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發布 > 圖片新聞
圖片新聞
岱山:一場感恩海洋的文化盛會——浙江岱山第二屆中國海洋文化節開幕側記
發布時間:2006-06-19 12:08 來源: 編輯:kuaner
信息來源: 2006-06-19
 
(央視著名主持人陳鐸受委托宣讀祭文)

千帆歸港後五百漁民同時獻香祭海

踩街方陣中的銅鈿花棍

男、女舞龍隊踩街、爭奇斗艷

威風的《舟山鑼鼓》踩街表演

  浙江文化信息網(蘇唯謙):6月16日,東海漁區休漁第一天,作為2006年杭州世界休閑博覽會項目之一的第二屆中國海洋文化節,在“蓬萊仙島”——浙江省岱山縣隆重開幕。


  《舟山鑼鼓》 敲開祭海謝洋大幕


  上午9時許,地處長江口南端,杭州灣外緣、舟山群島中部的岱山,風和日麗,氣候宜人。當全國政協文史委副主任劉楓宣布:“第二屆中國海洋文化節開幕”時,護壇的漁網緩緩拉下,神聖巍峨的海壇向世人呈現﹔漁火天燈飄然升騰,“定海神針”金光顯現、直沖霄漢。霎時,海鷗鳴叫、千帆歸港,上百艘漁船浩浩蕩蕩地攏洋靠岸,各路漁民集聚一起,祭拜大海、休漁感恩。形象地弘揚了本屆海洋文化節“弘揚海洋文化,實現和諧發展”主題。


  舉辦開幕式的海壇,建在全長3600米的鹿欄晴沙景區,佔地4.5萬平方米,是目前中國唯一的。海壇有主祭壇、海壇圖騰、看台、舞台、石碑水帘和汗唐雀樓、厥門、鐘鼓樓等。主祭壇上矗立27米高的海壇圖騰,以沸騰的海水涌泉為基座,由寄托四海一家、和諧發展、共同呵護人類家園心願的四海龍王相護,定海神針則從涌泉中拔地而起,象征平安、齊心協力與奮發向上。


  開幕式帷幕徐徐開啟後,由海壇出世、千帆歸港、祭海謝洋、休漁感恩四個篇章組成的休漁謝洋大典開始了。伴隨著《舟山鑼鼓》激越的鼓點,從乘風破浪的百艘漁船上登岸的漁民們,捧著航行的舵盤、卸下帶回的漁網,交出了象征休漁養海的舵盤。接著,漁民儺舞禮迎、祭海謝洋﹔焚香祈禱、把酒宣誓﹔在關公的扮演者陸樹銘主持下,萬人齊誦“人海和諧,保護生態,繼往開來、終身愛海。”山呼海應,撼人心魄。於是,人們載歌載舞、祈福感恩。最後,著名歌手韋唯在手持花環的兒童們簇擁下唱響主題歌《感恩海洋》“讓大海修養生息,讓魚兒延續生命,讓人們懂得感恩……”開幕大典氣勢恢弘,場面壯觀,人們用祭海的方式表達了對海的敬畏,也展示了古老悠久的海洋文化與現代文明交融的獨特魅力。


  快樂的海島群文活動 精彩紛呈


  從6月16日開始,到9月23日結束的海洋文化節,歷時100天。期間,各項豐富快樂的群眾文化活動精彩紛呈。當晚,我們就匯入人流,見證了當地生動有趣的踩街表演。


  夜幕尚未完全降臨,笑意寫在臉上的數萬群眾就把漁港擠得水泄不通,7點半一過,第二屆中國海洋文化節“漁家樂”民間民俗踩街活動就開始了。在鼓聲、鑼聲、歌聲、濤聲的交響協奏下,22支獨具海洋風味的踩街隊伍次第而來,跳蚤舞,河蚌舞,漁鼓舞,銅鈿花棍,金光閃閃、威風騰躍的布龍飛舞,令人目不暇接﹔尤其是60位老漁民那極富感染力的漁歌,唱出了舟山漁民的鏗鏘豪放和勤勞朴實﹔而“黃魚”、“螃蟹”等海洋生物方陣的表演,則勾勒出了鮮活的海底風情……。由各島漁民和基層群眾匯聚成的踩街隊伍猶如一幅色彩斑斕的海島漁民畫,展示了岱山最具特色的民俗民間藝術。


