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中國文化傳媒集團中國文化報社《文化財富周刊》創刊暨財富專家委員會成立儀式,1月8日在北京舉行。
中國文化報記者陳 曦 攝
中國文化報記者王立元報道:中國文化傳媒集團中國文化報社《文化財富周刊》創刊暨財富專家委員會成立儀式,1月8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文化部黨組成員、副部長楊志今出席儀式並為專家委員會成員頒發聘書,為《文化財富周刊》的8家戰略合作伙伴頒發牌匾。文化部、新聞出版總署有關司局的負責同志,專家委員會成員,中國文化傳媒集團的主要負責同志及職工代表參加儀式。
楊志今在致辭中代表文化部和蔡武部長對《文化財富周刊》創刊表示熱烈祝賀。他指出,2009年11月,中國文化報社作為中央部委主管的報社第一家實現整體轉企改制。兩年多來,集團全體員工牢記使命,努力提升報刊質量,讓文化宣傳主陣地作用更加凸顯﹔進一步深化改革,構建現代企業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結構,突出傳媒主業,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較好成績。報紙的常規報道更加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讀者﹔重大活動報道重點突出,亮點紛呈﹔“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報道內容豐富,角度新穎﹔有深度有品位的文章不斷增多,報紙的社會影響力日益擴大。
楊志今希望中國文化傳媒集團堅持為人民大眾服務的辦報方向,書寫豐富多彩的文化篇章,讓《中國文化報》真正成為文化工作者的知音,努力為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貢獻力量。他同時希望新創辦的《文化財富周刊》能夠突出群眾視角,成為引導群眾共享文化發展成果,走文化致富、智慧致富之路的有效平台。
中國文化傳媒集團總經理、中國文化報社總編輯劉承萱在致辭中表示,轉企改制後,中國文化傳媒集團一手抓傳媒、一手抓產業,把打造傳媒業和文化產業相結合的新型文化業態作為主攻方向與核心競爭力,煥發出了前所未有的活力。為使集團的核心主業《中國文化報》更具權威性及社會影響力,不斷提升其品牌價值,集團傾全力對報紙的內容制作、形式更新、發行策略等方面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推進。《文化財富周刊》力求從一個新視角關注、透視文化經濟領域的格局與氣象,以規模化、系列性、可讀性展現文化財富的廣闊空間,在《中國文化報》權威性及影響力的基礎上,輸導文化財富觀念意識,創造文化財富品牌效應。
專家委員會首席顧問艾豐、仲呈祥,新聞出版總署新聞報刊司司長王國慶也在儀式上致辭,對《文化財富周刊》創刊表示祝賀,對其未來的發展寄予厚望。
《文化財富周刊》創刊是中國文化傳媒集團深化體制改革的重要舉措之一,是順應國家政策、前瞻市場需求全力打造的一份周刊,將全面深入記錄中國“文化財富”的發展與變化。《文化財富周刊》每周8個版,逢周六出版,全彩印刷,以文化經營者、管理者、投資者等為目標讀者群,圖文並茂地報道創造文化財富的人物,以獨特的視角講述如何創造、發掘文化財富故事,並開展“文化財富論壇”等一系列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