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不滅的記憶(國畫) 施大畏
由上海市文化廣播影視管理局和北京市文化局、北京市廣播電視局聯合主辦的“永恆的記憶——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周年京滬美術作品聯展”於8月15日在上海美術館舉行,上海市委副書記殷一璀,宣傳部部長王仲偉出席開幕式,京滬兩市文廣部門負責同志降鞏民、穆端正、馬博敏等與參加過抗戰的老同志一道參觀展覽,並給青少年觀眾講解。
展覽組委會主任、北京市文化局副局長、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王明明介紹說,這是京滬兩市近年來第一次合作的大型文化項目,也是兩市紀念抗戰活動最重要的項目。該展由三個部分組成。
“利刀勁筆——為大眾為民族的呼喚和抗爭”,反映了抗戰時期,中國版畫藝術家在抗戰第一時間,以現實主義、批判現實主義的審美角度,對日軍暴行的揭露和對民族英勇抗爭的歌頌,大眾化與民族化既是時代對藝術提出的要求,也是當時藝術創作歷史性的審美轉換。該部分陳列了抗戰優秀版畫作品40余件。
“凝重色調——從現場到歷史的不同審美視點”,精選了從抗戰時期到20世紀末10組具有影響的中國畫、油畫、版畫和連環畫作品,該部分以重在揭示藝術家的艱辛創作過程為主,第一次陳列了藝術家的創作手稿和草圖,並試圖以這種展覽方式,探索不同時代藝術家審美視點的變化,以及藝術家再度體驗硝煙戰火的心路歷程。其中《轟炸重慶》、《八女投江》、《轉移》、《礦工圖——同胞、漢奸和狗》和《中華百年祭》,都是國寶級的抗戰作品,第一次薈萃上海美術館。
“難忘記憶——60年後的人文視角與審美價值”,是京滬兩地藝術家在現在時中創作的作品。抗日戰爭是20世紀中華民族的災難和爭取民族獨立的歷史,何其慘烈而悲壯!作為歷史的記憶,它已深深嵌入了中華民族的肌體,誰也不會忘記,誰也難以忘記。該部分是用當代藝術的方式激活人們對這種歷史記憶的重溫、懷念和思考,它體現了當代人文的視角和審美價值。作品80余件,涵蓋了中國畫、油畫、版畫、雕塑等種類。
展覽組委會辦公室副主任、著名畫家肖谷在接受採訪時說,上海和北京分別是一﹒二八淞滬抗戰和七﹒七盧溝橋事變的發生地,它們是揭開中國抗日戰爭的兩個重要時空。今天,由這兩地共同合辦的這個展覽,對於抗日戰爭紀念的本身就意味深長。
上一篇: 中國美術館舉辦法蘭西兩大藝術展 |
下一篇: 20世紀俄羅斯現實主義繪畫大展將在滬開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