  隔天晚上,“感恩海洋”歌詠大會又如期舉行。“感謝龍王,賜予我們鮮活的黃金,感謝海神,惠贈我們跳動的白銀……”盡管下起了綿綿細雨,仍未減弱人們的熱情。岱山文化廣場上漁歌飛揚,1200名群眾敞開漁家情懷,唱響感恩海洋的歌曲。歌詠大會上,浙江省群藝館館長張衛東為正式命名為“浙江省民間漁歌藝術之鄉”的岱山縣授了牌。


  《我愛這藍色的海洋》、《漁家姑娘在海邊》、《海島美》等名曲和《漁家樂》、《拔篷號子》、《搖櫓號子》、《四訊漁歌》土生土長的漁歌在人們忘情投入地演唱中競放光彩。台上演員演唱得熱鬧,台下觀眾伴唱得歡暢。最後,千名演員和萬名觀眾同唱岱山縣歌《感恩海洋》,把晚會氣氛推向高潮。這樣火熱的氛圍,讓我們也感受了一把全民皆歌,不愧是“民間漁歌藝術之鄉”!


  此間,舟山市文廣新局局長陳海克告訴記者,近年來,舟山依托海洋特色文化資源,努力辦好重大節慶活動,如舟山國際沙雕節、世界佛教論壇、觀音文化節、漁民畫藝術節、普陀民俗民間大會、岱山海洋文化節和漁歌節、嵊泗貽貝文化節等﹔同時不斷打造具有海洋特色、海洋風格、海洋氣派、體現時代精神、群眾喜聞樂見的精品力作,擴大海洋文化的影響。


  本屆文化節期間,還有海洋貝殼博覽會、沙灘風箏邀請賽、沙灘舞龍大賽、沙灘書法大賽、海洋文化研討會、海島休閑論壇、全國海鮮美食大賽、“我為泥狂”——秀山泥漿活動等。在參加各種活動之余,亦可盡享海島獨具魅力的自然風光和漁家風情。


  保護海洋,關愛海洋、海洋環保的主題將始終貫穿第二屆中國海洋文化節。以東海區休漁期第一天(6月16日)為始,以東海伏季休漁結束(9月23日),漁民出海喜獲豐收的第一網海鮮為原料,舉辦中國東海海鮮美食大賽作為海洋文化節的閉幕式,豐富有趣的活動將使海洋文化內涵得以盡情詮釋。


  一道亮麗的文化景觀 中國博物館之島


  另人驚異的還有,岱山,一個小小的海島縣竟擁有一批融知識性、趣味性、地域性和歷史性於一體的海洋系列博物館。如有中國台風博物館、鹽業博物館、燈塔博物館、海洋漁業博物館、島礁博物館以及藝術氣息濃厚的中國書雕城等。中國台風博物館(二期)、中國海防博物館、中國鹽主題公園將在海洋文化節期間陸續建成開放。中國海防博物館、中國鹽主題公園、中國台風博物館二期等海洋系列博物館也將舉行開館儀式。


  岱山縣委副書記徐愛華自豪地說,浙江提出建設文化大省的目標後,岱山也牢牢抓緊海洋文化這根主線,構建博物館,打好文化牌,大步向“浙江重要的海洋文化基地”和“全國博物館最多的縣”目標邁進,建館資金來源於社會、民間、國家以及國有資產盤活等幾方面。同時,我們還不斷加大傳承和宣傳力度,你們隻要撥打岱山人的手機或走進我們的場所,聽到的都是特色濃郁的漁歌旋律……


  我們徜徉瀏覽於眾多海洋類博物館簇擁下的岱山島,也彷佛聽到了岱山人正努力向最有文化品位的“中國海洋第一縣”邁進的腳步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