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發布 > 圖片新聞
圖片新聞
兩岸城市藝術節亮點多
發布時間:2006-09-20 15:05 來源: 編輯:汪淼
信息來源: 2006-09-20

 

《艷歌行》劇照   盧旭 攝

 

 

現代舞《支離破碎》  盧旭 攝

 

    文化傳播網(劉鬆媛):9月14日晚,夜幕下的北京中山公園音樂堂裡樂聲繚繞,滿族鼓與樂隊的《神調》,民族管弦樂合奏的《北京點點》,琵琶曲《天祭》,民族管弦樂音畫《易之隨想》,二胡協奏曲《西秦王爺》……由台北市立國樂團奉獻的“民族樂韻兩岸情”音樂會,拉開了“兩岸城市藝術節——城市文化互訪系列(台北周)”的序幕。

 

    這次由中華文化聯誼會、北京文化藝術基金會、北京海峽兩岸民間交流促進會、中國美術館共同主辦的文化交流活動,是海峽兩岸首次以城市文化藝術交流為主題的綜合性文化交流活動,也是台北市首次應邀來祖國大陸參加綜合性文化交流活動。此次活動旨在搭建兩岸城市文化交流的平台,推動兩岸文化團體相互學習、相互借鑒,密切兩岸文化往來,增進兩岸民眾的相互了解。

 

    新聞發布會上,北京市文化局副局長王珠介紹說,這次來京的台北文化團共有280多人,活動為期兩周,包括論壇、藝術演出、展覽、青少年交流,展示了台北市在城市發展過程中藝術風貌的全景圖卷。該藝術節涵蓋了台北市最具代表性、最有活力的藝術團體:1983年12月正式開館的台北市立美術館,是台灣第一座以推廣、展覽現代藝術為主的美術館﹔1979年誕生的台北市立國樂團,是台灣第一個專業國樂團,享有“台北市最佳文化代言人”美譽﹔台北市立交響樂團成立於1969年,是台灣演出曲目最多的大型音樂團體﹔台北市華岡私立藝術學校,培養出大S、小S、王心凌等多名藝人﹔成立於1983年的漢唐樂府為南音古樂贏得了國際聲譽﹔台北越界舞團、創作社劇團也在台灣享有盛譽。

 

    在開幕酒會上,台北文化團團長、台北市政府副秘書長范良鏽致辭。他表示,“兩岸城市藝術節——城市文化互訪系列(台北周)”文化交流活動不僅是海峽兩岸文化交流的歷史新頁,也是北京和台北兩個文化城市雙向互訪的裡程碑。這次來京的藝術團隊,長年在海外演出,但是為了此次活動,紛紛挪出檔期,就是希望“伯牙遇知音”,和北京的朋友們做一場真正的文化藝術的心靈交流,認識台北文化發展的多元面貌,拉近北京人與台北人的心靈距離。相信這次北京和台北的雙向文化交流,絕對可以發揮更大的效益功能,讓兩邊的民眾,都親自看到、聽到、感受到另一個城市優美豐富的藝術文化,擴大城市交流的深度和廣度。

 

    “共享雙城真性情,共享華人新世紀。”台北市文化局局長廖咸浩動情地說。他告訴記者,20年來兩岸的交流已經不計其數,但一直比較零星。“兩岸分隔50多年,彼此在文化上都有創新和積累,如果我們一直以舊的方式了解對方,會有局限。”在廖咸浩看來,如何加強雙方對各自文化層面最新情況的了解,是當前兩岸文化交流領域最需要下功夫之處。“無論是台北到北京,還是北京到台北,我們都力求拿出最當代的東西與對方分享。”

 

    9月15日,兩岸“城市文化高峰論壇”在北京貴賓樓舉行。論壇上,台北市文化局局長廖咸浩向與會人士介紹了台北市的文化藝術推廣策略與成就,台北市文化局主任秘書林慧芬、台灣建筑史專家李干朗教授等介紹了台北市對古跡的保護與利用工作。北京市文化界人士向台灣朋友介紹了北京保護文物古跡等方面的工作,雙方還就如何加強城市文化建設過程中的合作與交流展開了討論。

 

    當天晚上,藝術節系列活動之一的台北越界舞團在北京大學百年紀念講堂上演現代舞《支離破碎》,舞蹈分為殘缺記憶、身體研究、虛擬實景的伊甸園、水的回憶、某些碎片、疏離印象、殘章7個部分,編舞張曉雄是近年亞太地區出類拔萃的新銳編舞家、舞蹈演員,在這一舞蹈中,他對其生命歷程中的記憶殘片進行了選擇性的挖掘、重組和編織,以一貫的簡約風格,借由舞者的肢體動作隱喻現代人的網絡化生存。

 

    9月16日,台北市立美術館策劃的“台灣美術發展1950-2000”展在中國美術館拉開帷幕,展出台灣現當代111位代表性藝術家的121件作品,全面呈現台灣自1950年以來的美術發展軌跡。台北市立美術館收藏的主題是20世紀後的現代美術,其中又以1940年起台灣本土創作居多,目前典藏品已達4000多件,分為雕塑、西畫、油畫、水墨、素描、書法、工藝等十三大類。本次展覽是兩岸美術館間首次大規模館際交流,該展覽將持續至10月10日,其間還將舉行“兩岸美術論壇”。

 

    9月17日晚,漢唐樂府在北京海澱劇院上演了《艷歌行》再一次成為本屆藝術節的亮點。舞者以令人驚艷的古典裝扮出場,配合古樂節奏的律動,婀娜多姿的身段,呈現出傳統古樂舞特殊的意境。漢唐樂府成立於1983年,由南音名家陳美娥創辦於台北。該團秉持重建南音古樂於中國音樂史學術定位之宗旨,以明確的學術目標,深邃的文化精神、民族的音樂特質,古典的藝術內涵、淬煉的唱奏演技,造就漢唐樂府沉蘊優雅的清新風格。1996年,漢唐樂府創造性地將深邃悠揚的南音古樂與典雅脫俗的梨園科步相結合,創作出南音樂舞《艷歌行》。近10年間,《艷歌行》美輪美奐的漢唐遺韻不僅傾倒了海內外南音迷,更驚艷歐美歌劇舞台,為古老的南音藝術贏得了國際聲譽。

 

    據北京市文化局局長降鞏民介紹,兩岸城市藝術節“台北周”文化交流活動結束後,北京將應邀於10月16日至24日赴台舉辦“北京周”。屆時,北京京劇院、北京交響樂團、北京現代舞團、中國雜技團等5個表演藝術團將赴台演出﹔與此同時,中國美術館將赴台舉辦“展開的現代主義——1978年以來中國大陸油畫”展覽,擬展出中國美術館館藏精品108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