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來自我國港、澳、台三地的嘉賓新鄭共祭軒轅黃帝

嘉賓觀看民間絕活表演——長鞭滅煙

嘉賓參觀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
文化傳播網(張小蘭):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政府、社會組織和企業日益廣泛地組織和開展各類文化活動,各種經濟文化節、旅游文化節、產品促銷文化節、周年慶典、電視晚會、廣場演出等等,內容豐富多彩,形式五花八門。然而,在層出不窮的文化活動中,高品位、成品牌、有特色、可持續的文化活動所佔的比例卻很小。由中華文化聯誼會和河南省人民政府聯合主辦,河南省文化廳、省台辦承辦,沈春池文教基金會、周凱劇場基金會、台北市文化藝術促進協會、唐龍藝術經紀有限公司協辦的“情系中原——兩岸文化聯誼行”活動,便是在眾多大型文化活動中脫穎而出的已漸成品牌的一個品位高、具有一定可持續性的特色文化活動。
中華文化聯誼會會長、文化部副部長孟曉駟、河南省副省長王菊梅、文化部港澳台司司長李冬文、副司長張愛平、河南省文化廳廳長郭俊民、河南省台辦主任徐寧生、河南省文化廳副廳長李霞、所到城市的主要負責人和有關具體工作負責人肖夏勇、康潔以及150位來自我國台灣、香港、澳門和內地的嘉賓參加了這次令人難忘的活動。
自2001年舉辦“情系三峽——兩岸文化聯誼行”活動以來,隨著“情系黃山”“情系香格裡拉”“情系敦煌”和“情系中原”等活動的先後展開,中華文化聯誼會的“情系”系列活動已經在兩岸文化交流中成為一個深入人心的品牌活動,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有識之士的參與,它不但為兩岸三地文化界的朋友提供了一個深入了解中華文化和增進密切往來的平台,而且成為一個共同汲取民族歷史文化養分、碰撞思想火花、共謀中華文化發展大業的別開生面的文化沙龍和特別的同胞聚會。
回顧“情系中原”活動,我們發現,作為一個兼具交流、研討與聯誼、考察等多種功能的大型文化活動,該活動具有以下三個突出特點:
一、領略精華——力求用最短的時間最充分地領略中原自然與人文景觀之精華。
經過組織者精心的准備,在短短10天的“情系中原”活動中,參與者能夠充分地感受到中原歷史文化的厚重魅力與自然風光的靈秀俊美。在河南境內的考察線路是中華文化聯誼會與河南省文化廳的有關負責同志實地篩選和反復研究後確定的,以致於一拿到日程表,嘉賓們就已經開始興奮和驚訝。僅用10天的時間,便可以領略到河南如此眾多的一流文化景觀,不少人以前真沒想到河南有這麼多的文化名勝值得去——從鄭州的河南博物院、新鄭的軒轅黃帝故裡、開封的清明上河園、大相國寺、龍亭公園、山陝甘會館,到安陽的殷墟、湯陰羑裡城、林州紅旗渠、太行大峽谷,焦作的雲台山世界地質公園,濟源的黃河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再到洛陽的龍門石窟、關林、天子駕六博物館、古墓博物館、白馬寺,登封的嵩陽書院、少林寺、塔林、中岳廟,並且一路上飽享一般旅游難得領略的文化大餐,觀看經典文藝表演,從豫劇《程嬰救孤》到歌劇《木蘭詩篇》,到觀摩官瓷、汴繡、木版年畫的制作過程,還能親手給自己拓一張古老的木版年畫留作紀念。嘉賓們反映,如此密集的“情系”行程,一路走過來卻並不感到特別辛苦,心情很是輕鬆和愜意,主辦方在吃住行方面的安排非常周到,讓人沒有任何後顧之憂。比如,由於每一兩天就要換一次住處,所以裝運行李的工作就十分重要,但是行李是不需要嘉賓自己動手的,井井有條地被轉移到下一站。嘉賓的胸卡和日程冊上都印有每個人在每一站的房間號,每位嘉賓都有幾個印好自己名字和每一站所住酒店房號的行李牌,行李牌的顏色各車不同,別有行李牌的行李隻要放在自己的房間門口之後就不用管了,裝車、卸行李,被直接送到下一站賓館的房間內。這一小小細節背後是一絲不苟的准備工作,精細到沒有一個人的行李牌上的房號出現一處錯誤,嘉賓在每站都可以在房間內拿到自己的行李。
