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發布 > 圖片新聞
圖片新聞
紀念張伯駒先生誕辰115周年座談會在京舉行
發布時間:2013-04-28 11:10 來源:辦公廳 編輯:馬思偉
信息來源:辦公廳 2013-04-28

    2013428日,文化部、國家文物局在北京舉行座談會,隆重紀念張伯駒先生誕辰115周年。文化部黨組書記、部長蔡武,文化部黨組成員、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出席座談會並講話。座談會由文化部黨組成員、副部長、國家文物局局長勵小捷主持。 

    張伯駒先生(1898-1982)是我國著名的老一輩文化名人和杰出的愛國民主人士,他集收藏鑒賞家、書畫家、詩詞學家、京劇藝術研究家於一身。他生於官宦世家,被稱為“民國四公子”之一。他曾任故宮博物院專門委員,建國後歷任文化部文物局鑒定委員會委員,文化部顧問,吉林省博物館副研究員、第一副館長,中央文史館館員等職。張伯駒先生自年輕時起,為避免珍貴文物外流,和夫人潘素斥巨資購藏大量書畫文物珍品。他所收藏的書畫作品件件堪稱中國藝術史上的璀璨明珠。在他的藏品中,有我國傳世書法作品中年代最早的一件名人手跡晉代陸機《平復帖》,傳世最早的卷軸畫隋代展子虔《游春圖》。才外還有唐代杜牧《張好好詩》卷、宋代黃庭堅《諸上座帖》、宋徽宗《雪江歸棹圖》等,都是在藝術史上佔有獨特地位的重要文物。為購藏這些書畫珍品,張伯駒、潘素夫婦不惜代價,甚至置性命於不顧。     

 

圖為張伯駒夫婦 

    更為難能可貴的是,對於自己斥巨資購藏並歷盡艱辛,甚至不惜用生命保護的法書名畫,張伯駒先生並不視為一己所有,而是看作全民族的文化遺產。自上世紀50年代起,張伯駒先生夫婦陸續將收藏30年之久的書畫名跡100余件捐獻給國家。目前張伯駒潘素夫婦捐贈的書畫珍品主要收藏於故宮博物院和吉林省博物院。 

    蔡武在講話中回顧了張伯駒先生為我國文物保護事業和傳承優秀民族文化作出的杰出貢獻,高度贊揚了他崇高的愛國情操和無私奉獻的精神。他指出,紀念張伯駒先生,要保護、繼承和發揚好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要大力弘揚張先生崇高的愛國情操和無私奉獻的精神﹔要學習張先生的磊落胸襟和高尚品格。他強調,廣大文化工作者要繼承老一輩留下來的寶貴精神財富,珍惜時代提供的難得機遇,堅守文化追求,牢記社會責任,為國家富強、民族振興奉獻自己的才華與智慧,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

圖為文化部黨組書記、部長蔡武出席座談會並講話。

文化部政府門戶網站記者 馬思偉攝    

    吉林省博物館黨委書記趙聆實,張伯駒先生親屬代表、張伯駒潘素女兒張傳彩女士先後發言。九三學社中央委員會常務副主席、全國政協常委邵鴻,中央文史館、文化部各司局、國家文物局、故宮博物院、國家京劇院、恭王府等單位有關同志,文博界、美術界有關專家學者,以及張伯駒先生親屬等出席了座談會。