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知無遠近,萬裡尚為鄰。以“文化絲路心相通 中非攜手現代化”為主題的2025中非文化絲路交流月近日在浙江金華拉開帷幕。交流月以中非文化和旅游領域合作需求為導向,通過交流研討、展覽展銷、培訓研修、演藝對話、資源推介等多種形式,推動中非民心相通、合作共贏、友誼賡續。
深化文明互鑒
從壯闊的撒哈拉沙漠到巍峨的乞力馬扎羅山,從古老的尼羅河到生機勃勃的馬賽馬拉國家公園,每一處風景都在訴說著非洲大地的厚重與活力。作為中華文明發祥地,中國既有雄壯的萬裡長城,又有婉約的江南水鄉,還有悠久的絲綢之路、繁榮的現代都市。中非嘉賓紛紛表示,中非文旅資源各具特色,合作空間廣闊。
今年以來,中非各層級文化交流和旅游合作持續開展。“歡樂春節”“中非文化聚焦”品牌活動相繼在非洲20多個國家舉辦,中肯文化和旅游季等活動陸續推出,非洲25國110多名專業人員參加非遺文創、旅游開發等領域培訓班。
“交流月是連接中非的重要活動,是古代絲綢之路在現代的映照。”肯尼亞旅游與野生動物部常務副部長約翰﹒萊卡肯尼﹒奧羅圖阿介紹,肯尼亞與中國的合作涵蓋旅游、基礎設施建設、科技等多個領域。“肯尼亞不僅能為游客提供自然美景,還有多彩的人文體驗。”奧羅圖阿表示,2024年,肯尼亞共接待240萬國際游客,其中,中國游客佔比達3.8%。肯尼亞已將旅游產品從野生動物和海灘觀光,拓展至文化旅游、會展旅游、探險旅游等多個領域,對於尋求純正非洲體驗的中國游客而言,相信肯尼亞是極具吸引力的目的地之一。
“旅游正在中非人文交流中扮演著越來越關鍵的角色,中非旅游交流活動的廣度不斷拓展、頻次不斷增加、程度不斷加深。對於中國游客來說,非洲是一片神秘的大陸﹔對非洲游客來說,中國式現代化也是他們所向往的。”中國旅游研究院院長戴斌認為,中非旅游領域的合作前景廣闊,雙方應加強政策協調力度,提升游客互訪的便利度和旅游品質獲得感,務實推進投資機構、經營主體、專業研究機構交流合作,以此共同推動中非旅游高質量發展。
創新合作形式
國之交在於民相親,民相親在於心相通。文化和旅游領域的雙向奔赴,為推進中非務實合作搭建起更廣闊的平台。中非文化絲路交流月豐富的交流活動將不斷促進中非人民心相通、情相融、力相聚。
活力奔放的非洲歌舞、戲韻鏗鏘的中國婺劇輪番上演,坦桑尼亞繪畫、埃塞俄比亞咖啡吸引游客欣賞品嘗……在非洲文化和旅游大集上,中非文化交相輝映、美美與共。
“這是純手工制作的非洲木雕,很實用的。”在中國從事非洲木雕銷售已經5年的查爾斯舉著木制餐盤向觀眾介紹。隻見展台上擺滿了來自喀麥隆、加納等非洲國家的木雕產品,展示著濃郁的非洲風情。
“能參加這次大集我非常驕傲,這裡不僅是售賣商品的場合,還可以向更多人展示非洲文化。”查爾斯告訴記者,“現在有越來越多的非洲同胞自發學習中文,中國大市場前景廣闊,而非中又保持著良好的經貿合作關系,為什麼不選擇這裡呢?我非常看好非中合作前景,正計劃在北京、廣州等地拓展業務。”
金華市文化廣電旅游局有關負責人說,本次大集突破了以往大會、專業交流等模式,而是邀請市民游客沉浸式體驗非洲文化風情、了解中非文化交流與經貿合作的豐碩成果,讓中非友誼更加可感、可觸、可品。
這場大集背後,是金華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倡議,長期耕耘中非文化和旅游交流的深厚積澱。
2018年以來,金華已連續8年開展中非文旅合作交流活動,截至目前,已累計開展活動超60場,足跡遍及40余個非洲國家。2023年,中非文化合作交流周升格為交流月﹔2024年,中非文化絲路交流月、中非文化和旅游合作交流會寫入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成果落實清單﹔2025年,中非文化絲路交流月採用“一會一坊一市集”聯動模式,全方位提升金華對非合作平台的能級和公眾參與度。
“中國有句古詩‘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我想用這句詩來形容非中旅游合作再合適不過了。”來自喀麥隆的浙江師范大學非洲影視研究中心主任大靈﹒德內﹒羅德裡格一直在思考如何通過影視帶動旅游發展。此前,他主演並導演了中非合作拍攝的紀錄片《功夫追夢》,向非洲人民展示中國功夫文化。羅德裡格建議:“電影是旅游的載體。可以打造中非電影節,依托金華橫店影視城的資源,進一步推動非中人文交流。”
展望美好未來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此次交流月活動以文旅合作為紐帶,促進中非兩大古老文明對話。中外嘉賓紛紛表示,中非雙方擁有豐富的文化和旅游資源,要通過創新模式激發資源價值,推動中非文化和旅游交流合作走深走實,讓文旅成為中非友誼的“黏合劑”、經濟發展的“助推器”,共同繪就人民幸福的“新畫卷”。
“2026年是中非開啟外交關系70周年,也是‘中非人文交流年’。期待中非兩國資源互享,共拓文旅交流新藍海。”金華市委書記朱重烈表示,近年來,金華貿易網絡覆蓋所有非洲國家和地區,期待發揮金華的資源優勢,與非洲有關地區聯合開發精品旅游線路,持續推動客源互送、市場共享﹔期盼依托全球數貿中心等平台,常態化開展採購對接、貿易洽談等活動,推動文旅產業與教育、科技、體育等相關領域協同發展,助力中非經貿合作邁上新台階。
杭州遠景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董事長方田今年年初曾前往烏干達考察,他期待未來非洲旅游業界圍繞產品創新、模式創新,面向中國游客開發更多親子研學、生態探險產品﹔同時,結合非洲手工藝,與中方合作開發文旅IP,推出更多中國年輕人感興趣的文創產品,進一步傳播非洲文化。
索馬裡駐華大使和丹﹒奧斯曼﹒阿布迪則關注青年群體:“期待非中在文化旅游、數字貿易等領域建立更加緊密、務實的合作關系﹔圍繞音樂、表演、紀錄片等青年群體感興趣的領域開展合作,推動非中人民相知相親。”
奧羅圖阿則期待肯尼亞與中國在旅游推廣營銷、文創產業投資、可持續旅游發展等方面進一步深化交流合作,讓肯中人民的心貼得更近。
交流月期間,每一張旅行照片背後的微笑,每一次手工藝品交易完成後的握手,都在悄然構筑著超越地理界限的情感共同體,預示著28億多中非人民在現代化征程上攜手同行,以中非現代化助力全球南方現代化,繪就人類發展史上嶄新畫卷,共同推動世界走向和平、安全、繁榮、進步的光明前景。(楊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