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發布 > 圖片新聞
圖片新聞
司母戊大方鼎亮相河南安陽
發布時間:2005-09-20 14:06 來源: 編輯:hyxd
信息來源: 2005-09-20

    

 

9月19日,司母戊大方鼎的發現者、保護者,85歲高齡的吳培文(前)老人在觀看方鼎。

當日,“司母戊大方鼎故裡展”迎接儀式在河南安陽殷墟博物苑舉行。(新華社記者朱祥攝)

 

    光明日報安陽9月19日電(記者劉先琴):中國國家博物館館徽形狀,是一古朴穩重的大鼎剪影,這就是舉世聞名的司母戊大方鼎。今天上午,這件在國家博物館密室珍藏50多年的鎮館之寶,在它的出土之地,河南省安陽市殷墟與世人見面。

    司母戊鼎1939年出土安陽武官村,為商代後期王室青銅祭器,由於它是迄今世界上發現的最大、最重的青銅器,且紋飾美觀庄重,工藝高超精巧,因此在中國文明史和世界青銅器史上佔有重要歷史地位。新中國成立後,該鼎復制品陳列於中國歷史博物館,真品成為珍貴的館藏文物,從未示人。為迎接聯合國世界遺產專家對殷墟進行考察評估,今年3月,經國家文物局批准,安陽市與國家博物館達成借展協議,借調司母戊鼎等兩件國家一級文物公開展出。

    為迎接大鼎的第一次亮相,安陽市進行了周密完善的准備,在國家文物局專家的指導下,對殷墟遺址環境治理整頓,並投資2800余萬元,建成了殷墟博物館,司母戊鼎就將同殷墟出土的500多件珍貴文物一起展出。今天還在殷墟遺址進行了庄重的迎接儀式。

    系列工作引起安陽市民的極大關注,數百名群眾自發趕到現場,先賭大鼎尊容為快。學術界更將其看成一件大事。最初提出借展建議的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安陽工作站站長唐際根博士認為,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禮器,鑄造於3000多年前的司母戊鼎的歷史價值和學術價值,隻能用偉大輝煌來表示,鼎上的神秘花紋和多種文化符號,許多至今都還是未解之謎,其文化含量必將提升殷墟的研究地位和申遺地位。安陽工學院社科系教授楊鈞說,由於教科書的緣故,人們對司母戊鼎可能並不陌生,但書本與實物有著不同的認知作用,真品大鼎實際上是古代文化的集大成,直觀視覺效果會引起人們進一步的探求興趣,對當地文化發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市委書記靳綏東表示,將以司母戊鼎故裡展為契機,激發全市人民對殷商文化、古都安陽的自豪感和保護歷史文化的責任感,全面提升安陽對外形象,使安陽真正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