所考察的文化景觀之中,有不少是一些嘉賓沒想到的,比如周文王推演《周易》的中國第一座國家監獄安陽湯陰的羑裡城,很多人不知道就在河南﹔比如在太極拳的發祥地焦作的陳家溝附近觀看太極拳“功夫”表演,心中的感受就非同尋常﹔又比如這次在河南竟然看到了絕對難得一見的成對的國寶連鶴方壺和司母戊大方鼎,運氣顯得格外的好﹔再比如台灣嘉賓在太行大峽谷領略了以前隻能在台灣故宮博物院的鎮館之寶《溪山行旅圖》中才能領略的同樣迷人的風光,感到興奮不已。一地一特色的飲食也令人贊不絕口,焦作的鐵棍山藥、洛陽的水席、鄭州的會面、開封的小吃等等,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此外,此行所安排的解說之詳盡,解說之中所蘊涵的文化歷史知識之豐富,亦是一般的旅游所沒有的。
二、交流思想——來自各地的嘉賓以各自不同的視角相互交流感受,為中國文化的發展出謀劃策。
7月11日,在鄭州召開的“情系中原——兩岸文化聯誼行”中原文化理論研討會上,台灣著名作家李昂說:“這次中原之行,完全顛覆了我對河南的印象。我早就應該來河南看看了!”她說通過對河南當地的飲食發現,台灣許多被認為是本土的小吃也是源自中原。比如洛陽水席中米粉湯在台灣也有,排骨酥也一樣,就連被認為是最有台灣特色的魯肉飯也是源自這裡,早在周天子的八珍宴中就出現了。隨著中原文化、河洛文化的不斷南遷,中原的飲食文化被帶到了台灣。
從飲食文化到建筑文化,再到戲劇文化和民俗文化,在這次研討會上,來自台灣、香港、澳門和內地的專家學者們就“中原文化的存在形態及其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地位”和“中原文化的現代價值及其研究與保護”兩個主題,充分交流了各自的見解,紛紛發表了研究心得。河南省社科院文學所所長王永寬認為,河洛文化是以洛陽為中心的古代黃河和洛河交匯地區的物質與精神文化的總和,在中華傳統文化體系中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台灣民俗研究專家庄伯認為,台灣傳統書畫藝術追溯“中原”傳承是一個很重要的方向,近年來在台灣民俗與民間美術研究方面,與中原文化的關系更是主題所在。國家文物出境鑒定河南站站長夏志峰認為,東周時期是中國統一的前夜,在500多年的時間裡,中原地區經歷了無數次不同文化的碰撞和種族的融合,一個具有強大包容性且又容忍地域特色存在的文化集合體產生了。種族的區別逐漸消失,所有的種族都認為源自一個共同的祖先,在秦始皇統一中國之前,文化已經將中國統一了。台北大學民俗藝術研究所副教授李干朗介紹了世界先進國家古建筑保存的立法觀念以及如何獎勵古建筑保存與維護利用、如何培養古建筑相關專業人員和古建筑所能帶動的創意產業,他強調古建筑保護一定要讓周邊的老百姓有參與感和利益共同獲得,比如少林寺的保護一定要讓周邊老百姓覺得和他們有關系,如像強健體格的作用等。鄭州市豫劇院院長、一級演員虎美玲說,河洛文化作為中原文化的核心,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根源和主干,它對豫劇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在海峽兩岸的交流中,豫劇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同祖同宗是炎黃、同根同脈是漢唐”。在兩岸豫劇交流過程中,能真切感覺到台灣各界對豫劇懷有的特殊感情。
