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蔡武、王仲偉等為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園區的代表頒牌。
王仲偉主持會議。
中國文化報記者盧旭 攝。
中國文化報記者楊浩鵬 曲曉燕報道:9月24日,文化部在北京舉行2012年國家級文化產業園區基地命名授牌會議,命名第四批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試驗)園區和第五批國家文化產業示范基地。文化部黨組書記、部長蔡武,文化部黨組成員、副部長王仲偉出席活動並向獲此殊榮的園區和基地代表授牌。蔡武發表講話,王仲偉主持會議。
在授牌活動上,蔡武向獲得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試驗)園區和國家文化產業示范基地稱號的單位表示熱烈的祝賀,並希望這些園區和基地珍惜榮譽,再接再厲,肩負起我國文化體制改革和文化產業發展先行者和探索者的社會重任,更好地發揮示范帶動作用,努力成為推動我國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中堅力量。
蔡武在講話中指出,十七大以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科學決策和正確領導下,我國文化產業蓬勃發展,人民群眾文化消費活躍,社會力量投資文化產業熱情高漲,文化產品和服務豐富多樣,精品力作大量涌現,重點文化產業快速發展,新興文化產業和特色文化產業呈現強勁發展勢頭,文化產業對國民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不斷上升,凸顯出成長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的巨大潛力。十七屆六中全會的召開為文化產業發展注入了強大的動力,文化產業已經進入到經濟建設的主戰場,中央在應對金融危機和經濟下行壓力的一系列部署也有利於文化產業加快發展,文化產業發展前景非常廣闊。
文化產業工作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面臨著新形勢,肩負著新任務,承擔著新使命。文化部將著眼於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和支柱性產業的戰略定位,科學謀劃、扎實推進、開拓創新,加快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為此將重點做好六方面工作。一是著力推進政策支撐、公共服務、投資融資、貿易合作、人才培養五大平台建設,不斷強化政府引導、規范和服務職能。貫徹落實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的“加大財政、稅收、金融、用地等方面對文化產業的政策扶持力度”的精神,出台具有可操作性的配套政策,逐步完善文化產業政策體系。同時,加快文化產業振興立法進程。二是加強統籌規劃和分類分層次指導,推動區域文化產業特色化、差異化發展。一方面要指導各地立足實際、科學謀劃,避免在文化產業發展上一哄而上,另一方面要注意到文化產業的大發展大繁榮不是一刀切、齊步走,要實施差異化的區域文化產業發展戰略。三是以體制機制改革為動力,著力打造市場主體。深入推進文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快國有經營性文化單位轉企改制步伐,重塑文化市場主體,進一步增強市場意識,提高企業活力和市場競爭力。同時,在國家許可范圍內,引導、扶持、規范民間資本進入文化產業,切實為民間資本進入文化產業做好服務。四是推進文化科技創新,加快發展新興文化產業。進一步推進文化和科技融合發展,深入實施科技帶動戰略,推動文化產業共性技術、關鍵技術和核心技術的研發、推廣和應用,為文化企業技術、服務和內容創新營造有利的政策和市場環境。五是努力擴大文化消費,為產業發展增加內生動力。要抓住國家著力擴大國內需求的機遇,把擴大文化消費作為擴大內需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優質、豐富的文化產品和服務吸引消費者,改善文化消費條件,增加文化消費總量,提高文化消費水平。六是著眼兩個市場,加快對外文化貿易發展。統籌利用好國內國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在大力推動政府間文化交流的同時,積極探索市場運作方式,創新文化走出去模式,培育一批外向型骨干文化企業和大型文化中介機構,加快中國優秀文化產品、文化服務和文化企業走出去步伐,推動形成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文化交流新格局。
自黨中央、國務院明確提出發展文化產業的戰略任務以來,文化部積極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戰略部署,採取有力措施推動文化產業發展。各級黨委和政府對文化產業也越來越重視,許多地方制定和實施了各種優惠政策和措施,大力推動文化產業園區、基地的建設和發展。為培育市場主體,增強微觀活力,發揮骨干文化企業的示范、窗口和輻射作用,自2004年至2010年,文化部先後命名了四批200家國家文化產業示范基地、三批6家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園區和4家國家級文化產業試驗園區。經過幾年的快速發展,已經培育形成了一批具有相當規模的文化產業集群和骨干文化企業。為全國文化產業的發展樹立了典型,做出了示范,逐步成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力量。據測算,文化部命名的國家級文化產業園區、基地總體經濟規模已經從2008年的600億元,迅速擴大到2011年的3000億元。總體看來,在政府的積極引導下,我國文化產業已經初步形成了以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園區和基地為龍頭,以省市級文化產業園區和基地為骨干,以各地特色文化產業群為支點,共同推動文化產業加快發展的格局。
此次命名的兩家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園區在當地黨委和政府的領導下,突出文化與科技、文化與旅游融合的特色,培育了一批具有示范性的骨干文化企業和文化品牌,實現了文化產業的快速聚集和發展,為推動區域經濟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4家國家級文化產業試驗園區在全國具有一定的領先性,規劃合理、定位明確、特色鮮明,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貢獻,且具有很好的發展前景。69家國家文化產業示范基地經濟社會效益較突出,在地方文化產業格局中具有較強引領、示范和帶動作用,在各自的發展領域均具有較強的影響力,為推動地方調整產業結構,加快經濟轉型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此次命名授牌將有助於在全國范圍內樹立典型和示范,推動全國文化產業園區和基地科學發展,成為傳播先進文化的先鋒和促進經濟發展的引擎。
文化部文化產業司司長劉玉珠宣讀了命名決定。長沙天心文化產業園區和成都青羊綠舟文化產業園區被命名為第四批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園區,福建閩台文化產業園等4家園區被命名為國家級文化產業試驗園區,中國木偶藝術劇院有限公司等69家企業被命名為國家文化產業示范基地。文化部相關司局負責人以及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文化廳(局)主管領導和園區基地代表等130多人參加了授牌活動。
上一篇: 胡錦濤總書記親切會見全國文化體制改革工作表彰大會代表 |
下一篇: 王文章會見巴林文化大臣謝赫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