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發布 > 圖片新聞
圖片新聞
“中國傳統工藝美術保護與發展研討會”在京召開
發布時間:2008-05-08 14:21 來源:中國藝術研究院 編輯:kuaner
信息來源:中國藝術研究院 2008-05-08
    由中國藝術研究院主辦、該院中國工藝美術館承辦的 “中國傳統工藝美術保護與發展研討會”,4月26日至28日在北京舉行。這也是中國工藝美術館劃歸中國藝術研究院管理後舉辦的第一次全國性會議。文化部副部長周和平出席並講話。中國藝術研究院院長、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任王文章,文化部人事司副司長周慶富、計財司副司長趙雯,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政策產業司副司長夏農,出席會議並先後致辭。

研討會現場。文化部副部長周和平出席(左六)並講話,中國藝術研究院院長、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任王文章(左五),計財司副司長趙雯(右五),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政策產業司副司長夏農(左四)、中國陶瓷工業協會理事長楊自鵬(右四)、中國藝術研究院副院長高顯莉(左三)、原中央工藝美術學院院長常沙娜(右三)、中國藝術研究院黨委副書記楊化玉(右二)、原中國工藝美術館館長趙之碩(左二)、中國工藝美術館副館長李幼梅(右一)、中國工藝美術館副館長王輝(左一)等就坐於主席台

  周和平在講話中特別強調傳統工藝美術所具有的歷史文化價值與當代意義。他說,中華文明博大精深、綿延五千年而沒有中斷,其最重要的原因在於代表精英文化傳承的典籍文物與代表民間文化傳承的生活習俗,二者共同構成了中華文明的內在基因,流經千年而積澱豐厚、傳之久遠。傳統工藝美術蘊含著精湛的技術與豐富的知識,更負載著整個社會的意識形態、生活方式、生產方式和價值觀念,特別是它在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功用價值,使得它與人類的生產生活息息相關,其絢爛多彩的外在形式和深遠厚重的文化內涵,彰顯和改變著人們的審美意識。從陶瓷、絲綢到今天涵蓋整個生產生活領域的傳統工藝美術,在中國的歷史發展中,長期扮演著重要角色。


  周和平指出,隨著經濟全球化趨勢的加強和現代化進程的加快,傳統工藝美術受到越來越強烈的沖擊。片面追求經濟利益,對資源的掠奪性開發,忽視傳統工藝美術的文化內涵,手工技藝與機器生產的矛盾加劇,這一切都使得傳統工藝美術面臨著嚴峻挑戰。與此同時,傳統工藝美術事業發展的體制還有待完善,行之有效的工作機制亟待建立,支持行業發展的投入政策、稅收政策還有待探索。傳統工藝美術發展面對挑戰的同時,也面臨著難得的發展機遇。


  周和平指出,在新的歷史時期,繼承發展傳統工藝美術事業也是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內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重要特征在於以人為本的活態傳承,傳統工藝美術作品與產品以物化的形式表現出來,其制作的技藝與知識卻積澱在人的身上,其中絕大部分以口傳心授的方式傳承下來。因此,傳統工藝美術的保護與發展要遵循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基本原則與方法,納入到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總體框架中來。同時,要在保護的前提下改革創新,大力發展傳統工藝美術產業。


  隨後,周和平在講話中從繼承與創新是傳統工藝美術發展的必由之路、建立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體制與機制是傳統工藝美術事業發展的關鍵、建立健全傳統工藝美術發展的政策保障是基礎、建立傳統工藝美術研究的理論體系是當務之急、加強隊伍建設與人才培養是傳統工藝美術事業發展的根本保證5個方面,概括和論述了傳統工藝美術在新的發展時期的主要任務。他最後指出,保護與發展中國傳統工藝美術,是中華民族文化遺產保護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充分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增強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發揮著重要作用。


  工藝美術界專家學者常沙娜、李綿璐、喬十光、趙之碩、張守智、唐克美、呂品田、朱樂耕、李硯祖、杭間、張夫也等,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徐錫麟、徐秀棠、顧永駿、黎鏗、張愛廷等,各省、市、自治區工藝美術行業協會代表等50余人,及中國工藝美術館負責人等參加了會議。研討會就傳統工藝美術的保護與發展、傳統工藝美術精品的創作、中國工藝美術珍品的評審標准、傳統工藝美術技藝人員隊伍的培養、傳統工藝美術產業發展等問題進行了深入的探討。

分會場討論(局部)

  據悉,2006年11月,經中編辦批准,中國工藝美術館由國務院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劃轉到中國藝術研究院管理。中國工藝美術館作為收藏、陳列中國工藝美術珍品的國家級博物館,它的行政劃轉意味著國家對傳統工藝美術文化性質的認定,也標志著國家將傳統工藝美術事業作為文化事業,納入文化建設軌道。隨著行政劃轉後的一系列舉措的實施,包括籌建中國工藝美術博物館新館和今後陸續展開的傳統工藝美術技藝和傳承人的保護、扶植、傳承,對全國傳統工藝美術項目的普查,對珍品展覽、國家收藏,以及傳統工藝美術隊伍建設和學術研究、體制創新等舉措的全面開展,力爭形成傳統工藝美術事業在保護中穩步發展、在發展中積極保護的嶄新格局,必將對中國傳統工藝美術事業發展帶來根本性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