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7月16日晚,第四屆“北京2008”奧林匹克文化節奧運文化廣場系列活動
在石景山國際雕塑公園圓滿落幕 張平 攝

獨具特色的民間工藝品展示 張平 攝

台下觀眾與台上演員一樣投入 張平 攝
文化傳播網(李曉林):第四屆“北京2008”奧林匹克文化節6月23日至7月15日在北京舉辦,在林林總總幾十項活動中,以“體驗中國”為主題的奧運文化廣場系列活動成為本屆文化節的新亮點。尤其是來自廣西、天津、河北、遼寧、山西等省區市的表演團體應文化節組委會和北京市文化局之邀,在北京朝陽公園、什剎海文化廣場、懷柔明珠文化廣場、海澱公園和石景山國際雕塑公園等5個奧運文化廣場展示了具有濃郁地域特色的民族民間文化,與首都人民一起為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辦助威,更是凸顯了此次活動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詮釋“人文奧運”理念、傳播奧運精神、豐富奧林匹克文化活動內容、提高首都基層文化廣場活動水平的宗旨。
近距離感受多彩文化
6月24日上午,奧運廣場活動在朝陽公園率先舉行。在公園南門的草坪上,孩子們拿起畫筆,在文化衫上繪制著一個個憨態可掬的奧運福娃,而一隻隻“福娃”造型的風箏也承載著希望飛向天空。來自廣西桂林市的民族藝術歌舞團在禮花廣場上表演了傳統彩調演唱、侗族琵琶彈唱、苗族舞蹈、瑤族婚嫁展示、壯族繡球舞等精彩的民族歌舞。婉轉悅耳的山歌、活力四射的舞蹈,傳遞著古朴濃郁的民族風情。而由在場群眾共同參與風情表演、共跳“同樂舞”等,更是讓氣氛達到了高潮。7月1日,來自全國各地的10余支優秀民間鼓舞隊的千余名演員還在這裡進行了風格各異的民族鼓舞演出。剛烈的開封盤鼓、歡快的滿族抓鼓、喜慶的京西太平鼓、豪放的晉南花鼓、古老的羌族羊皮鼓、質朴的雲南彝族神鼓等都登台亮相,用激情飛揚的鼓樂點燃了人們的熱情。
在極具老北京人文特色的什剎海地區,西城區以“體驗什剎海”為主題,開展了形式多樣的廣場文化活動,如“京津攜手迎奧運”專場文藝演出活動,來自天津市的藝術團隊讓人們領略到了天津人固有的喜慶、幽默性格,演出現場還匯集京津民俗藝術家於一堂,為廣大游客展示各具特色的民間絕活﹔“海子風情”胡同游活動使廣大海內外游客置身於什剎海地區優美的自然環境之中,親身體驗什剎海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澱﹔“海子記憶”老照片專題展覽匯集珍貴的什剎海歷史風貌照片,向人們展示什剎海的悠久歷史風貌與傳統民俗﹔夜晚,寧靜的什剎海湖面亮起點點星光,“祝福奧運”放河燈活動寄托起人們對北京2008年奧運會的熱切盼望與深切祝福。
河北省文化廳組織民間文藝團隊在懷柔區明珠文化廣場舉辦了2天6場文藝演出,包括風趣詼諧的舞蹈《俏夕陽》、紅火舒展的《昌黎地秧歌》、令人驚嘆的獅舞《普天同慶》等節目,讓廣大觀眾盡情領略到了燕趙民間藝術的魅力﹔遼寧鐵嶺市民間藝術團則在海澱公園刮起了強勁的東北風,他們表演的二人轉、手絹絕活等讓現場氣氛火爆異常﹔而山西的鑼鼓和民歌則讓石景山國際雕塑公園成了激情的海洋。他們展示的很多都是列入國家級和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項目,具有很強代表性和獨特性。參加此次奧運廣場演出的外省市代表表示,這是一次藝術的盛會,也是一次中華民族豐厚文化財富的集中展示,充分體現了全國人民共建和諧、共迎奧運的心聲。這些文化遺產是中華文明重要的組成部分,是凝聚民族精神的無形力量,也是我們今天構建和諧社會、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不竭源泉和精神動力。
其實,現代奧運會的主角從來都不僅僅是體育,每個承辦國在奧運會舉辦期間,都會用各種方式向世界展示自己的文化傳統,而廣場因其開放性,無疑是這種展示的最好載體。北京奧運會把“人文奧運”作為三大理念之一,文化在其中所佔的分量不言而喻。利用廣場這個載體,讓來到北京的各界朋友能夠近距離地感受我國豐富多彩的民族民間文化資源,同時也把他們特有的文化帶進來,使廣場不僅僅是展示,而且還成為各個國家、各個民族文化平等交流的舞台,此次中國國際合唱節選擇在奧運文化廣場上放歌,無疑為廣場活動增添了一抹國際色彩。
多方參與營造奧運氣氛
