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國家話劇院《堅守》劇組臨時黨支部先進事跡 國家話劇院黨委在《堅守》劇組成立後為其成立了臨時黨支部。《堅守》劇組臨時黨支部共有黨員6人。王曉鷹任臨時黨支部書記,羅大軍、孫亞男任支委。現將《堅守》劇組臨時黨支部情況匯報如下: 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大地震後,全國乃至全世界都為之動容,紛紛伸出援助之手,在不同的方面為災區人民奉獻自己的力量。由中國國家話劇院、成都藝術劇院聯合出品。四川省委宣傳部、成都市委宣傳部、中國戲劇家協會、中國國家話劇院、成都市文化局聯合主辦,的大型話劇《堅守》目前在北京上演,受到各界廣泛好評。 5月24日,國家話劇院副院長、著名導演王曉鷹臨危受命,26日便帶領火速組建的劇院主創班子—青年導演王劍男、演員侯岩鬆、楊婧、舞台設計嚴龍——乘首班飛機趕到災區一線。
國家話劇院著名演員侯岩鬆飾演男主角林道根,劇中有他大量的獨白和形體動作。在排練中,他的腰傷和膝傷時時發作,但他一直咬牙挺住,在排練場裡甚至由於體力消耗過大而暈倒。但在清醒後又堅持上台繼續排練。國家話劇院青年演員楊婧飾演一位鄉村女教師,她投入了大量的情感在角色的創作中,在排練地短短十幾天裡,多次掉淚,哭成了一個淚人。有些段落中,導演為了戲的效果,提醒她不要掉淚,她卻抑制不住,事後她說道,她的淚,是為了這片土地。 在排練場裡,兩位導演都處在極為亢奮的創作狀態中。在第四場連排後,導演王曉鷹掉淚了,他哽咽地說道“在這一瞬間,我的思緒飛出了排練場,我想到了災區的那些廢墟,我想到了那些失去親人的孩子們。” 整個排練就是在這種感動中完成的。災難考驗著全體“堅守者”,從正式排練到第一次彩排,隻有短短地17天時間。國家話劇院的舞台美術隊伍更是在隊干部周濤、孫亞男的帶領下,僅用8天時間就制作出了以旋轉廢墟為主體形象的大型舞台布景,而在如此驚人的效率下,其藝術質量更是驚人的出色,極有視覺沖擊力和震撼心靈的效果。成都市話劇團的演員們在工作中也是夜以繼日,許多演員已經內退,但在接到消息後第一時間加入劇組。許多老演員抱病工作,甚至有人是自己帶著針管來到排練場,在間歇中給自己注射。就在這樣的奮斗中,全劇組“堅守”著自己的信念,“堅守”著對災區人民的愛,“堅守”著話劇工作者的良心,創作出了全國抗震救災題材第一大戲。 昨晚《堅守》已經在海澱劇院進行了首場演出,演出進行中觀眾不斷報以熱烈的掌聲,每次熄光中,都能聽到觀眾的抽泣。許多觀眾表示,“感動”、“震撼”、“如此短的時間裡排了如此成功的戲可謂奇跡”、“這個戲不僅僅是在作宣傳,更重要的是用藝術創作來給更多的人一次深刻的心靈震撼”,觀看首場演出的文化部、中宣部、中國文聯的領導均對《堅守》的成功表示了由衷的祝賀,有領導同志說“這麼短的時間取得這麼突出的成績實在難得,十分可喜!” 該劇由四川作家王爰飛、謝先莉編劇,王曉鷹、王劍男導演,侯岩鬆、楊婧主演。該劇在真人真事的基礎上,以豐富的手段,再現了地震帶來的巨大災難,刻畫了基層干部和受災群眾的動人形象,頌揚了人們堅守職責、堅守良知、堅守信念、堅守生命的崇高品質。王曉鷹導演表示:戲劇藝術表達的不能僅是抗震救災的過程,而應該表現災難之中的人從恐懼、慌亂、絕望的情緒中掙脫出來,重建做的尊嚴、堅守生命的信念並形成人格的成長這樣一個心路的歷程。如次,“在堅守中磨練,在堅守中成長”這句“導演的話”便成了這次創作的主題語。 馬梅同志先進事跡 馬梅,女,漢族,中央歌劇院、一級演員。
馬梅到了珠海之後,立即同主辦方和嘉賓商議,希望把原來以“唱響奧運”為主題的獨唱音樂會變為支援災區的募捐晚會。她的建議立刻得到各方的熱烈響應。 在演出過程中,馬梅和她的朋友們向觀眾真誠地表達了自己對災區人民的牽挂,向觀眾發出奉獻愛心的呼吁,首先帶頭捐出兩萬元人民幣,在她和嘉賓們的帶領下,觀眾朋友踴躍捐款。最後,全場共募集善款23萬余元交給當地民政部門。 在珠海音樂會募捐的同時,馬梅又同中山市藝術中心等主辦單位密切溝通,策劃了更大規模的募捐行動。晚會也臨時改名為“我們為同胞祝福----馬梅獨唱音樂會”。 17日晚,馬梅和朋友們為中山和珠三角地區的觀眾傾情演唱了《浮士德》、《游吟詩人》、《水仙女》、《蝙蝠》、《風流寡婦》、《茶花女》及《圖蘭多》等歐洲浪漫歌劇中的經典唱段,以及“鬆花江上”、“曲蔓地”等中國藝術歌曲精品。馬梅純正優美的音色、剛柔相濟的力度和激情飽滿的表演令人如痴如醉﹔嘉賓在與馬梅的重唱中傾注全力,座無虛席的“文化藝術中心大劇場”內高潮迭起。馬梅又向災區捐款1000元,觀眾、主辦單位紛紛慷慨解囊,向災區人民奉獻愛心,除了64.85萬元的門票收入全部捐贈,現場募捐的善款175.15萬元,共計240萬元全部捐獻給災區人民。 | ||||||
| 上一篇: 文化部系統首屆職工廣播體操比賽圓滿落幕 |
| 下一篇: 文化部舉辦預防職務犯罪專題報告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