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發布 > 圖片新聞
圖片新聞
浙江樂清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成果展示廳開展
發布時間:2006-06-21 10:24 來源: 編輯:kuaner
信息來源: 2006-06-21

    浙江文化信息網(駱蔓):6月15日至17日,位於浙江東南沿海的樂清別有一番風景——來自全省各地的50多名文化界專家及有關人士相約齊聚,一場由浙江省群眾藝術館和樂清市文廣局主辦、樂清市文化館承辦的浙江非物質文化遺產採風暨浙江省民間美術保護現場講習會如期舉行。

    15日上午,與會代表先參觀了樂清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成果展示廳,不愧為是著名的“工藝之鄉”,展廳內陳列的黃楊木雕、細紋剪紙、竹絲繡帘、石雕等工藝美術精品琳琅滿目、美不勝收,讓人驚嘆於樂清工藝美術品種的繁多、作品的精致。來自金華從事民間藝術研究工作多年的朱女士不無感慨地對記者說:“樂清的寶貝可真多啊!跟樂清的細紋刻紙相比,我們浦江的剪紙畢竟遜色多了。”第二站來到了樂成二小細紋刻紙教學基地,正是上課時間,當我們走進五樓一間刻紙實驗教室時,隻見20多名小學生正聚精會神埋頭刻紙,對我們的到來置若罔聞。該校校長告訴記者:“為了更好地保護和傳承樂清細紋刻紙,培養藝術新人,在樂清市文廣新局、市教育局和老一輩細紋刻紙專家的關注和支持下,我校被授予第二批細紋刻紙教育基地。學校結合美術課程計劃設置了刻紙課,建立了刻紙興趣小組,通過學校師生的不懈努力,同學們的刻紙技藝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不久前我校4名學生參加溫州市中小學藝術節現場剪紙比賽,其中一名獲一等獎。”環視教室,同學們的作品雖然構圖簡單,刀工粗糙,但作品的構思表現了兒童特有的想象力,富有童趣。這讓我們看到了一代剪紙藝術新人在成長,也讓我們看到了民間剪紙藝術發揚光大的希望。

    我們的足跡還遍及龍花細紋刻紙研究所、市文物館展廳和王家黃楊木雕研究所,每到一地,樂清民間藝術的獨特魅力都使參觀者們贊不絕口,特別是市文物館展廳內的首飾龍,已有數百年的歷史。它和其它的龍燈不同,全身不是呈龍形,而是依照魚船結構,整個首架是以一條弧形木條做基礎,上面用竹條和篾絲糊紙扎成一隻龍船。船長3米,寬2米,高約3米。前有龍頭,在龍頭口狀部分,含珠垂須,作為龍的象征性標志﹔後有龍尾﹔中間“龍身”上有5至7層樓閣,上插各色小旗,每層左右和後方系復壁結構,內壁貼透光白紙,外壁貼淡綠色或五顏六色的細紋刻紙圖案,當龍腹內燈亮時,燈光映得四周刻紙奇彩紛呈,耀眼奪目。整隻龍船飾有70多個制作精巧的亭台,在各層亭台中又配飾著近300個精彩的綢塑人物,龍燈一接通電源,就可牽動全部綢塑人物,各自表演不同的動作,妙趣橫生,逗人喜愛,顯示出濃厚的地方色彩和獨特的民族藝術風格。

    15日下午的傳統手工藝調查及非物質文化遺產申報規程現場講座由出南京藝術學院教授、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評審委員會組長徐藝乙主講。樂清工藝美術界聞知徐教授親臨主講,紛紛到會聆聽。16日部分代表還去象陽、柳市等民間工藝廠家參觀、考察,美侖美奐的龍檔、典雅大氣的象牙雕、色彩明快的彩色畫帘、精絕雋逸的竹雕等,讓人嘆為觀止、目不暇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