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發布 > 圖片新聞
圖片新聞
南京發現疑似秦檜古墓 出土800件文物
發布時間:2005-07-22 15:13 來源: 編輯:hyxd
信息來源: 2005-07-22

    

 

出土的玻璃杯

 

    南京晨報:去年1月中旬,南京市江寧區濱江開發區在江寧鎮建中村施工時發現一座大型磚石結構古墓。去年1月29日至2月13日,在省文化廳、南京市文化(文物)局的協調指導下,南京市博物館會同江寧區博物館聯合對該墓葬進行了搶救性發掘。通過現場挖掘,專家判斷該墓為南宋時期的古墓且墓主可能為秦檜。 

    時隔一年半後,記者從國家文物局獲悉,建中村南宋墓被列為“2004年中國重要考古發現”,墓中出土的部分精美文物也首次亮相。昨天,記者專程採訪了建中村南宋墓的發掘領隊、南京市博物館考古部的王志高先生。 

    “秦檜墓”多次被盜 隔壁墓室保存完好 

    建中村南宋墓地屬江寧區江寧鎮建中行政村宅前自然村,位於一土崗東南麓,四周地勢開闊。據國家文物局的有關資料顯示,這次發掘的建中村南宋墓規模大、等級高、墓室結構獨特牢固。墓葬由封土、墓坑和墓室等部分構成,磚石結構、由並列的南北兩個長方形墓室構成,沒有發現墓道與墓門。墓室總寬為7.94米,北側墓室略大,全長6.58米,南側墓室稍小,全長4.82米。墓壁均由三重磚石構成,墓壁還用一層三合土澆漿密封。北側墓室的墓底中部用長方形青磚平鋪,四周為制作規整的長方形石板鋪地,部分墓磚上還印有“大宋紹興二十五年四月八日……”等多種銘文。該墓室歷史上曾多次被盜,墓室內還留有盜墓者留下的鑿痕。據稱此為盜墓者從封土堆上打下盜洞,鑿斷墓室上的巨大條石,潛入墓室後大肆搜尋陪葬物。隨後,他可能預計到該墓室的隔壁還有墓室,就用工具敲鑿。無奈澆漿墓極其堅硬,難於鑿破,且時間緊迫不得不放棄。事實上,從該墓室的鑿痕來看,盜墓者搞錯了方向。 

    南側墓主為老年女性 木棺內尚存透明棺液 

    

    南側墓室砌筑要晚於北面墓室,沒有發現任何被盜痕跡。其結構相對簡陋一些,墓底用長方形青磚錯縫平鋪一層。墓室中部放置棺槨各一具,木槨蓋板部分朽散,其余大體完好。木棺則完整無損,內存半棺透明棺液,木棺內墓主骨架保存較好,甚至連頭發、指甲和少量衣物還未完全腐爛,骨架經過初步鑒定為一老年女性。除一件鐵質買地券發現於槨底外,其他所有文物皆出自棺內。 

    墓中出土800件文物 江蘇首現定窯白瓷碗 

    棺內出土了瓷、銀、銅、漆木、牙角、玉以及玻璃水景、瑪瑙等不同質地的文物約800件,大部分文物保持了入葬時的位置,一些小件佩飾上還遺存有串聯的絲線,對有關文物的復原研究提供了難得的依據。在這批出土文物中,主要分玉質、銀質、銅質、漆木、牙角質等諸類別,造型獨特、做工精致。其中“五大名窯”之一定窯的兩件白瓷碗極其珍貴,目前江蘇省尚無一件“五大名窯”的瓷器。 

    該墓隨葬品中以大量成組的玉器和玻璃、水晶、瑪瑙、琥珀器最為引人注目。出土的玉器數量多、器類豐富,主要有玉梳、玉璧、螭龍紋心形佩、玉印章以及大量人形、動物形和其他形狀的玉佩飾等。這些小飾品均出自墓主胸前,上面都有細小穿孔,原應為一套完整的組佩。這些玉器大多玉質溫潤,造型玲瓏秀美,雕琢精致寫實,使用了線刻、浮雕、透雕、圓雕、俏色等多種技法,刻畫的人物和動物形象栩栩如生,極具生活氣息。像其中一件玉梳,雕工異常精細﹔還有一件魚形玉飾件,玉質溫潤,造型簡單而典雅。據介紹,建中村南宋墓是宋墓出土玉器數量多、工藝精的一次,充分反映了宋代玉雕工藝的特色和取得的成就,極大地豐富了宋代出土玉器的實物資料。另外,出土的十多件玻璃、水晶、瑪瑙、琥珀器,晶瑩剔透,有些可能來自域外,具有相當高的歷史和藝術價值。 
    

    其他罕見的重要文物還有木錢、木質冊書、木牌飾以及滿盛香料的多種牙角質蓋盒等。木錢上刻“大德必壽”4字。木質冊書兩件,可以開合,內夾紙質封冊,其上墨書文字多已模糊難辨,其內容有待進一步辨別考定。木牌飾有兩件,頂端都有穿孔,兩面刻有相同的文字,文字清晰可識 。一件鐘形,上刻“懲忿”2字﹔另一件長方形,上刻“聖功神明非賢莫知固窮輕命審察其機”16字。其中,前者可能用於自勉,而後者可能來自御賜。據了解,就此墓出土的文物之精美,足以判斷此墓規格很高,其墓主當年具有相當的地位。 

    建中村得名可能是秦檜墳寺的諧音 

    王志高認為,從墓葬形制來看,建中村南宋墓是目前南方地區發掘的南宋古墓中規模最大、級別最高的。該墓的墓室結構獨特堅固,可能和南宋王陵的“攢宮石藏子”制度有關。據歷史資料記載,“攢宮”就是將棺建筑在一個石頭做的大匣子上面,它是南宋陵墓中典型的建筑墓室方法。上世紀60年代,在蘇州市發現的張士誠母曹氏墓可以看成一個典型的石藏子實例。張士誠當時在江南自立為“吳王”,其母曹氏的墓葬級別相當高。不過,該墓墓道石壙邊長也隻有3.79米,與建中村南宋墓相比可以說是相形見絀,可見建中村南宋墓墓主身份的不同尋常。 

    據《景定建康志》、《至正金陵新志》等方志記載,建中村南宋墓墓地近旁的牧龍鎮地區是南宋奸臣秦檜的家族墓地。上世紀80年代,文物部門曾在牧龍鎮附近發掘出秦檜孫秦堪或秦勛之墓。距這座墓僅幾裡之遙,墓葬規格在已發掘的南宋墓中等級最高,出土文物異常精致,這座南宋墓的墓主到底是誰?它和秦檜夫婦有沒有關系呢?王志高向記者透露,北側墓室磚銘上的紀年與秦檜的卒年(大宋紹興二十五年,即公元1155年)相符,更與該墓南側不遠發現的秦檜父親墳寺———“移忠寺”塔磚上的銘文完全一致。 

    最新出土玉質印章 專家推測墓主身份 

    同時,王志高還指出,秦檜的墳寺叫“旌忠寺”,而該墓葬的所在地就叫建中村,其音完全相同,極有可能建中村就是秦檜墳寺旌忠寺的諧音。更重要的是,在該墓南側的女性墓室中,還出土了一枚女墓主生前所用的玉質印章,再結合出土印章上的文字,王志高推測,建中村南宋墓的墓主極可能就是秦檜夫婦。北側墓室所葬為秦檜,和歷史上多次被盜的說法很吻合,而南側墓室所葬為秦檜夫人王氏(王氏死於秦檜之後,南側墓室屬後建,也符合史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