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再生——國際攝影師看汶川地震災後重建”攝影展在國家博物館西大廳舉行開幕儀式。
攝影:馬騰飛
4月29日上午,《再生—國際攝影師看汶川地震災後重建》攝影展開幕式在國家博物館中央大廳舉行。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陳昌智,全國政協副主席張梅穎,文化部部長蔡武,中共四川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劉奇葆,國家發改委副主任穆虹,四川省委常委、省委秘書長陳光志,四川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黨組書記李崇禧,國家博物館館長呂章申, 50多個國家駐華使節、外交官,以及文化部、四川省有關方面負責人、外國攝影師代表、20多家中外媒體與600多名觀眾等參加了開幕式。
開幕式由四川省人民政府黃彥蓉副省長主持。蔡武部長與劉奇葆書記先後致辭,陳昌智副委員長宣布展覽開幕。
蔡武部長在致辭中指出,四年後的今天,在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全國人民的大力支持下,在全世界的無私援助下,川蜀大地又恢復了昔日的秀美,災區人民又過上了嶄新的生活,到處呈現出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通過展出的121幅攝影作品我們欣喜地看到了一個安居樂業、幸福和諧、在昔日廢墟上迅速成長的新四川,看到了一個公共文化設施建設有序推進、文化遺產保護全面深入、文化重建碩果累累的新四川,更由此感受到人類在團結戰勝自然災難中的精神力量和寶貴真情。
劉奇葆書記在致辭中指出,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和全國人民的大力援助下,在國際社會的高度關注和積極支持下,四川全省人民萬眾一心、共克時艱,展開了艱苦卓絕、氣壯山河的抗震救災斗爭。偉大的抗震救災精神和感恩奮進文化氛圍,為恢復重建注入了強大動力,地震災區發生脫胎換骨的歷史性巨變,實現了“家家有房住”、“戶戶有就業”、“人人有保障”、“生態有改善”、“經濟有發展”,不僅重建了一個山河壯美的物質家園,也重建了一個意義深遠的精神家園,書寫了從悲壯走向豪邁的壯麗篇章。全省人民正滿懷豪情,抓住新一輪西部大開發和“十二五”發展機遇,弘揚偉大的抗震救災精神,高位求進,爬坡上行,建設西部經濟發展高地,實現再還人間一個錦繡巴蜀的美好前景而努力奮斗。
汶川地震災後重建取得全面勝利後,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和四川省人民政府站在總結人類歷史經驗,促進人類和諧發展的角度,也為了表達對世界各國人民和有關國際組織,對汶川地震災後重建的感謝,使國際社會能夠通過獨立的視角,直觀了解災區所發生的巨大變化,創新對外文化交流的路徑,開創性的採用了“請外國人拍、讓外國人看、到外國去展”的方式,舉辦“外國友人看汶川地震災後重建”主題攝影及全球巡展系列活動。希望通過攝影師在重建現場實地拍攝的作品,反映他們個人對災後重建的獨特感受和獨到觀察,讓他們手中鏡頭記錄的點點滴滴,成為這個人類重大歷史事件的直接見證。
本次活動通過文化部外聯局和中國駐外使領館的渠道,邀請美國、英國、法國、俄羅斯、德國、日本、意大利、西班牙、澳大利亞、埃及、韓國等10個國家、13位職業攝影師,於2011年11月,到汶川地震災區進行現場獨立拍攝,同時輔助以全球攝影作品征集活動征集到13位國際攝影師的作品。從2400幅照片中甄選出的優秀攝影作品,制作成《再生——國際攝影家看汶川地震災後重建》實物圖片展,該展覽作為文化部“歡樂春節”活動的重要內容之一,於2012年春節期間在中國駐美國、英國、意大利、澳大利亞的大使館和領事館以及巴黎中國文化中心等9個駐外機構春節招待會上,面向海外友人和華人華僑展出,引起強烈反響。同時,外交部及駐外使領館、駐外機構網站347個站點、中國文化網、文通網、四川文化信息網等網站同步推出了網絡專題展。春節之後,境外巡展相繼在84個駐外使領館和10個海外中國文化中心展覽,受到熱烈歡迎。此外還將在我國北京、成都、香港、台北、澳門等城市巡展。
據了解,“外國友人看汶川地震災後重建”主題攝影暨“全球巡展”系列活動是近年來對外文化宣傳的重大創新,呈現出一系列新特點。一是立意高。本次活動是立足中國、面向世界,以人類戰勝特大自然災害的廣闊視野,精心創意策劃的以“請外國人拍”為基本特征、“讓外國人看”為根本目的、“到外國去展”為獨特手段的一項重大對外文化宣傳項目,是國家文化部與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同創意策劃、共同整合資源、共同組織實施的高規格、高水平的重大對外文化交流推廣活動。
二是隊伍強。受邀的攝影家包括美國《世界地理雜志》簽約攝影師等,構成了罕見攝影藝術家隊伍。他們將為世界人民展現一流的攝影作品,通過最具世界影響力的攝影師的鏡頭,可以讓各國人民看到最具震撼力的災後重建成果。
三是傳播廣。活動將作為中國國家文化行為,在中國駐國外所有使(領)館網上展覽,由美、英、意、澳使領館和巴黎中國文化中心在春節招待會上組織舉辦專題展覽,同時還在10個中國文化中心組織專題展覽。更重要的是要作為中國的文化形象,在巴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展覽,是四川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體現國家軟實力的文化傳播推廣活動。
四是方式新。活動採用定點採風、定向征集同時進行的新方式組織作品,創新整合部省資源持續推動,使用中國大使館進行推廣的新方式,運用數字和實物同步展覽的新形式,採用聘請專業策展人、協調國內外和境內外共同實施的新機制,使災後重建的形象同時在世界各國和國際組織得到展現。
五是影響大。由中國駐外使領館、海外文化中心作為國家的重大文化活動進行宣傳,直接影響各國主流人群,直接進入世界文化中心,直接傳播四川美好形象,影響巨大而深遠。通過在台灣、香港的展覽,讓給予災後重建極大支援的祖國同胞,看到最客觀、最專業、最藝術的重建形象,對於增強他們對國家的認同感,具有重要影響。通過在北京和成都的展覽,能夠進一步增強全國人民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六是內容全。活動的對外傳播定位緊緊圍繞面對自然災難的人類共同主題,通過121幅最具代表性的優秀攝影作品組成的、中英文攝影作品集載體,全方位體現“請外國人拍”、“讓外國人看”、“到外國去展”的特征,宣傳災後重建過程中文化保護傳承的獨特實踐,從一個獨特影像視角,展現中國政府對保護和發展人類文化的高度自覺。
展覽將持續至5月6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