隨著2008年的日益臨近,北京的奧運氣氛愈加濃烈,各種文化活動都圍繞著這個主題開展。在去年的廣場文化活動中,迎奧運活動就已成為主角,尤其在奧運口號和吉祥物公布以及奧運倒計時千日等具有紀念意義的時刻,在大大小小的廣場上,群眾以不同的方式表達自己喜悅和期盼的心情,充分體現出“全民奧運”的精神。
面向社會,貼近群眾,強調廣泛參與是本屆奧林匹克文化節的精髓。可以說,群眾參與性是本屆文化節的一大亮點,不管是當地老百姓,還是外地文藝團體,他們都共同表達了全國人民喜盼奧運的心情,攜手宣傳“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的口號和理念。在這個過程當中,各方人士都積極參與進來,使得此次奧運廣場活動呈現出一種豐富多元的態勢。7月2日晚,海澱公園的寧靜被激情四溢的歡歌笑語打破,由“北京2008”奧林匹克文化節組委會、北京市文化局支持,北京青年文化交流協會、第三屆海澱文化節組委會主辦,北京青年宮等多家單位共同承辦,以“激情奧運、創意無限”為主題的首都青年文化藝術創意精品展演活動在海澱公園制造了一次青春與激情、傳統與現代的大碰撞。這一活動將第四屆“北京2008”奧林匹克文化節活動與政府主辦的文化廣場活動及首都青年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結合起來,意在激發首都青年著力創新的聰明才智,鼓勵創意新穎獨特、內容健康向上、形式風格多樣、符合奧林匹克精神的文化藝術創意作品脫穎而出。展演活動的全部節目都是首都各大高校學生和社會各階層青年朋友創編的,從形式和內容上都力圖創新,如中國傳媒大學D. E舞社的同學把街舞和現代舞、搖滾等時尚元素結合起來,創作了街舞《天炫地舞》,而《2008情牽北京》、《北京邀請全世界》、《我是志願者》、《追》等節目均表達了首都青年對奧運會的期盼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首都青年文化藝術創意精品展演活動隻是海澱公園奧運文化廣場系列活動中的一項,海澱區委、區政府把廣場活動與每年一度的“海澱文化節”完美地結合在一起,緊扣時代主旋律,以青春活力、創意無限為主線,讓專業的、民間的、時尚的各類作品與奧運緊密相連,在五環的旗幟下全面呈現,使廣場活動更加強化國際性與民族性、藝術性與群眾性的完美結合,展示多元文化特色。
同樣,朝陽區也把奧運廣場活動與“社區一家親”等品牌活動緊密結合,匯集了國際體育電影周社區電影展、中外名曲合唱音樂會、老外與市民“奧運英語”互動活動、兒童優秀節目演出、“夕陽紅”中老年服裝表演和各街鄉優秀節目會演等精彩內容,充分體現了廣場活動的廣泛參與性和“人文奧運、和諧社會”的時代主題。懷柔區各部門以及各鎮鄉、各街道,則通過多種生動活潑的形式,舉辦了以“迎奧運”為主題的健步走、太極拳、健身操、健身秧歌等活動,推動懷柔區全民健身活動的廣泛開展。石景山區北京國際雕塑公園文化系列活動則包括了“放歌奧運——石景山區群眾歌詠大會”“舞動奧運——石景山區群眾廣場舞展演”“心向奧運——北京﹒山西文化藝術展演”“閃亮奧運——石景山區燈會展示”以及中國國際合唱節部分節目展演、國家體育總局“體育之聲”合唱團演出等各具特色的文化活動,50余支各類文藝團隊登場亮相,萬余名觀眾游客參與其中。
2008,到北京“體驗中國”
北京市一直非常重視廣場文化的建設,曾經舉辦過“北京市十佳特色文化廣場”評選活動,市委宣傳部、市總工會、團市委、市婦聯和市文化局還曾聯合18個區、縣的黨委、政府及文化部門在2001年共同舉辦了“北京廣場文化年”活動。可以說,廣場已成為京城百姓進行文化休閑的最重要的場所之一,也是政府服務基層群眾、提升城市形象、構建和諧社會的最重要的抓手之一。目前,北京市已基本形成了形式各異、數量眾多、點線結合的文化廣場布局。去年年底,北京市文化局開展了2005年北京市優秀區(縣)、街道(鄉鎮)文化廣場評選活動,此次參加奧運廣場活動的海澱公園、什剎海文化廣場和懷柔明珠文化廣場等都是其中的佼佼者。
其實,早在去年的奧林匹克文化節期間,北京市文化局已與奧組委、有關區共同在什剎海、蓮花池公園、朝陽公園、天橋等地做過奧林匹克文化廣場活動試點。今年,北京市全面啟動奧運文化活動,廣場則成為主要載體。市文化局在積極配合奧組委等有關部門舉辦好“奧林匹克文化節”的同時,主要負責實施地域特色更突出、活動內容更豐富、參與程度更廣泛的城市奧運文化活動,其中重點組織實施了“體驗中國”奧運文化廣場活動。他們在借鑒去年經驗的基礎上,設立標准,確定了5個試點廣場,並成功地組織了外地藝術團體進京演出。按照他們的設想,在2008年奧運會舉辦期間,將依托30個公園或文化廣場,吸引全國各省市自治區、港澳台地區進京展示本地區最有特色、最具代表性的文化項目,使各國運動員和賓客近距離地接觸和感受絢麗多彩的中華文化,掀起以展示中華民族文化為核心、各國文化交相輝映的多元文化共存、共融的高潮。為此,北京市文化局將在設施建設、節目組織、人才培養等方面開展工作。
