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福建省文化廳:國務院規定,從2006年起,將每年六月的第二個星期六定為中國“文化遺產日”。今年6月9日,是我國第二個“文化遺產日”。 6月5日晚7:30,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珍稀劇種展演開幕式(福建專場)演出在北京民族文化宮大劇院隆重舉行。中國僑聯主席林兆樞、中直機關黨工委副書記李宏、文化部社文司司長張旭、中國藝術研究院院長王文章、福建省委宣傳部副部長朱清、福建省文化廳副廳長范碧雲、在京的福建籍老領導庄炎林、林麗韞、林亞溪等觀看了演出。
我省為第二個“文化遺產日”開幕式獻上了莆仙戲《千裡送》、梨園戲《賞花》、閩劇《王蓮蓮拜香》、歌仔戲《平貴別窯》、高甲戲《騎驢探親》等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經典劇目。莆仙戲、梨園戲都是我國最古老的劇種,乃宋元南戲之遺響﹔歌仔戲源於閩南“錦歌”、“俥鼓弄”等民間藝術,成形於台灣,成熟於閩台藝人之手,迄今百年,是兩岸藝術交流史的活見證。還有閩劇、高甲戲、閩西漢劇、梅林戲和四平戲等珍稀劇種,都有著多彩多姿的風韻、細膩豐富的內涵和色彩獨特的魅力。這些劇目的精彩演出博得了首都觀眾陣陣掌聲。
福建文化地域特色鮮明,內涵豐富,種類繁多。在國務院公布的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518項中,福建以總項目36個,子項目39個,位列全國第三位。福建地方劇種豐富,共有11個地方劇種列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全國各省中,組成戲曲專場演出的晉京參加第二個“文化遺產日”開幕式演出的地方省份,僅有福建、山西兩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