除了研討會之外,一路上,各車的嘉賓以自我介紹、小型活動研討等多種形式,在車內外進行了充分的思想交流和意見交換。在參觀殷墟博物苑的時候,嘉賓們一方面對殷墟的文物保護工作給予了充分的贊揚,另一方面也誠懇地提出了一些建議,比如應更加考慮觀眾參觀時的舒適度問題,可否搭建參觀走廊,設有遮陽的設備,從環保的角度考慮最好不用木頭搭建觀望台等等。還有嘉賓對開封清明上河園提出改善意見,認為不要用水泥去做,一定要用原來的材料,恢復原貌,否則太假,找不到真實感受。
“情系中原”活動還引發了一些深層的文化思考。澳門參訪團團長吳志良先生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暢談了參加此次活動之後對於中國文化開放與創新及其發展問題的思考,他認為,傳統文化依然是我們思想理論的源泉。台灣國光劇團副團長鐘寶善認為,他們以往的一些與大陸的文化交流主要是從創作方面的交流,“情系”系列活動引伸出了一些實質性的交流,海峽兩岸的中國人能夠借助“情系”活動的平台,共同發展文化事業。
三、釋放真情——中原之行使嘉賓們踏上了尋根之旅,每個人的內心都充滿著一種感動。
“情系中原”活動最突出一個“情”字,每一個中國人在這次中原文化尋根之旅中,都被某種剪不斷的民族文化情感所牽動。
前台灣海基會秘書長焦仁和先生和夫人談海珠一路上顯得興致勃勃。在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焦仁和說:“我是標准的中國人,雖然在國外住過幾年、讀過幾年書,但還是喜歡中國的詩、詞、古文,中國的藝術文化,比如京戲。” 他說自己從小對中國歷史、地理的愛好讓他與這片土地神交已久,認為自己在文化的認同上,甚至比一些大陸的中國人更中國人。他說自己一直有一個信念,就是兩岸之間一定會越走越近,兩岸文化上的同根同源是沒辦法否定的,兩岸的交流應該多建立民眾的感情,增加了解,降低敵意。不要因為政治而影響經貿以及民眾的感情交流,那樣就會因噎廢食。
台灣裕龍企業集團總管理處副執行長蘇慶陽對本報記者說,我是一個企業家,但是與大家一樣對中國歷史文化非常著迷。作為至少在台灣已經生活了9代的台灣人,我的祖籍是閩南,當然也應該到河南來尋根。作為一個中國人,每次來大陸我都非常高興,我是學水利的,三峽、小浪底、南水北調是非常了不起的工程,讓我們每一個中國人感到非常驕傲。
在5號車就坐的台灣著名作家陳映真先生仔細閱讀了同車的澳門書法篆刻協會理事長陳志威先生一路上即興寫的詩詞,他挑出一首便於朗誦的《殷墟博物館留題》,讓車友們用普通話、客家話、潮州話、閩南話、廣東話、四川方言、陝西方言、河南方言大聲朗誦:“心慕神馳甲骨鄉/中華瑰寶地珍藏/吾今拜讀思前輩/絕世才情為國邦。”
在“情系中原”活動的閉幕聯歡會上,一些在路上言語不多的台灣嘉賓,也敞開了自己的心扉,用歌唱、用舞蹈、用感言,抒發了自己對中國文化的熱愛和內心深處濃濃的中國情。
從此次“情系中原”活動的成功,我們提煉出策劃組織一次特色文化活動的幾個基本要素:一是明確主題,有“情系”的主線貫穿文化活動始終,成為活動的靈魂﹔二是具有高度,文化尋根之旅的創意使整個活動具有亮點和高度﹔三是整合資源,從組織參與者到安排整個行程,本次活動都巧妙地把分散的資源通過中華文化聯誼會的努力進行鏈接聚成合力,四兩撥千斤,化零星力量為整體力量,充分發揮了各組織、各地方的潛能和優勢,並適當借勢,形成一個資源整合的平台﹔四是滿足情感,情感對人的行為具有選擇性和指向性作用,活動必須讓參與者產生共同的情感體驗和共鳴,才能獲得成功﹔五是名人效應,利用專家名人的參與,進一步帶動活動產生更大的影響﹔六是提供便利,文化活動的宗旨應該是讓參與者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陶冶情操、愉悅身心,一流的後勤服務是重要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