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發布 > 全國聯播 > 浙江
浙江
一座書城 萬家墨香
發布時間:2024-12-03 09:28 來源:中國文化報 編輯:魏雲舒
信息來源:中國文化報 2024-12-03
  在楠溪江畔的永嘉書院,浙江溫州東甌中學的學生們身著漢服,正在認真聆聽老師講解永嘉學派的事功主義。高二學生王晨曦興奮地說:“我家附近的書堂巷淵源坊居然是永嘉書院的原址。”他的同桌李浩然說:“通過參加這次讀書會,我對永嘉四靈和永嘉學派有了全面了解。”這是溫州開展文化傳統閱讀教育的一個剪影。
  溫州珍視文化傳統,尤其注重通過開展閱讀工作延續和發展溫州文脈,繼承優秀傳統文化。近年來,溫州深入實施“文化+”戰略,注重賡續歷史文脈以提升城市文明程度,打造“書香社會”“墨香城市”“閱讀溫州”等品牌,汲古成新,以故為新,使得溫州人讀書致用的傳統在當代進一步發揚光大。 
  讀書會:激發全民閱讀活力 
  讀書既是個人的小事,更是一個城市的大事。
  “讀書會的集體朗讀加深了我們之間的文化聯系。”來自溫州讀書會聯盟永嘉縣讀書學會的“80後”王清與飛鷹微信讀書會的“00後”李景星的觀點不謀而合。溫州市圖書館組建成立溫州讀書會聯盟,既解決了民間讀書會普遍缺乏活動場地的問題,也讓琅琅書聲浸潤書房,使城市書房成為一個各方力量聚合、文化活動多元、靜態動態結合的公共多元文化空間。數據顯示,溫州讀書會聯盟已公開招募100多家讀書會,年開展活動千余場。
  為進一步激發全社會的閱讀活力,溫州市著力解決全民閱讀的“最後一公裡”問題,針對居民的知識水平、職業特性、特色需求,開展豐富多彩的閱讀推廣活動,使閱讀嵌入城鄉居民的日常生活,有效促進居民共享精神文化發展成果。
  在不久前結束的《“溫州全民閱讀生態建構研究”課題結項報告》會議上,“激發文化活力,助推高質量發展”成為專家研討溫州全民閱讀生態建構的關鍵詞。報告指出,溫州全民閱讀較早進入生態化探索階段,並日益營造出一個“物質載體豐富而堅實、規則規范系統而深入、精神文化活躍而先鋒、讀者參與積極而廣泛、文化氛圍深厚而持續”的閱讀大生態,溫州全民閱讀建設整體體現出思想的開放性、謀劃的全局性、結構的體系性、主體的多元性、機制的持續性、實踐的創新性等特點,堪稱我國閱讀文化建設的樣板。 
  “書香門遞”:科技賦能未來 
  “我家住龍灣,以前跑一趟溫州市圖書館借書至少要坐1小時的公交車,現在有了‘書香門遞’,一下子可以借10本書,而且不用出門,網上下單第二天就能收到,太方便了!”28歲的視障人士項明亮說。
  讀者熱情的評價讓“書香門遞”的工作人員和志願者干勁十足。溫州創新“圖書館+互聯網O2O平台+物流”服務模式,重點推出的“書香門遞”項目,實現了溫州市12個縣(市、區)公共圖書館的“零距離”借閱。“書香門遞”不過是溫州全民閱讀生態數智化建設的一個縮影。站在由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區塊鏈、AI智能等新技術打造的溫州城市書房“駕駛艙”裡,溫州市171家城市書房的建設、管理、服務各要素的實時監測盡收眼底。漫畫溫圖、溫圖短視頻、溫圖館員直播薦書、聲音裡的溫州記憶等科技更是讓全民閱讀生態充滿時代感、趣味性。 
  近年來,溫州立足科技賦能和數字化轉型,積極創建閱讀新場景,塑造閱讀新生活,保持社會知識水平和文化素養的張力,展現出面向未來的勃勃生機。
  城市書房:打造多維文化空間 
  溫州於2014年4月探索建立第一家城市書房,至今已發展至171家。它們憑借時尚的顏值、豐富的文化內涵、溫馨舒適的休閑環境、親民優質的服務、免費開放無門檻等特點,成為市民心中名副其實的第三空間。“這裡離我家隻有5分鐘路程,有書、咖啡還有點心,安靜又安逸。”相比跳廣場舞,溫州市民李大姐更愛和朋友一起去城市書房看看書、喝喝咖啡。“城市書房24小時開放,非常適合我們這些上班族下班“充電”學習。”已經工作3年的“90後”小王正在准備考研,家門口的城市書房成了他的首選學習空間。 
  “每個月這個時候,我都會在村口等它出現。”金竹村的小學生蔣依依要從溫州圖書館的“流動書巴”上借一本新的童話書。為了覆蓋眾多鄉村地區,解決鄉村圖書服務的空白點,溫州於2013年啟動開展汽車圖書館服務。一支擁有8輛“流動書巴”的隊伍,以其靈活機動的“點對點”式流動服務,較好地填補了偏遠鄉村地區文化服務的空白,滿足了廣大鄉村群眾對閱讀資源的需求。
  如今,溫州全民閱讀空間迭代升級已經完成,形成了以公共圖書館為核心,“城市書房—百姓書屋—農家書屋—大中小學校圖書館—各類出版和閱讀機構”整體互動、相互關聯的空間體系和資源分布,建成了一大批凸顯本地文化和特色主題的“增強版”,還衍生出可嵌入車站、機場、景區以及下沉到農村的“延伸版”,全民閱讀空間和整個城鄉生活全面嵌合、深度連接,多維立體的溫州全民閱讀的生態優勢逐步體現出來。
  171家城市書房、75家百姓書屋和298家文化驛站、萬余支群眾文藝團隊共同托起獨具溫州特色的高品質文化生活圈。(黨雲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