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聯合國旅游組織第五屆“最佳旅游鄉村”頒獎儀式在浙江省湖州市舉辦,湖州市南潯區荻港村獲評“最佳旅游鄉村”。
荻港村是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地,村裡保存著世界上最完整的“桑基魚塘系統”,也孕育出中國蠶桑絲織技藝。近年來,荻港村深耕生態環境保護、非遺資源傳承與農文旅產業融合發展,走出了一條生態美村、文化興村、產業富村的發展路徑,成為全球鄉村旅游發展的新標杆。
生態修復增活力
走進荻港村,隻見水網古橋交錯橫跨,“廊屋連街”的古建筑錯落分布,青瓦白牆間處處透著古朴與清新,整個村庄宛如一幅和諧靜美的江南水鄉畫卷。
曾經,“工業興村”的發展模式曾一度讓村庄遭受生態創傷。在“兩山”理念指引下,循著“千萬工程”的腳步,荻港村主動按下污染“關停鍵”,並通過桑基魚塘系統修復、古村肌理重塑、水系暢通及治理工作,踏上了生態價值轉化的實踐之路。
立足大運河世界文化遺產與桑基魚塘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的“雙遺產”定位,荻港村大力實施域內環境修復工程,嚴格保護古村風貌和桑基魚塘系統完整性。村裡的千畝桑基魚塘核心保護區經過桑樹補種、清淤護坡,逐步復原了綠桑成蔭、魚塘連片的自然生態風貌,生態循環的治理模式也融入了當地種養產業,推動了農業、養殖業的可持續發展。與此同時,荻港村還通過改造危舊房,推動古橋、古建筑“修舊如舊”,實現了古村風貌完整統一。
水是荻港的魂。為破解“保護與開發”的矛盾,荻港村通過關閉污染企業、推行河湖長制、制定村規民約等舉措,逐步擺脫了河道淤塞、水質降低的污染困境,顯著提升全域水環境、水景觀、水文化面貌。“污水整治後,河岸干淨了,河水也清澈見底!”提起村裡的喜人變化,村民陳大姐的臉上滿是笑意。
生態治理的成效不僅在於人居環境提升讓村民幸福感更足,也進一步擦亮了村庄的“親水”旅游“金字招牌”,吸引了眾多游客前來。如今,村裡打造的“搖搖漁舟”水上游線已成為“吸客”的核心景點,游客乘船穿行於碧波蕩漾的河道,可以近距離觀察白鷺、水鴨等濕地鳥類,收獲“看得見的生態”體驗。
非遺傳承引客來
魚元素是荻港村最鮮明的文化符號。村屋白牆上,沿街店鋪裡,處處可見魚的蹤影。近年來,荻港村深挖千年魚桑文化底蘊,以“非遺村”建設為核心,創辦了魚桑文化研學院,讓游客直觀感受“桑茂、蠶壯、魚肥”的生態智慧。與此同時,各類文創產品也成為頗受游客歡迎的荻港“伴手禮”。
美食街的宣傳牆上,一張張照片記錄著每年魚文化節期間,游客與村民一同品嘗大鍋魚湯飯,參與祭魚神、魚燈巡游活動的熱鬧場景。按照當地“無魚不成宴”的習俗,節慶活動期間,村裡都會精心為村民和游客獻上一場豐富的水鄉文化盛宴,讓大家可以欣賞魚樂、魚歌、魚舞、魚火等傳統表演,在歡聲笑語中沉浸式感受水鄉人與魚共生的獨特文化底蘊。
“節慶活動是非遺傳承的‘重頭戲’,除了魚文化節,荻港村還打造了魚桑豐收節、桑基魚塘月、採菱節等特色民俗活動。豐富多元的活動,讓荻港的千年文化傳統轉變為全體村民和四方游客可參與、可回味的體驗場景,讓更多人了解荻港的文化之美。”荻港村黨委書記莫海平說。
此外,荻港村還搶抓發展機遇,建起“非遺裡的中國”線下陳列館。館內展陳了全國11個省份的160多件非遺作品。陳列館相關工作人員介紹,館內非遺工坊是吸引游客沉浸體驗的熱門空間,共設有9個獨立區域,用於非遺項目體驗和非遺文創轉化,目前已有蠶繭燈制作、蘆葉魚頭粽包裹、蠶絲紙制作等超百項精品研學課程供游客選擇。
“今年8月,我們還啟動了非遺谷子青年藝術扶持計劃,面向高校與社會廣泛征集以非遺為主題的青年藝術作品,希望通過挖掘具有創新精神的青年藝術力量,為荻港的非遺傳承注入新鮮血液。”陳列館工作人員說。
產業共富惠民生
隨著“奔村游”的持續火熱,荻港村的“產業版圖”也不斷擴容。漁桑趣樂園推出桑果採摘、親子捕魚項目,成為親子家庭的熱門游玩選擇﹔“苕溪漁隱”美食街聚集12家非遺餐館,主打魚頭面、桑果酒等特色飲食,讓千年農耕技藝轉化為“舌尖上的經濟”﹔村裡的水鄉民宿接待了一批又一批的游客,村民既當老板又做服務,讓閑置老宅變成了“致富屋”……2024年,荻港村接待游客約100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超1億元。
在荻港村,“共富”不隻是口號,而是以實打實的利益聯結機制作保障。“村集體+企業+村民”“龍頭+散戶”的共富模式讓鄉村旅游發展的紅利惠及每一位村民。以“苕溪漁隱﹒共富工坊”為例,這個由村黨委牽頭成立的共富工坊整合了研學、餐飲、農產品加工等資源,走出了農文旅融合發展的新路子,吸納不少當地村民就業,讓村民在家門口就能增加收入。
“在共富工坊工作,收入穩定還不耽誤照顧家裡。”村民章利平言語間都是滿足。據了解,該模式還通過“產銷對接”擴大當地特色農產品的銷路,解決了農產品“銷售難”問題,帶動了周邊農戶增收。
眼下,青年力量的注入為荻港村的產業創新按下了“加速鍵”。村裡的百年老店“一元茶館”旁,由浙江理工大學學生團隊打造的“一元茶館青春版”正售賣著由大學生們設計的文創產品,小店也成了年輕人在荻港的“新據點”。
莫海平介紹,接下來,村裡將搭建更廣闊的創業平台、提供更貼心的配套服務,吸引更多青年帶著創意來到荻港、扎根荻港,讓荻港的產業創新之路越走越寬、共同富裕的根基越扎越牢。(黃明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