在設施建設方面,全市將整合現有公園、文化廣場資源,到2008年在全市建成一批環境優美、適於群眾休閑的文化廣場,使之成為市民歡度奧林匹克狂歡節的主要公共場所。在節目組織方面,將扶持一批基層奧運品牌文化活動和特色文化活動,還將以家庭為單位,在全市培育有藝術展示和收藏品展示能力的對外文化交流戶,如剪紙、風箏、宮燈、泥塑、糖人、布貼、烙畫、編織、刺繡等專業戶。在隊伍建設方面,將在遍布全市的社區、農村中,發展藝術門類齊全、熱心公益事業的基層文化志願者隊伍,力爭到2008年達到1萬人﹔壯大音樂、舞蹈、戲劇、攝影、美術等藝術門類的群眾業余文藝團隊,到2008年全市有組織的業余文藝團隊達到1萬支,重點建設一些具有一定規模的群眾藝術團隊(例如大鼓、秧歌、龍獅、旱船等)﹔同時,廣招項目策劃與管理人才,充實組織管理機構,確保“體驗中國”奧運文化廣場活動的高水平開展。
說到標志性文化廣場,北京市對此有著自己的理解。位置、面積、設施當然要有一定規模和檔次,舞台、大屏幕、綠地、休閑場所也是必不可少,既美化景觀,又能為老百姓提供文化服務,這樣的廣場才符合大都市形象。除此之外,廣場還應包括有資訊傳播、培育市民時尚健康生活習慣等功能。隨著政府職能的轉換,隨著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進程加快,為基層群眾提供文化服務、實現他們的文化權益越來越成為文化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來,北京市廣場文化活動已逐步摸索出一條“政府組織、群眾參與、各界支持、百姓受益”的文化活動機制,初步形成了場地互聯、活動共辦、人才互補、資源互用、各層次群眾廣泛參與的活動網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文化廣場以其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獨具的娛樂和調節功能、教育和服務功能、交流和溝通功能將高雅藝術與民俗文化、傳統藝術與現代文化有機地結合起來,成為廣大群眾享受文化和展示藝術才華的舞台,較好地滿足了廣大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了人民群眾的綜合素質,也提升了城市的文化品位和文明程度。對於北京市文化局來講,奧運文化廣場在目前具有更多的為奧運營造氣氛、闡示奧運人文精神、弘揚優秀民族文化、增進文化交流的功能,同時,它也是北京市構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實現廣大群眾文化權益的一個重要環節。據介紹,經過各方努力,到2008年,北京市將擁有包括廣場在內的上千處演出場所,北京市民以及國內外的客人將能夠在這裡體驗到多樣的文化享受。
7月16日晚,石景山區國際雕塑公園裡,“福娃宮燈”“申奧飛舞”“龍騰奧運”等數百盞形態各異的彩燈吸引著眾多前來觀看的群眾,第四屆“北京2008”奧林匹克文化節奧運文化廣場活動閉幕式在此舉行。北京市石景山區和山西省文化廳聯合演出了以“弘揚人文奧運精神、展現傳統民族文化”為主題的文藝節目,演出突出了本次文化節“體驗文明、共享奧運”的主題,以激昂、熱烈、時尚、現代為特色,凸顯民族文化,體現互動性、群眾性。來自山西民間藝術團表演的鼓舞《盛世華章》氣勢磅礡,河曲民歌特色濃郁﹔石景山區文化館為本次文化節創編的大型歌舞《相伴到永遠》彰顯主題﹔特邀外國友人演出的節目新穎別致……傳統與現代交融,時尚與經典薈萃,台上台下融為一體。在這個激情蕩漾的晚上,今年的奧運文化廣場活動圓滿落幕,但是,正如北京市文化局局長降鞏民在閉幕式致辭中所說:“體驗中國”之旅才剛剛開始。
| 上一篇: 俄羅斯社會主義現實主義藝術展在首都博物館揭幕 |
| 下一篇: “走向盛唐”歸國匯報展本月在長沙拉開序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