山雅集“1+N”伙伴運行機制為集合優質資源提供了借鑒,下一步將加大人才隊伍建設,加大對海洋文化、文化創意、文物保護等復合型人才的招募和吸納力度,並不斷豐富品牌供給,優化品牌形象,以時代精神激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生命力,為海島人民創造和提供富有時代價值的精神食糧,提高海島人民的文化素養和審美情趣,助力海島建設。(黨雲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