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發布 > 圖片新聞
圖片新聞
廣東省博物館舉辦《濃彩淡描總相宜——館藏明清彩瓷展》
發布時間:2006-05-18 10:29 來源: 編輯:kuaner
信息來源: 2006-05-18

青花把蓮紋盤(明宣德)

    廣東省博物館:為迎接國際博物館日的到來,廣東省博物館於5月18日舉辦館藏明清彩瓷展。明清兩代是中國彩瓷高度發展的鼎盛時期。

    彩瓷分釉上彩和釉下彩兩大類別。釉下彩繪最早出現於三國末期,唐代長沙窯始大規模生產。長沙窯用褐、綠、藍彩在瓷胎上繪畫,開創了以繪畫技法裝飾瓷器的先河。宋、金時期,彩瓷有了新的發展,磁州窯系的白釉黑彩、白釉醬彩、綠釉黑彩、白釉紅綠黃彩,定窯的白釉黑彩、白釉紅彩、白釉金彩、黑釉金彩,吉州窯的白釉褐彩等,品類繁多,題材豐富。元代景德鎮出現了成熟的青花瓷器,成為名盛一時的釉下彩瓷﹔此外,青花釉裡紅、藍釉金彩、藍地白花也成為非常名貴的品種。

    明代出現了唐、宋以後中國制瓷業的第三個高峰,其彩瓷以青花、釉裡紅、釉上五彩、青花五彩、斗彩等最為著稱,其次還有白釉紅彩、白釉醬彩、白釉綠彩、青花紅彩、黃釉青花、黃釉紅彩、黃釉綠彩、黃釉紫彩、紅釉綠彩、醬釉綠彩、素三彩等多個品種。清代彩瓷在明代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不斷創新,工藝上取得了許多新的成就,超越了以往各個時代,達到了我國彩瓷藝術的頂峰。

    本次展覽從館藏中精心挑選出150多件展品,包括青花、粉彩、琺琅彩、康熙釉下三彩、斗彩等主要品種,其中不少展品還是第一次與觀眾見面。明清彩瓷向來以工藝精湛、裝飾華美、實用性與觀賞性並重而深得人們的喜愛。希望通過這次展覽,在弘揚中華民族文化的同時,把中國古陶瓷頂峰時期的繁盛局面呈現出來,給各位觀眾帶來美的享受。

釉下三彩八駿紋花觚(清康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